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研究

2022-11-19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思政

张 燕

(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 内乡 474350)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断前行。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民族民间舞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是历史长河之中民间智慧的有效传承,也是古代审美的智慧凝结。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接受新鲜事物,逐渐忽视传统文化,在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时,要注重文化传播,强调民族特色,带领学生们深刻掌握民族民间舞的不同内涵,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1.课程思政视角下中职民族民间舞的内涵

1.1 民族民间舞特点。虽然民族民间舞蹈的范畴广阔,涉及民族众多,但仍旧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其一,民族民间舞具有自娱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较为精炼与单纯,很容易被人民所掌握。在村寨或者是家族之中,通过言传身教,代代传承。民族民间舞蹈往往是在人们日常活动之中,以娱乐的方式进行表演,为人们带来快乐。大多数的民族民间舞蹈,都可以演变成大型舞会,成千上万的民众一起表演,热闹非常;其二,民族民间舞具有稳定性[1]。民族民间舞蹈一般都是在固定的范围之内传承,很少受到外界干扰。即便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民族民间舞蹈依旧有其独有的特色;其三,民族民间舞具有即兴性。民族民间舞蹈对于动作的要求并不高,没有较强的约束力,可随便改变动作,即兴表演。在保持韵律、节奏、步伐的特点下,舞蹈者可以随时变换自己的动作。民族民间舞蹈为我国的专业舞蹈创作提供多种思路,不论是宫廷舞蹈、舞会舞蹈还是古典舞蹈,都离不开民族舞蹈的身影。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时间久,类型丰富多彩,擅长使用道具,载歌载舞,表演生动自由,形象鲜明,形式与内容为一体,十分受欢迎[2]。

1.2 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思政属于课程观,主要是在各类课程中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属于教育行业中新兴的工作理念。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并对课程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是能够体现思政教育在中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课程中的价值[3]。所以中职院校应当基于思政视域来建设整体化的育人格局,使得民族民间舞教学能够与思政理论课程协同发展,并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更好的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1.3 民族民间舞与课程思政的关联性。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挖掘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可以充分明确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及发展规律。在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文化出发,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充分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特色,顺应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4]。民族民间舞蹈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与民族意识、道德意识相互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传播过程中促进文化的整合。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思政教育,做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工作,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有利于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从而落实思政教育。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人文精神、民族气质与自身的联系,不仅能够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时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将民族气质、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内化于心,进而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5]。

2.中职民族民间舞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策略

2.1 引导学生重视民族民间舞蹈。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多元化的思潮和文化逐渐流入我国,丰富多彩的舞蹈类型充斥在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之中,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生活娱乐性。年轻人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热衷于动态十足、风格百变、节奏鲜明、动感的现代舞蹈,在跳舞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体现学生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性格面貌。反观民族民间舞蹈,肢体夸张、内容形式单一,技术要求不低,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民族民间舞关注度不高,自然也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其思政教育也难以展开[6]。很多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关注度较低,缺乏基本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舞蹈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的趣味与内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之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特色、民俗风情、民族音乐、地域文化等等,这些要素的存在,都为民族民间舞蹈赋予多重表现形式与内涵,让民族民间舞蹈熠熠生辉。舞蹈教师可从地域、民族、风俗文化等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舞蹈教师可以借助民族音乐,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8]。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可以快速的带领学生们走进民族民间舞蹈的氛围之中,感受其独特的韵律,身体不自觉的进行晃动,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遵循原则展开教学活动,对民族舞蹈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质量效果[9]。在实践过程中,对民族精神和艺术进行有效传承,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时感受民族舞蹈文化内涵。

例如,在学习东北秧歌小舞蹈时,舞蹈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民族特色元素,将民族民间舞蹈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之中,寻找民族民间舞蹈的相关点滴。同时,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蹈技术,促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精神,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利用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理解,展现不同类型民族文化特点。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创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采用积极的语言方式,吸引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发挥学生创造能力,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时,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学习,通过培训掌握民族民间舞蹈技巧。教师可以将中国梦、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纳入其中,然后用东北秧歌的动作与会来创编有教育意义的舞蹈。首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比如讲述东北地区抗日英雄事迹故事来吸引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历史与人文,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入到舞蹈的氛围与情节中,使得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结构起舞。在这个过程中,是能够帮助学生在体验舞蹈时感受舞蹈背后的人文风情与文化历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实现实践课的学思结合与知行合一。

