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STEAM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2-11-19陈苇娜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研究性校本劳动

陈苇娜

(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1.方案的背景与目标

1.1 方案背景。

1.1.1 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孩子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20年3月20日国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不久教育部又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劳动教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的内容,但学生和家长对全面开展劳动教育认可度不高,甚至还停留在劳动就是插花、烹饪、打扫卫生、种植绿植等传统观念上。

1.1.2 STEAM课程。“STEAM”最早是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英语单词首字母缩写。STEAM课程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它打破常规的学科界限,是一种重实践的教育概念。

1.1.3 历史背景。我校自办学起就特别注重学生劳动教育及创新实践教育。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东南大学原校长陈笃信、厦门大学原校长林祖赓就读期间,我校就有物理实验班等理科兴趣小组。当时,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们就已经进行无线电、收音机等组装学习和创新创造。

1.2 方案目标。

1.2.1 提出问题.目前许多学校展开的劳动教育都还存在泛化、虚化、简单化的情况。如何根据新时代教育改革精神在中学开展劳动教育?如何使劳动教育成为中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获得社会认同?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劳动课程建设问题。现有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如何将劳动教育与学校课程融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又不增加学生负担?

(2)劳动教育形式问题。如何阐释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摆脱已有单调、简单的劳动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拓展学生的实践体验?

(3)劳动教育评价问题。如何科学的、制定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形式,使劳动教育成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设定解决问题路径。面向新时代,我们认识到劳动教育并不只是一种技艺学习与技能操练。新劳动教育的开展需要一个支撑体系,以保障其有序运行。因此,结合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及我校办学实际,我决定通过“课题引领、课程支撑、实践体验、有机融入”四个路径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究与实践,以“体验”为切入点、以“实践”为突破点、以“融入”为关键点、以“课程”为着力点,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劳动教育课程新样态。

2.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

我校是一所完中校,同时拥有初高中学段,每个学段每年都有1800人,为了实现100%新劳动教育理念的STEAM课程的普及教育,我们将在每个学段每个年级将STEAM课程开设贯穿于校本课程及研究性课程中,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

3.方案主体部分

3.1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3.1.1 理念引入,课题牵动,确立新劳动教育理念下的STEAM课程的建设方向。2008年,我校正式开启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研究工作,并于2013年开始在本校部分学生中展开STEM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实践。2016年实施市级“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的跨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同年开始在高中大规模开设STEM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实践,将劳动教育与STEM课程有机融合,合理、有效开展新劳动教育模式。2018年,我开始大幅度改善了仅突出表现在物、化、生范畴的STEM新劳动教育,还开创了与历史、地理、环境科学、艺术等方面融合的STEAM新劳动教育,同时在初中进行推广。

3.1.2 资金投入,制度建设,强化STEAM教育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我校成立了科技创新教育中心,由我负责把握中心的发展走向。中心设有三大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影像创作工作室,另外学校还拥有物理、化学、生物探究实验室、通用教室、数字化地理功能教室、历史功能教室等,提供学生从事创新劳动——STEAM项目研究的场所。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中心在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硬件,如激光雕刻机、数控雕刻机、精密数控雕刻机、车床、3D打印机等设备,由此保障STEAM课程及学生创新劳动的顺利开展。

3.1.3 课程引领,实践体验,推动新劳动教育与STEAM课程的有机融入。为了配合开展多门STEAM校本课程及STEAM项目研究性学习实践,我开发了系列STEAM教育教材,让新劳动教育真正走入课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向复合型劳动者及创造性劳动者转化。每学期教务处将STEAM校本课程学习中能力强的学生分布到各STEAM项目研究性实践小组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确定STEAM项目的课题,能力强的学生将其所学的劳动技术带入到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课堂,师生共同开展创新劳动。我校每学期开设的研究性学习实践课题主题涉及各个不同学科,数量约为60-80项,每项6-10人。每学期期初,我都会对申请担任研究性学习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进行选题及新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培训,在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们根据培训内容安排的相应教学,保证学生研究性实践成果的质量。最后,通过学生自荐及教师推荐的方式,择优选取研究成果,将其转化成引领示范的新劳动教育成果,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创意赛、青少年科学影像制作大赛、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和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这种“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能够保证学生受益率达到100%。

3.1.4 交流合作、示范辐射,加强校际STEAM教育教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以STEAM课程实践为基础,以研究性学习实践为引导,以交流合作为媒介,推动学校新劳动教育改革。我校不仅在承接的各级开放办学活动中展示学校的新劳动教育,还与省内外多所学校进行合作实践检验,为科技创新教育薄弱校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也提高了自己新劳动教育的理念,并累积了丰富的STEAM教育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全省STEAM教育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扩大了学校STEAM教育在福建省内外影响力。

3.2 构建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对现有科学技术及媒介技术的学习和体验,结合学科知识,进行创新性科学探究及劳动创造,最终使得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得到提升,劳动能力得到加强,从而达到科学素养、劳动实践能力的全面成长,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的特色项目中发现自己,唤醒内在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向复合型劳动者及创造性劳动者转化。

