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统计分析方法研究
2022-11-13徐玉武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统计局
徐玉武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统计局
引言
当前阶段下,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各类调控决策都应立足于完善的统计数据,数据的精准性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有效性。这就对各级基层经济统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其掌握娴熟的数据收集能力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具备过硬的统计业务能力,旨在撰写出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服务于各级领导进行行政决策,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统计分析方法的概念
统计工作是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与归纳,针对与各类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并推演出事物在未来阶段的发展趋势。这类工作往往需要较大的工作量,为有效提升统计工作效率,应合理运用各类统计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各类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厘清,对事物发展现状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判,以用来指导工作。
统计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精确和客观的现代科学方法。此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类事物的数据调查中,合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可对数据调查、特征整理、信息分析等工作提供帮助,进一步确保各类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既可以对现有工作进行评价,还可以更好地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方向性指引。
二、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意义
统计工作人员通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当前经济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收集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也可以同步对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进行核验,更能掌握经济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对研究对象各类特征的调查及数据匹配对比,可直观总结出各类数据的相互关系,并根据数据特征创建出适合的统计模型,通过其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其问题所在,以相应提出对策建议。
此外,在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还可以缩减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分析方式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资料查找,而通过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直接通过大数据对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实现原始资料的最大化利用,或通过表格与绘图等方式,从多角度开展调查,确保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促进统计工作的开展。
三、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难点
(一)基础统计数据获取难
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通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大幅度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统计分析的基础和重点是数据收集,如果统计数据获取难度大或难以获取,就很容易挫伤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影响统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统计分析方法的效用发挥产生了制约。
当前阶段下,统计调查对象基本实现了通过联网直报系统上报经营数据,省级及以上统计机构获取的地区和行业等统计资料相对健全,而地市级以下,尤其是县区和乡镇统计机构获取相关产业、行业数据相对较难,难以进一步开展深度比较分析。例如,某县在横向与对标县进行产业结构特征比较分析时,由于产值、营业收入、职工人数等相关统计资料的匮乏,使得基层统计人员分析工作难以开展,因此,搭建统一共享的数据库系统迫在眉睫。
(二)统计分析工作较为复杂
统计分析工作与其他经济研究工作有着很大区别,在统计分析开展过程中,统计人员需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合理借助各项科学的分析方法。例如,可通过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预测分析法等,结合各类统计指标,全面细致地深入社会基层进行调查,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
例如,2022年1—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 233.1亿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增长量约1 072亿美元。为判断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规模及趋势,需要统计人员通过针对性地开展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工作,应针对实际使用外资的变化及增长情况,对我国各行业数据、人均消费情况、国际消费情况等进行统计,这种统计量极大,各项流程较为复杂,且应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为此就应积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智能化技术,做好现代化的统计工作。
四、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实践措施
(一)统计选题
开展统计分析前首先应做好选题工作,明确统计分析的目标。统计选题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统计分析工作的成败,如果选题难度超过了基层统计人员能力,则统计分析工作不仅难以开展,还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统计分析工作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并结合统计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选题,旨在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性特征和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统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实践中,统计选题存在多种方式。首先,应对不同数据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根据数据规律明确选题的方向,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关切,寻找统计分析的切入点,从而提升选题的合理性。其次,在统计选题的过程中,还应对宏观环境进行动态化分析。例如,应依照国家最新出台的经济政策与城市规划方案,对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内在规律与行业特点,确保统计分析结论能够符合社会经济规律,并给出一般性预判,让选题更具有价值性。
(二)资料收集
数据资料收集是基层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应确保收集资料的精准性与全面性,通过查阅大量的统计资料,对基础数据进行筛选、汇总、归纳,确保收集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也应注意由于数据资料的不完整,对最终分析结论造成影响,为此在数据资料收集工作中,应以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基本原则。例如,为分析2019—2021年某县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应将该县这三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常住人口数、居民收入情况、居民存贷款余额情况等统计资料进行收集,确保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相关性,以便准确、全面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从而得到科学合理的结论。