2.2 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中职院校的多数民族民间舞课程是以传授技能、经验以及知识为主,重视理性的科学知识,但缺少人文思想情感,侧重于知识深度,但没有重视知识的广度,过于重视系统知识,但缺少精神文化层面上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化、思想文化等,因此会影响思政教育效果与思政元素挖掘。民族民间舞课程中包含较多的思政元素,所以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并对其整合与总结,在认真梳理后再将其融入专业课程讲授中,对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有着重视作用。民族民间舞课程包含多种课程实践,在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环境,需要深入实践展开调查,掌握民族文化资料,了解和掌握民族民间舞蹈动作,探索民族民间舞蹈与当地民族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民族民间舞蹈沟通和交流,明确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规律,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民族民间舞蹈规律[10]。鼓励学生吸取民族民间舞蹈精髓和内涵,借助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推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进一步发展。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理念,深入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涵义,激发学生独立的舞蹈创作意识,同时了解和掌握一些现代舞蹈的技术和风格,培养和推动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向新的方式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生相应改变,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涵义,充分明确一个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涵,充分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特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原则,运用民族舞蹈文化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形象,对比舞蹈节奏深化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构建民族民间舞蹈形象,启发学生创作民族民间舞蹈形象,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并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美学共鸣。

例如,在接触藏族民间舞蹈时,多数学生都不了解踢行礼、弦子、靠步、踏舞步、抬踏步、退踏步等专业动作,所以学生或者被动接受,或者动作极不协调,所以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欣赏藏族舞蹈作品,比如应用《翻身农奴把歌唱》,让学生投入到大踏步欢乐激昂的基调中,是能够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音乐声以及昂扬向上的舞步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所以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需要对民族民间舞课程流程进行重新审视,尽可能的在课程中增加正确价值取向的内容,进而为民族民间舞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思政元素[8]。教师可以借此情绪,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藏族人民推翻农奴制做主人的历史画面,从而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化与内悟,然后再实施动作教学,让学生掌握手臂延展伸长、膝盖松弛上肢放松的动态特征。学生在舞动的过程中是能够了解藏族人民的民族变迁与地域文化,学生在体会民族情感后是能够认同民族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注意的理想信念。

2.3 全面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中职院校专业课程选择教师都是根据教师专业能力素养来进行,所以多数教师在上岗前通常没有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培训工作,其思政教育资源一般源自教师学生时代认知,或者从书本上、网络上获得的认知。而且中职院校授课过程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长期存在泾渭分明的情况,所以民族民间舞的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技能、经验以及知识等,很少会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会主动的去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进一步导致民族民间舞教师对思政教育经验的缺失[11]。所以在课程思政实践中,专业教师需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不断提升,从而通过言传身教向学生起到正面示范作用。在提升民族民间舞课程教师思政能力时,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召开课程研讨会,让中职院校中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授来传授思政教育教学经验,并讲解思政教育穿插在专业教学中的相关技巧[12]。

例如,在学习蒙古族舞蹈《奔腾》时,多数民族民间舞教师无法充分认识思政教育内容,不清楚思政教育到底要做什么,也不了解思政教育该怎么做,其目的是什么,所以会导致部分民族民间舞教师缺乏思政教育信心,无法将思政教育应用其中。在民族民间舞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首先需要对专业课教师的责任意识与德育意识进行提升,这是落实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要素之一,使得学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人民勇往直前的姿势,并通过专业水平将该舞蹈教学上升至中华民族改革开放人民随着时代的发展奋发向上的生命情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并培养其专业能力时,然后将专业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在专业课程课堂内、课堂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同时教师通过率先垂范效应来充分发挥育人价值与功能,从而使得民族民间舞课程能够寓思政于课程,促使学生能够感受舞蹈《奔腾》的万马奔腾意境与奋斗向上的情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舞蹈的步伐特点与手臂感觉,从而实现用舞蹈感化人、激励人的教育目的。

3.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中职院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需要对中职院校的教育给予足够重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旧式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所以中职院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需要融入思政元素,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职业操守、民族气质、民族认同、文化自信以及爱国情怀,对学生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思政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