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2022-11-19张俊
张 俊
(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 肥城 271600)
1.“双减”背景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终于落地,教育部对“双减”政策的具体的落实政策进行了详细解答。明确阐述了“双减”对于整个教育工作的意义。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紧紧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心任务,聚焦教书育人主责主业,顺应“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找准提升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做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篇大文章。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不要总是端着架子来俯视学生,而是要学会用平等的眼光来平视学生,充分的尊重他们,不能动不动的就批评人、打击人,让学生有畏惧和抵触情绪。教师要以陪伴者的身份耐心等待学生的每一次自主探究,教师都不要急于去归纳总结,而是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在对问题理解中多停留片刻。其实科学不是老师讲明白的,而是学生自己想明白的。
2.双减背景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2.1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讲,学生展示。在科学教学中概念教学必须要关注两点,第一是基于前概念进行教学,第二个是始终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基于前概念进行教学。有一个案例,磁铁能吸引什么?有的教师在课最开始的时候,用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让学生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基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有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教师列出来的这些物体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有的学生的猜测错误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磁铁能吸铁,还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铁做成的,所以这样的前概念调查它就没有意义。我们在进行环节的设计的时候,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而目这个物体怎么样来命名一定是要讲究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这样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些物体用材料把名称来命名。它这个名字里面本身就包括了它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比如说玻璃珠、小木片、铁片、铜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为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我们才能够真正获得完全明白的慨念。比如,在《认识光》教学中,学习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教师首先展示阳光穿过丛林的光束及夜晚直升机射出的光束图片,启发学生思考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学生交流讨论,做出假设。展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活动场景图片:用激光灯沿着桌面照射、用直纸筒和弯曲的纸筒分别观察蜡烛发出的光及用手电筒、纸屏、三个带孔的纸板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以及实验提示:不要用激光笔照射别人的眼睛。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光照射在桌面上、纸筒中及通过纸板的小孔时的传播路线示意图。在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师生总结结论而不是直接讲解结论。
2.2 注重合作互动式教学。合作互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学习习惯,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教学的重心放低,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注重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中也初见成效。课堂上,学生们听得专心、说得清楚、读得准确、写得规范、思得积极,真正成为课堂的小老师。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去思考,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顺着这三个核心问题的路径,继续追问学生有哪些经验基础和知识基础,总之我们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比如,在《彩虹的秘密》教学中,学习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并选出组长。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展示雨后彩虹图片及喷泉上形成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想彩虹的成因。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师生总结:与阳光有关、与水汽有关、雨过天晴、有雾气等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展示彩虹模拟实验活动场景图片:学生利用阳光、三棱镜和纸屏做彩虹模拟实验,及利用阳光、水槽、平面镜和纸屏做彩虹模拟实验。实验提示:阳光不足时,可以用平行光源代替阳光进行上述两种实验。也可以利用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进行彩虹模拟实验。学生分组开展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展示三棱镜把阳光分散为七种色光图片,教师展示水槽中的平面镜与水形成“三棱镜”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实验中的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通过讨论知道水与三棱镜都可以把阳光分散为七种单色光,并且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是不变的。获得科学结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师生总结归纳彩虹的成因,认识彩虹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2.3 注重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不能够泛泛的一步一曲每个环节都按部就班来表达。教师要杜绝这种模式化,而是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其中需要教师非常详细的来培养学生的某一个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部分。有的科学内容可以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来经历的,在学生说出认为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下,教师在这里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要把你的理由说出来,在这个过程里面让学生用语言,用文字图案把它的思维的过程表达出来,然后在思维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再来推进后面的教学。那么在这样的一个非常必备的到位的教学环节当中,孩子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方面的科学探究能力就获得了提升。学生在根据实验之后获得的实验现象来开动脑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可能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小组,他们之间有不同的说法,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面展开一坐分析、综合、归纳、逻辑推理。在这个过程里面,学生这一部分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总之一句话就是科学探究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步骤,重要的是研究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重要的是要关注细节的落实。