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CT成像评估肠结核的临床分析
2022-11-18贾庆元
贾庆元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1)
肠结核(ITB)为结核分歧杆菌引起的慢性肠道感染疾病,多发于回盲部,也常累及胃肠道其他部位[1]。而克罗恩病(CD)是一种与基因、肠道菌群有关的慢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炎症,可累及胃肠道任意部位[2]。由于二者在肠镜中的表现极为相似,而病理诊断却常受取材限制,故临床缺乏特异性鉴别指标,误诊率较高[3]。而小肠CT成像(CTE)检查具有无创性、舒适度高、成像快等优点,可通过多方位显示病灶组织,在鉴别ITB或CD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4]。基于此,本研究将CTE应用于ITB的临床诊断中,对比ITB与CD的发病受累部位、征象特征,旨在为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新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高度疑似73例ITB或CD患者临床资料。73例患者中男37例,女36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3.85±3.13)岁。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腹痛、腹泻、不规则低热、盗汗等;②临床资料、内镜及CT检查资料均完整。(2)排除标准:①存在原发性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③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④存在肠切除手术史。
1.3方法
1.3.1 CTE检查 (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1d予以半流食或流食饮食,检查前1h间断服用2.5%等渗甘露醇溶液1800ml,每次间隔时间为10min,行CT扫描前追加300ml以充盈胃腔;检查前10min肌肉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以抑制肠道蠕动。(2)检测方案: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iCT 256层螺旋极速CT机,扫描范围选取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参数:管电流为120~220mAs,电压为120kV,层厚5mm;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速率为3.5mL/s,注射对比剂后45s、70s各扫一次。(3)图像评估:由2名高中资主治或副主任医师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检测结果。
1.3.2 ITB和CD的临床诊断 ①ITB参照《内科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采用X线钡剂灌肠可见病变肠段呈激惹征象,排空迅速、充盈不佳,而在病变的上、下肠段则钡剂充盈良好。②CD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6]:手术切除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透壁性炎、聚集性炎症分布、黏膜下层增厚、裂沟、非干酪样肉芽肿。
2 结果
2.1临床诊断结果 经临床诊断结果确诊,73例高度疑似患者ITB患者20例,CD患者53例。
2.2CTE诊断ITB的价值 CTE诊断ITB的灵敏度为90.00%(18/20)、准确度为91.78%(67/73)、特异度为92.45%(49/53)、阳性预测值为81.82%(18/22)、阴性预测值为96.08%(49/51);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E诊断ITB结果和临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00,P=0.000)。见表1。
表1 CTE诊断ITB结果与临床检查结果对比(n)
2.3ITB与CD患者受累部位比较 ITB患者十二指肠及空肠、近段回肠、直肠、肛周受累率低于C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ITB与CD患者受累部位比较[n(%)]
2.4ITB与CD患者征象比较 CTE检查显示,ITB患者多节段病变、梳状征、肠壁偏心性增厚率均低于CD患者,而淋巴结短径、淋巴结沿右结肠动脉分布、淋巴结环形强化率均高于C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E诊断ITB与CD患者的征象比较
3 讨论
ITB为临床常见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多由人型结核分歧杆菌引起,其感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源性、肠源性或直接蔓延[7]。ITB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腹泻、腹痛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需及时采用有效诊治[8-9]。但由于肠镜检查ITB与CD的表现极为相似,导致临床诊断ITB时存在误诊或漏诊情况,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同时,肠镜检查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且难以观察肠腔外肠系膜与淋巴结表现[10-11]。因此,早期探寻一种相对精确的诊断方法对鉴别ITB与CD,并予以不同的干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CTE诊断ITB的灵敏度为90.00%、准确度为91.78%,且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E诊断ITB的结果和临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提示CTE在ITB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分析其原因为:CTE检查中可利用X线束对患者小肠部位进行一定深度的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收X线并由光电转换器转为电信号,最后由模拟/数字转换形成数字信号并递交给计算机处理显示,成像速度快、效率高,可精确显示病灶组织部位及类型[12]。本研究中,ITB患者十二指肠及空肠、近段回肠、直肠、肛周受累率低于CD患者,且CTE检查中ITB患多节段病变、梳状征、肠壁偏心性增厚率均低于CD患者,而淋巴结短径、淋巴结沿右结肠动脉分布、淋巴结环形强化率均高于CD患者,这可能是因为ITB好发于回盲部,常引起局部淋巴结异常增大,致使淋巴沿右结肠动脉分布;而ITB不会因炎症刺激导致病变肠壁的直小血管数量增多,故梳状征表现情况要少于CD患者;而CD患者炎症早期的肠系膜侧炎症较为严重,肠壁呈偏心性增厚,强化呈梳状征,故上述两个指标为诊断ITB的特异性征象[13-14]。同时,由于ITB淋巴结直径较大且多伴有中心坏死,故淋巴结短径高于CD患者。此外,ITB具有渗出、增生与干酪3个阶段,且3种阶段可以单独出现或并存,当淋巴结中出现干酪性坏死时可在影像学上表现出环形强化,其病理基础为中央坏死区域融合成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因此,回盲部病变伴区域淋巴结增大和环形强化对ITB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5]。
综上所述,CTE诊断ITB的价值较为显著,且多征象联合观测有利于CD与ITB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