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0宋维维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教育

王 昊,宋维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强调了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育人价值,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学生成长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对加强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

但是,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际操作中,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和效果不尽相同,中小学学段的劳动教育在有的地区、有的学校不被重视,劳动必修课课程设置不足或不科学,其他课程与劳动教育渗透不够、融合不强,劳动教育的实践课程脑体分离、流于形式等。因此,挖掘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探索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和实践路径,可以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价值引领和借鉴意义。

一、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劳动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理论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学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劳动及劳动教育作出过重要论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劳动哲学的视角提出“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1]因此,开展和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体体现在:

(一)培养学生劳动素养,拥有幸福生活能力

劳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多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2]劳动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近些年,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劳动教育的弱化和异化,使青少年普遍缺乏劳动意识,缺少劳动技能,大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能力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让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中,让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感悟幸福生活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真正成长,在接受锻炼中创造力被激活、生命力被唤醒,在动手实践中拥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旨归。

(二)涵养学生劳动情怀,淬炼学生劳动品格

劳动和劳动教育对于道德教育的实施成效和个体道德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3]劳动,并不是简单的脑力与体力的付出,也不是生产要素的简单组合。在劳动过程中,凝聚着人类的美好情怀和人性的道德光辉。[4]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更具有道德上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弘扬劳动精神、学习劳动模范、开展劳动实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是系统化、连续性的工程,应进行一体化设计和推进,既要重视纵向衔接,又要关照横向贯通,还要加强整体规划、综合实施。基于以上对劳动教育现实意义的挖掘,对当前学校劳动教育缺失和薄弱的认识与思考。笔者所在的长春外国语学校长期坚持劳动教育,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对学生劳动技能水平、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进行整体建构。使学生在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体验中学思践悟、提升素养、淬炼品格,促其成为有崇高理想、专业本领、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在:

(一)聚焦素养,推进小初高劳动教育一体化

劳动贯穿在学生成长的各阶段,劳动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一体推进、螺旋上升。长春外国语学校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于一体的一贯制学校,学校十分注重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有效衔接、螺旋上升的一体化设计。

在劳动教育目标设计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成长特点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需要,小学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树立劳动意识、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初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高中阶段着重培养学生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尊重和参与创造性劳动。通过具有时序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目标设计,实现与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对接,为高校输送具有良好劳动素养的人才,共同服务于培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的终极目标。

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为此,长春外国语学校对劳动教育内容设置了基本技能(主要通过学校劳动必修课掌握理论知识、分享劳动模范的事迹等)、生活养成(包括个人起居、家务劳动、参加学校集体活动等)、生产创造(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科学创造、学工学农)、实践服务(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四个模块,注重课上课下联动,校内校外联通,各个模块协同育人,兼顾各学段不同学情,达成各学段劳动教育目标。

例如,在生活养成模块,小学生学会整理个人物品、基本掌握自理自立能力(小学分学年组织叠衣服、系鞋带、缝扣子等生活技能竞赛);初中生以提升能力为重点,承担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家务劳动和集体活动(清洗家中抽油烟机、空调、修补家里小电器等);高中以服务集体为重点,参与学校活动赛事的策划、筹备和保障(艺术节、外语周、开学第一课等)。在实践服务模块,小学采用校内模拟社会环境或校外观摩学习形式(组织“温暖绿丝带,雷锋伴我行”为主题的大型爱心义卖活动、走进中科院所探秘光学);初中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进入社区提供公益服务,职业启蒙教育(疫情期间参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疫情防控宣讲等);高中以学生校外实践场所为依托,丰富生产生活实践和职业体验(学工学农实践周、银行和律所等单位的实习体验等)。通过理论课、实践课,引导学生学思践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具备较高劳动素养。

(二)促进贯通,开发个性化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是落实教育目标的基本载体。新时代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首先要明确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因时、因地、因区、因校制宜的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的劳动教育课。长春外国语(实验)学校不仅优化学校课程设置,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还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传统,开设个性化的劳动教育课程,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新格局。

1.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融合。《意见》指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学校提升学科整合的意识,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积极挖掘各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融合,真正落实“五育并举”。在小初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侧重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在数学、小学科学、初高中物理和化学等课程中侧重劳动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高二年级物理课将所学习的光学、热学、简谐运动等知识,进行了别开生面、趣味横生的验证性创新小实验。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实现脑体结合,使同学们不仅锻炼了思维逻辑、深化理解了物理知识,更锻炼了动手能力,理解了“实践出真知”的科学钻研与验证精神。