资料收集过程中,应加强对已整理资料的开发利用,要注意其时效性和适用性,增强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效果。此外,还应积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例如,可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分析对象所属的相关产业、行业等数据进行高效查找,并注意统计指标口径的衔接,以便于统计人员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使统计分析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三)资料整理
对于基层经济统计工作而言,统计人员往往会面对庞杂无章的数据,而这些原始数据是很难直接进行分析运用的,为此就必须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与归纳。传统方式中,依靠统计人员进行手工资料整理与资料收集一样,耗时耗力且误差率较高,很容易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数据资料的错误,准确性和效率水平都不高。而伴随技术水平的进步,计算机软件早已被各行业广泛运用,为此在资料整理中,就应积极运用现代化方式。
例如,在数据分析中可通过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可在其中罗列出单元数据表格,再通过插补的方式对欠缺数据进行计算与补充,进一步确保统计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或通过人工编辑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化处理,构建出数据统计表、柱状统计图等。了解各类特征数据隐藏的函数关系,通过计算机实现数据的自动整理,最终输出可以被运用的数据结果,直观地展现各类数据,从而大幅度提升数据统计工作效率。
(四)统计分析
经过整理后的数据资料可以被运用于统计工作中,而在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时,应深度分析各类对象的潜在关系,并进行合理预测。在统计实务工作中,存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可通过分析总体指标,认识社会经济的总体规模;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单体指标,认清社会经济的强度、增长速度、影响因素及经济发展进度等;平均分析法,可通过计算平均指标,认清社会经济的平均水平。例如,计算人均薪资水平、消费水平等;动态分析法,可通过对不同时间中的经济变化情况进行判断,研究社会经济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影响因素;相关分析法,旨在分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认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预测分析法,指通过数学模型,将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对经济的变动趋势进行量化,从而预测社会经济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等。
例如,2022年1—6月份,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 242.9亿元,同比下降9.3%,降幅较1—5月收窄0.5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利润降幅较4月份、5月份分别收窄13和9.9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收窄,且收窄幅度扩大。通过比较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可以看出该省疫情后规模工业效益呈加快恢复态势。
五、强化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统计分析方法效果的对策
(一)创建有效的数据指标
统计分析工作开展需要依托于完善的数据分析指标,这种数据分析指标可以使得统计分析更具广度和深度,统计分析结论更具价值性。经济统计工作中的数据指标对应着不同的分析需求。例如,描述性指标可直接描绘出调查事物的表层特征,可将社会经济的各方面进行直观反映,而以描述性指标为基础,还可以演化出分析性指标与监控性指标。分析性指标是指可根据调查主题,向描述性指标中加入评价、经济变动状态等,而监控性指标则是一种事前分析指标,可以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指示或预判。在基层统计实务工作中,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指标,通过指标间相互比对和验证,可以进一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更加可以彰显统计分析方法的各项优势。
(二)注重资料采集环节
经济统计工作直接受到资料采集环节的影响,该过程提供的数据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到统计分析结论,为此应加强对资料采集环节的检查。在开展统计分析前,应加强对查验环节的重视。例如,企业成本分析中,应包括成本量、材料消耗量、总体产量等数据资料,通过仓管人员对存货收发存的实地盘点,确保成本数据准确,继而对产品单位成本进行动态分析,找出其中单位成本变化较大的车间或流水线,查找原因并进行有效成本管控,从而降低各项物料消耗与资金投入。
为了确保整体的工作质量,还应加强数据收集流程的规范性,提高监督力度。因此,可设立多组查验机构,在数据资料收集后进行互查,从而提高各类数据的精准性,为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提供坚实保障。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在数据采集环节的查验能力。
(三)强化统计质量监督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开展统计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为此各级统计机构都应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监督工作。首先,加强《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让广大调查对象知晓依法如实填报经营数据是被调查对象的一项法定义务,瞒报、虚报等统计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各级统计执法机构还应加强执法力度,重点检查调查对象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对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进行通报警示,提高统计调查行为的严肃性;最后,建立健全统计严重失信人管理制度,严格依据调查对象差错额及差错率进行行政处罚,并根据其整改情况及时开展信用恢复工作。
此外,应加快统计信息化综合平台的建设,开展统计资料向基层运用延伸,提升统计资料共享化水平。可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统计数据服务平台,并做好各个模块功能的开发,完善数据资料的更新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从根本上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更好地发挥统计数据的功能;同时还应加强统计分析报告的审核发布管理,建立统计分析的复核发布机制,重点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和措辞的规范性,从而提升统计分析的权威性。
(四)提升统计队伍综合素质
统计队伍人才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核心部分,为了确保各项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各级统计机构应加强统计队伍综合素质建设,打造一支理论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化队伍。尤其是基层经济统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直接面对各类调查对象,担负着各项调查制度在基层的执行的重担,如何从繁重的报表任务中解脱出来,提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需强化统计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其提供培训学习和能力提升机会,促进统计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当前社会形势,明确国家相关政策的下,同时还应建立准入机制,强化教育教学方面的分工与指导。例如,应着重培训计算机技术、网络工程、统计专业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等,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可尝试引入外部优秀人才,做好队伍人才的补充,提高统计人员的岗位能力及创新水平,促进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各类统计分析方法的效用发挥。
六、结语
总而言之,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不仅为各级政府行政决策制定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还应充分运用各种科学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统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运用好统计分析方法,须做好统计分析选题、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及数据分析工作,同时创建有效的数据指标、注重资料采集、强化统计质量监督、提高统计队伍的综合素质等,以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统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