3.3 形成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的实践模式。

3.3.1 开发STEAM课程教材,构建新劳动教育课程群,让新劳动教育真正走入课堂。基于新劳动教育理念构建的STEAM课程群的每一个方向的每一个层面都有对应的由我自主开发的适用于培元校情的校本教材。其中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基于单片机开发的STEAM项目建设及研究》,发展性实践课程的社团活动类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单片机进阶教程》;机器人智能启慧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传感器电路设计入门》,发展性实践课程的社团活动类课程使用的教材是《Microbit科技创新教育DIY》;另外在发展性实践课程的研究性实践课程中共同都使用的是《STEAM项目学生研究手册》。

3.3.2 保证课时,让新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在教务处的协调下,新劳动教育基础性校本课程每学期初由学生自主选课,在初中、高中部分学生中展开,一周一节,重点在于培养对科技创新教育有兴趣的学生;发展性实践课程的研究性实践课程在初中、高中所有学生中展开,学期初由指导教师组队,将选修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群的基础性校本课程的学生平均安排到各队,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一周一节进行STEAM项目研究;发展性实践课程的社团活动类课程则是在前两类课程中通过自荐或者推荐的方式选拔出STEAM项目创意较为突出的作者,一周两次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最终从发展性实践课程的社团活动类课程中挑选出成果优异的项目进行研究性展示课程,进行个性化培优课程,从而形成具有创作示范性的作品及引领效果的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参加各类竞赛。

3.3.3 多层次的评价体系,让新劳动教育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教学评价从时间顺序分为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及参赛指导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劳动能力进行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偏向于使用量表、行为观察和知识测验等形式了解阶段性的教学成果和存在问题,及时对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总结性评价一般安排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检验创新劳动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评价。评价过程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强调多元评价主体、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由学生本人、同伴、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最后选取成果优异的学生进入社团活动再次进行指导,并给予适应的参赛机会,在培训指导过程给予成果品质提升的建议及指导评价。

从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科学性解释及其迁移运用,还关注学生的劳动意识、技术运用、人文积淀、审美情趣等素养。

3.4 开展四纬度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教育普及活动。

3.4.1 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传播活动。学校每年12月都会邀请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为我校学生开展青少年创新教育普及活动,让学生们广泛了解了一些在学校学不到或学得少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新劳动教育提供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定期在校园内、户外LED及剧场展示科技影视制作的成果,对学生展开科技影视创作的新劳动教育活动。

3.4.2 开设暑期开设新劳动教育夏令营。每年暑假,我校都会举办创新劳动夏令营,夏令营分为科技创新制作、机器人竞技及影像文化创作三个类别。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及时间安排报名参加,报名人数较多的类别会灵活加开一期。在夏令营中,科技创新制作通过实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玩中学,锻炼其创新劳动能力。机器人竞技通过对当年机器人竞赛的任务设置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对竞技机器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劳动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4.3 开展科技文化节的新劳动教育普及活动。每年12月的学校科技文化节,科技教育中心都会策划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意比赛、机器人竞赛、3D打印比赛等。科技文化节当天,全面开放科技教育中心,向学生展示学校当年获奖的科技创新作品及各式机器人,让学生们领略我校新劳动教育的优秀成果。

4.效果与反思

4.1 彰显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的实效与影响力。

4.1.1 新劳动教育普及率覆盖全体学生。新劳动教育理念的STEAM课程开设贯穿于校本课程及研究性课程中,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100%普及教育。

4.1.2 新劳动教育推动教师成长。通过多年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实践,我校STEAM教育及新劳动教育的教师队伍逐渐庞大,通过每学期期初对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老师进行理论培训及实践指导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涌现了大批后起之辈:其中何炜娟老师也独立开发了关于3D打印的校本教材,及相应校本课程;黄荣昌老师独立开发了了关于科技实践活动的校本教材及相应校本课程等。教师的成长充实了我校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内容。

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我多年蝉联泉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2018年5月还荣获了第十六届福建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2021年4月荣获第36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十佳优秀辅导员称号,我上的一节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之《专题探究 传感器的实验与调研》课例被评为教育部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级“优课”及福建省2019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课”。双师市级公开课《X射线之奇思妙想——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跨学科教学的推广》荣获第十二届福建省“新理念、新资源、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课例类二等奖。

4.1.3 新劳动教育成果全面开花,硕果累累。自2015年我校开展新劳动教育——STEAM课程建设与实践以来,学生的创新劳动成果——STEAM优质项目在国际、国家、省、市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影像制作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8年至今,培元中学学生荣获这类比赛国际奖3人次,国家级奖41人次,省级奖81人次,学校也取得了许多荣誉称号。

4.2 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的建设与实践的展望。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因此,我校将以此为进一步改革的原则,在STEAM课程体系已初步构建,新劳动教育在德育、智育方面已形成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体育、美育相融合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多维度探索、多学科融合的新劳动教育模式,构建新的基于STEAM课程群的新劳动教育创新实践,如图9所示,逐步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校本劳动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研究性校本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热爱劳动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