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评价,利用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获得作业肯定。同时,教师会对每位学生作业悉心指导,并对每位学生各科作业完成情况做不同的记录。若有孩子在校未能完成当天书面作业,老师会根据个体情况分析原因,协助学生完成或减免部分作业。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对我自己带过课程的不断反思。我发现凡是我一堂课上的有滋有味、学生好评非常高的时候,基本上都带有一定的探究色彩。凡是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一堂课下来头昏脑胀的时候,基本都是在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尝试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在学生确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或者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时,我们才适当地予以点拨,这样才会起到让他们恍然大悟的效果。探究式教学不是放养式教学,仍然需要对课堂的主题加以规范和引导。只不过它的提示方法更加有艺术性,更加容易激发学生自身的思考。这一点是它跟填鸭式教育最本质的区别。反问、对比、类比是我们上探究课时常用的三种引导手法,采用反问的技巧来纠正学生错误的想法,这样的纠正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反感,反而会激起他们的求知欲。采用对比的方法来激发起学生的思考,两种看起来很类似的做法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很自然地会引起学生的思考:究竟它们有什么区别呢?采用类比的办法来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起到暗示的作用。探究式教学在研究抽象的问题之前,会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引入这问题。探究式教学在分析一般问题的时候,往往先考虑其中最常用的一些特殊情景,把这些特殊情景下的问题考虑清楚之后,再尝试去推广研究别的情形。探究式教学在研究复杂问题的时候,不会一上来就搞那么高难度,而是采用倒退的思想,把这个题目一步步简化成最简单的情形,然后从这个情形出发,不断地反推回去。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出科学知识,进行学习,然后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体现了“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特点。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现了“以实验引导学习”“让学生讲的更精彩”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总结和达标测评环节学生能独立完成,效果很好。比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教学中,教师采用音响和乒乓球结合为一体的自制教具,吸引学生的眼球,活跃课堂的氛围。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首先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可能认为敲击碰撞等原因产生了生命,课题的设立初步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击打鼓面后能够观察到豆子的跳动。在这一环节中的创新之处在于加入了豆子,比教材设计的实验更能形象直观的观察到弧面的震动,更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一系列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生已经能够归纳得出以上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共同特点,学生可能会说物体发生时都在震动,那就达到了我们预想的目的。在如下的创新实验中,将会把学生的操作过程一一的展现出来,接着教师提问学生还见识过有魔力的音叉吗,指导学生敲击音叉后,轻轻的放入水中,观察到水面激起了水花,如何使得音叉的这一魔力迅速消失呢,以一种逆向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4 注重体验式教学。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团体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作为团体中的一部分,不能只看到自己眼前的东西,要成功,就必须与集体团结协作资源共享和明确自己的定位,团体进行调度。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又不一样的感受,觉得做的好的,别人或许不一定认可,就如教学过程中,自己上课所教授的学生不一定接受,同样的,我们不认可学生所做的,也许就是学生用心做了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自身角度外,还需要多站在学生角度去看问题,从学生角度去理解学生。通过分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深刻领悟到为了达成团队目标,资源共享、有舍才有得、团结协作、调度有方、职能划分等理念的重要性。比如,在《壶是怎样传热的》教学中,热在壶中由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这是我们的猜测。怎样通过实验来求证一下我们的猜测,在这里教师给学生小提示,壶身是由金属制成的,我们要研究壶身是怎样传热的,就要研究金属是怎样传热的。那么怎样开展研究,教师准备了小木棒和凡士林,凡士林有个特点,它预热就会融化。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科学家在研究科学问题的时候,也要先制定一份完整可行的实验计划,构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方案。让学生按照下面的格式来把刚才讨论好的实验计划记录下来,构成一份完整可行的研究方案。
2.5 注重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爆发新冠肺炎流行性疾病期间,开启了线上教学居家学习的模式,将课堂“搬”到网络,不只是把学习地点从课堂换成家中,更是一次对自己和全班同学的新尝试和新战。教师通过微信群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推送的资源做好预习,精心备课,从目标到重难点突破到教学流程到作业安排,精之又精,细之又细。组内及时交流教学进度,共享教学资源,布置适量的作业,学生拍图上传,教师积极批阅,给予特别辅导。教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络教学:微课、课件、视频音频资料、课堂直播、学习效果评价、课后网络指导,缺一不可。课前通过微信语音定好这节课的授课内容,需要处理的习题;课后及时的交流课上遇到的问题,寻求更好的方法;课堂上为了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语音连麦、互动消息、露脸等方式,上完课后及时观看数据,完善课后追踪,对课上个别缺勤的、时长不足的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并与家长第一时间做好衔接;周末作业让学生上传钉钉群家校本,并做好批改和单独辅导;习题课上讲解之前先分层次了解学生哪些题目需要讲解,课上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单独有问题的再利用语音、钉钉等个别指导。但是,线上授课形式单一、枯燥,不能像面对面授课可以借助教师的肢体动作、敲黑板划重点来辅助学生学习。所以思考如何在线上提高”教与学“两方面的效率是关键。教师采用直播教学和视频会议相结合、微信答疑、微课视频补充等多种形式教学;利用钉钉平台家校本进行优秀作业展评,培养学生好习惯;家校协同,保证育人有合力;线上集体教研稳扎稳打。比如,在《太阳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建立实物模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片上的太阳比按比例缩小太阳模型要小,而水星比按比例缩小的水星模型要大,从而得出图片上的星球不是严格按照大小比例画下来的,在建立具有模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按比例缩小的模型中的各行星之间的相对距离是怎样的,而图片中各行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又是怎样的,发现它们之间不同的地方,比如有些图片中各行星之间的距离是均等今布的,从而得出图片上的星球不是严格按照距离比例画下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这些阶梯一定要搭建好,才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双减”不是减学,而是高效且有质量的教学。“双减”不减责任,不减成长。就是在每一节课上提高教学效率。在新形势下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深和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各项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