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PCT对就诊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诊断效果研究

2022-11-18张乐笑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降钙素中性粒细胞

张乐笑 王 楠 王 佳 陈 颖

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手术根治术配合术后放、化疗治疗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1-2]。但手术切除治疗及化疗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容易造成伤口细菌性感染或血流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感染严重者或导致患者死亡[3-4]。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持续缺乏是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常见症状,具体发病机制还有待考证,但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患者死亡率一般较高[5]。目前临床上对于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血流感染的诊断指标相对单一,传统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等指标用与诊断肿瘤化疗细菌性感染的研究较多,但检测的敏感性或特异性不高[6-7]。利用炎症因子血清降钙素原诊断肿瘤化疗治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血流感染的研究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研究利用血清降钙素原、血清C-反应蛋白研究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血流感染的诊断效果,具有临床创新性,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选择自2017年6月-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治疗的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442例。

1.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为结直肠癌并经过化疗治疗;经过中性粒细胞检测,所有患者符合中性粒细胞缺乏的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病例资料。排除标准:排除其他部位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严重心肺肾等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精神异常患者;排除非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

1.3血样指标检测 血清C-反应蛋白的检测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UniCel DxI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安排抽取静脉血约3ml,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以>10mg/L为异常升高;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Access 2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检测,安排抽取静脉血约3ml,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以>0.5ng/ml为异常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检测利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有限公司生产的DxFLEX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0.5×109/L为中性粒细胞缺乏。

1.4血流感染的诊断标准 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血流感染的诊断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临床诊断发生细菌性血流感染的患者110例组成血流感染组,332例患者未发生血流感染,组成非血流感染组,血流感染组男女比例为68/21,平均年龄(46.41±12.83)岁,平均化疗天数(8.11±0.84)天,非血流感染组的男女比例为194/138,平均年龄(45.96±13.41)岁,平均化疗天数(8.32±1.00)天,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对比

2.2两组患者血清PCT、血清CRP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的对比 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为(0.64±0.36)ng/ml,高于非血流感染组的(0.06±0.04)ng/ml,P<0.05;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分别为(92.01±51.14)mg/L、0.11±0.15(109/L),与非血流感染组的(89.32±53.92)mg/L、0.12±0.13(109/L)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PCT、血清CRP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的对比

2.3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下降时间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的对比 血流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下降时间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均长与非血流感染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下降时间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的对比

2.4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与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对比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敏感度为97.05,特异性为88.77,均高于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72.23、39.45,P<0.05,见表4。

表4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与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对比

3 讨论

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8-9]。肿瘤患者化疗后常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伴执或医院内感染,血流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类型[10-11]。对于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研究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传统的研究指标主要有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近年来有关于血清降钙素原、血清C-反应蛋白在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及血流感染中应用的报道[12-13]。但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血流感染的诊断指标研究在国内并未见报导。

通过本研究,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细菌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与非血流感染组无差异,提示炎症因子血清降钙素原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血流感染的指标。临床研究报告指出,PCT 属于降钙素前体[14],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其在血清内的含量较低,一般情况下低于 0.05ng/mL。而当机体遭到外来病原体入侵时,PCT 在机体血清内的含量会出现显著增高现象。相关研究提示[15],PCT 在机体发生细菌感染时增高,但于外科手术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局灶性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中呈低水平。因其对细菌感染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16-17]。本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时间及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均久于非血流感染患者,说明血流感染与患者中性粒细胞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欧开萍[18]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化疗后并发细菌感染的患者其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久于非感染组,中性粒细胞下降时间及最低值持续时间与非感染组无异,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同,但具有一定相似性。另外,本研究还表明,血清降钙素原在检测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血流感染的诊断与血清C-反应蛋白对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Agarwal等[19-20]的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用于诊断结直肠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并发细菌血流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的样本数较少,在研究的过程和结论中不免出现一定片面性,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加大病例样本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降钙素中性粒细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英文的中性TA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