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2-11-17刘丽华
刘丽华
【摘要】新时代教育理念提出,我们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为例,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學情境、设计问题串、开展数学活动等方式有机地将五育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五育融合;反比例函数
五育融合指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不单纯指向知识的传授、智育的开发,也指向综合育人、融合育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五育融合相当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各种途径进行五育融合.
1 初中数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意义
在德智体美劳这五育中,德育是方向,起导向和推动作用;智育是智力基础;体育是健康基础;美育和劳动教育则起辅助作用,推动德育、智育、体育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中,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通过数学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向着真、善、美的方向进步;智育是培养人创新发展能力的核心内驱力,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思想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等,从而发展智力;体育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意志力;美育关乎一个人的审美,从数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能有效提高劳动效益,并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
总而言之,教学中的五育融合使得德智体美劳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统一的指向性,指向学生全面发展.
2 初中数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2.1 思想不重视,对五育融合认识不到位
没有思想的武装,就没有行动的跟进.在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迫于升学压力,大部分教师会更注重智育,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方式,课上还是以老师讲解知识、学生做题为主,学生扎实掌握了知识就算实现了教学目标.于是大部分教师认为五育融合在数学教学中无法适用,思想上不重视,在教学中也就忽视了五育融合.另外,教师对五育融合的认识也有偏差,不少教师对五育融合的概念还不清晰,认为五育融合仅仅是简单的叠加,分开渗透即可.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更应重视数学教学中的五育融合,加强学习五育融合的相关知识,理解五育为什么要融、该融什么、怎么融等问题.
2.2 备课不精心,五育融合教学设计不充分
当教师认识到五育融合的重要性时,在备课时就可以把五育融合进教学设计中.但实际上,很多数学教师不会去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五育要素,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有五育融合的意识,但在设计时也很难考虑全面,我们看到的数学教学设计主要体现的是智育,偶尔会有美育,很少看到德育、体育、劳育的渗透.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教材、修改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说明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还不够,不知道如何把这些五育要素融入到教学中.
因此,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精心备课,围绕教学目标,深挖教材中的五育要素,准确将德智体美劳等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恰当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2.3 课堂不落实,五育融合流于形式
现在的初中教育,应试教育的弊端依旧存在,初中阶段存在的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现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数学课堂教学很难落实五育融合.有的教师课前都预设好了怎么融合、怎么引导学生,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可能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本身的复杂性,省略了一些认为不必要的教学过程,最终还是偏向于发展学生的智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进行五育融合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的配合,要将课堂作为进行五育融合的主阵地,从而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渗透在德、智、体、美、劳中.
3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五育融合实践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在学习完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来实现五育融合.
3.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渗透德育、体育)
问题1 播放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国游泳选手张雨霏的比赛视频,她在女子200米蝶泳中获得金牌.请写出在200米蝶泳比赛中,运动员所用时间t(s)随着速度v(m/s)变化的函数关系式,此时,时间t是速度v的什么函数?你能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吗?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奥运会金牌选手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运动员的坚持不懈、祖国的强大,借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体育运动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体育运动,也借机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体育问题、解决体育问题,达到“体育”的效果.
3.2 类比探究,形成新知(开发智育、实践劳育、渗透美育)
问题2 由上述问题得到时间t关于速度v的函数解析式为t=200v(v>0),它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前面我们学过一次函数y=kx+b(k≠0)和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那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什么样的?我们通常用什么方法来画函数的图象?要经历哪些步骤?
问题3 画出反比例函数y=6x,y=-6x,y=12x,y=-12x的图象.
设计意图 研究函数的性质通常从图象入手,经历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过程,让学生总结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注意事项,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美,还可以从图象中对反比例函数性质有初步、直观的认识.
问题4 观察反比例函数y=6x,y=-6x,y=12x,y=-12x的图象,你能发现它们什么特点?
问题5 为什么不同的函数经过的象限不一样?图象的变化趋势不一样?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设计意图 通过类比一次函数,引导学生从图象的形状、位置和变化趋势观察,从形的角度看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感受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变化与对应的关系,再通过观察4个函数图象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反比例系数“k”的作用,从而主动自发地进行分类讨论.在这样的设计中,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总结,达到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目的,开发智育,实现深度学习.
问题6 对反比例函数y=kx,当k>0时,它的图象具有什么特点?
追问 是不是所有k>0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有这样的特点?你能从函数解析式的角度说明以上结论吗?你能从表格中得出以上结论吗?
问题7 对反比例函数y=kx,当k<0时,它的图象又具有什么特点?
问题8 总结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性质.
设计意图 整个环节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智育贯穿在每一个问题中,我们通过类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对图象“特征”和函数“特性”之间的转化关系也有新的认识,感受由“形”到“数”、由“数”到“形”.另外,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函数图象,提高学生用描点法作图的能力,而后参与整个图象性质的探究过程,从图象、解析式、表格三个角度描述函数的性质,这其中也凸显了劳育的效果.最后在研究一般的反比例函数时,通过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看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关于原点对称的双曲线,让学生在动态作图中感受数学的对称美,并学会画出任意的双曲线,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3 课堂小结,归纳反思(开发智育)
问题9 结合以下问题总结本节课内容: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怎样得到的?画图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我们研究了哪几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反比例函数有什么性质?为什么要强调在“每一个象限内”的性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再次渗透智育.
4 初中数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策略
4.1 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即创设与五育相关的现实问题情境或者数学文化情境,在情境中探索问题以达到发展五育的目的.
例如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引入数学文化情境: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去他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的地面反映了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特殊数量关系,从而发现了勾股定理这一伟大结论.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独特的数学眼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才可能有大成就;同时,也让学生看到地砖不是随意拼接的,中间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借机让学生回家看看自己家里的地砖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再让学生思考勾股定理是怎么证明的,提高推理能力.这样的设计将五育更好地融合到课堂中,借此发展学生的五育.
4.2 设计问题串
所谓设计问题串,即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设计的问题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从而发展学生的五育.
例如 在《矩形的性质》教学中,通过设计以下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你能给矩形下一个定义吗?(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矩形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领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矩形也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那它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性质?(让学生学会从边、角、对角线去研究性质,掌握几何研究的一般规律)
怎么证明你的猜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特殊几何图形的规则美和对称美,实现课堂的美育功能)
它有几条对称轴?你能用尺规作图画出它的对称轴吗?(让学生思考选择哪種尺规作图方式并作图,以此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和劳动教育)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整节课都在思考中度过,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同时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
4.3 开展数学活动
所谓开展数学活动,即让学生在课内外动手操作,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来发展五育.
例如 在数学活动课《黄金矩形》的教学中,不仅给出了黄金矩形的定义,让学生初步感受黄金分割比0.618的美感,还介绍了用这个比例设计的很多建筑物、雕塑、绘画,如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断臂的维纳斯、世界著名的油画蒙娜丽莎等,让学生感受这些作品神奇的魅力,这些过程都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发展学生的美育.在这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所学知识思考:怎么折叠出一个黄金矩形?怎么证明折叠出来的矩形是黄金矩形?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学会创造美,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劳育和智育的效果.
5 结语
总而言之,五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落实五育融合,需要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积累专业知识,利用各种途径将五育融合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五育融合”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及实现之策——基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1(04):1-10.
[2]郑清榕.初中数学践行五育融合的路径探究[J].四川教育,2022(05):78-80.
[3]晏长林.五育并举视角下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开发[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60-163+165.
[4]陈菲.以情促知 知情共育——初中数学课堂中情感教育的点滴思考[J].广西教育,2015(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