2.开设劳动社团,助力劳动教育。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以延时服务为载体,开设特色劳动社团,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劳动价值,培养勤于实践的良好品质。小学开设的“劳技社团”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特色活动融入社团建设,通过潜心设计、精心组织,打造了一支精品社团。例如组织小学不同年段“穿针引线”竞赛活动,四年级缝沙包(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五年级钉纽扣(引导学生不仅知道纽扣有连接衣片的实用功能,还能对衣物的造型设计起到点缀作用,掌握新技能的同时达到美育目标)、六年级织围脖(让学生体悟一针一线中传递的真情与温暖)。劳技社团在寒假期间还组织学生们进行了春节剪纸、新年创意挂饰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传统民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中掌握剪纸和创意挂饰制作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专心。

3.将劳动教育与学校特色活动相结合。利用学校节日主题活动和学校特色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更有助于让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于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例如,艺术节、外语周是长春外国语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的传统而兼具自身特色的学生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最高、参与人数最多,从活动前的策划、布置、排练到活动后的整理、总结,学生们亲历其中,动手动脑,锻炼了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推动小学生绿色生活方式的习惯养成,增强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展示小学生艺术风采,小学举办了“幸福·童年”艺术节之环保时装秀。学生们利旧利废,用废旧纸盒、旧布、塑料等材料亲手制作了表演服饰。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加强,学生们在劳动过程中收获快乐、增加自信,对其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拓宽渠道,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共育机制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体验劳动过程。当下,市区内学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多局限在校内,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内开辟了供学生学农劳动体验的种植园,建设了劳动活动教室等,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缺少开展多样化、宽领域、现代化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工具技术和专职劳动教师,这些不足制约着劳动教育的开展、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因此,需要“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教学主渠道作用,以社会多元劳动基地协作为突破口、以多元协同育人为着力点,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扩展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改变学校劳动教育的课堂面貌,激发中小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内生动力”[5],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链条,压实各主体责任,强调要以学校为主阵地,统筹协调家庭和社会各方的资源,拓宽劳动教育渠道。[6]

长春外国语学校注重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挖掘校外劳动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与社会共同策划、高校配合的协同共育,弥补学校劳动实践场域狭窄、劳动教育资源有限以及学生劳动机会缺失的缺陷,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将学生培养成自理、自立、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受益终身。崇尚劳动的家风,会增长孩子的生活技能、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长春外国语学校十分重视家校联动,实施劳动教育常态化,让劳动浸润学生生活。

疫情居家期间,学校劳动教育并没有按下暂停键,各学段各年级开展了以“长外风貌·劳动教育课”为主题的劳动实践课。学生们自己整理卧室、帮忙打扫卫生,喂鱼、浇花、铲猫砂、和父母一起做美食……让学生们不再一心投入试卷和作业当中,只看到学习的黑白,还能品味生活的百般滋味,体会生命的五彩斑斓;让学生在劳动中慢慢地去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理解世界。

2.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在《意见》指导下,当前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协调和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社会团体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画好劳动教育同心圆,通过开放实践场所、增加劳动体验等方式为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提供保障。长春外国语学校积极与社会有效资源进行沟通,搭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训基地,使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涵养劳动素质。

长春光机所是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建立的第一个研究所,参加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创造了十几项“中国第一”,涌现了多位时代英模,为我国国防建设、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22年长外实验校小学五年级学生走进光机所,在参观展馆中领略了光机所几代科研工作者栉风沐雨、开拓光学事业,淡泊名利、潜心钻研、刻苦攻关、集智创新的事迹。在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光科普协会协同学校结合学生们认知特点,特别设计了“奇妙之光”互动光学实验秀,通过五个趣味横生的光学小实验,将晦涩难懂的光学知识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反映出来,让孩子们在大呼过瘾的同时,接受科学的熏陶,领略光学的奥秘。这些是单纯的学校理论讲授所不能及的。

2021年暑假和国庆节假日期间,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陈家店研学基地),组织小学六年级、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难忘的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参观、体验和实践了解黑土地的生活,在烈日下的劳作中收获快乐、学会合作、体会劳动的意义、激发对劳动的热爱。玉米地实地踏查,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知道玉米的授粉和病虫害防治;通过现场观测和动手实操测产实验、育苗实验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化农业生产形式的融合;通过进麦田、收麦子等躬身劳动,体会农民的艰辛,体悟劳动的意义。通过本次劳动实践,学生们以更多维的视角感知现实和书本的劳动形式,以更科学的思考完善现在和未来的劳动方式,以更积极的态度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

立足新时代发展新要求,学校应秉持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精准把握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探索打造具有地域、校域特色的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面向未来,学校更应围绕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为新时代强国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