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脑同治”理论辨治中风现状
2022-11-12李昕谢丽华齐梦欣胡国恒
李昕,谢丽华,齐梦欣,胡国恒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临床上,中风后期病理核心在于神经系统本身病损所致神经功能长期缺损。由于诸多原因导致超急性期的再灌注治疗在临床实践应用不足,故而针对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中医基于肾与脑的生理病理联系,采用肾脑同治法论治中风,取得满意疗效。兹就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1 “肾脑同治”理论溯源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有“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精可化生为髓,“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逆调论篇》)。又《素问•五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以肾精化生为脑髓的形式将肾和脑这两个体内极为重要的器官联系起来。此后历代医家在实践中进行了更多关于肾脑相关之病证探索,尤其张景岳对肾脑相关进行较为系统阐释,“精藏于肾,肾通于脑……诸髓皆属于脑,故精成而后脑髓生”(《类经•人始生先成精脉道通血气行》);另外,《医学入门•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髓则肾主之”,《辨证录》“盖脑为髓海,原通于肾……肾之化精,必得脑中之气以相化”。至清代西方医学传入,受新思潮影响,中西汇通派强调了肾与脑在解剖上的关系,《医学衷中参西录•脑气筋辨》提出“脑为髓海,乃聚髓处,非生髓之处,究其本源,实乃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成……缘督脉上升灌注于脑”,直言各部位功能与联系,代替前世“属于脑”“主髓”等相对抽象描述。《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全体总论》认为“肾系贯脊,通于脊髓,肾精足,则入脊化髓上循入脑而为脑髓,是髓者精气之所会也”,并据此提出脑病治法,“髓之生由于肾,欲补髓者,即从肾治”,为“肾脑同治”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层面的完整认识。
近年来,学者们采用生物化学、信息学等技术对“肾脑同治”理论进行了实质研究。蔡光先等认为,肾精在分布及功能等方面与胚胎干细胞十分相似,提出“肾-脑”与“胚胎干细胞-神经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平行关系。李林等通过梳理系列实验研究发现,补肾中药有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以及提高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和功能的作用,据此提出脑髓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元细胞本身和相关神经营养因子。此外,性激素是维持脑发育、脑功能及脑保护作用的重要因子,特别是脑卒中预后与性激素水平关系密切。研究显示,性激素能减轻缺氧缺血后的大鼠脑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因此,有学者提出中医学肾及肾精的部分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
总之,人之精气本于肾,肾主精而精化髓,髓聚而缘经脉上循入脑,故治疗脑病可从肾入手。
2 “肾脑同病”是中风重要病机
临床上,中风以中老年多见,盖因中年之后人体各机能发生显著变化,而肾虚是衰老诸病核心环节。所谓“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医学正传》),即阐明肾气盛衰与寿命直接相关。因补肾滋阴方有显著抗衰老作用,故有学者提出“人之衰自肾精亏”。另外,肾脏具有排泄体内水分及毒素、内分泌调节等作用,其功能异常时,血压与血脂变化、血肌酐等毒素水平升高及电解质异常均可引发其他疾病,尤其肾功能不全与心脑血管疾病常互为因果而加重病情。
脑为奇恒之腑,其他脏腑病变可通过经络气血而累及脑,尤以肾为甚。《素问•脉解篇》有“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喑痱”指肢体无力、饮水呛咳、言语蹇涩的疾病,即中风。女子七七“天癸竭”、男子七八“天癸竭,肾脏衰”,随着年龄增加,天癸日竭,精水干涸,生化无源,则脑髓空虚,此时若有其他病理因素引发卒中,脑髓受损更甚而需肾精补充;另一方面,人一身之气血随年龄增加,肾虚还会导致血滞,脑络不畅,使本已生化不足之精髓难以上承涵养脑,脑髓不足,元神受损,经脉功能失常,则陷入恶性循环。肾中精气充足、经脉脑络通畅,是髓海得养的两个必要条件。中风时神经功能缺损之根本即肾精不能化为髓而上承于脑,致髓海不足,神机失灵,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蹇涩等。
总之,肾精枯竭、经络受损、脑髓不充是中风的重要病机。髓海有病,其本在肾,故临证需从肾治脑、肾脑同治,标本兼顾。一则补肾填精以充髓,一则补气健经以通络,使肾精充足、气畅络通,则脑髓得充,神经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此为“肾脑同治”病理生理基础。
3 “肾脑同治”应用
基于上述认识,故益精填髓是肾脑同治的基本思路,但仍应重视经脉、脑络的变化,肾精缘经脉上承于脑,若通道不畅,则不利于肾精作用的发挥。因此,填精益髓为本,健经通髓为辅,乃肾脑同治中风的应用之法。
经典方中补肾填精益髓者众,地黄饮子即其代表之一。该方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开脑窍,研究显示其通过多种机制对大鼠的脑缺血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地黄饮子对缺血或出血性中风均有治疗效果,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表明,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中风并发症(中风后失语、失眠、痴呆等)。由六味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化裁的肾脑复元汤是典型的应用肾脑同治理论辨治中风方剂,对脑缺血动物模型及缺氧缺糖拟神经细胞模型有明显保护作用,临床亦显示满意疗效。此外,基于“肾脑同治”理论研发的中成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风的重要手段,如培元通脑胶囊。该制剂整体方义益肾填精、活血通络,尤其加入龟甲、鹿茸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髓之力更强。研究显示,培元通脑胶囊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可改善其活动、记忆能力;临床可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胱抑素-C,升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改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中BDNF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肾精”功能的物质基础,可与实验研究相互印证。
另外,针灸推拿运用“肾脑同治”理论亦有自身优势。在经络体系,人体各器官存在紧密联系,尤以肾脑为突出。《素问•骨空论篇》有“督脉者……贯脊属肾……上额交巅上,入络脑”,可见督脉属肾络脑。有学者提出,督脉受损是中风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脑髓损伤”又加重督脉“总督”功能障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据此,治疗可取肾经之涌泉、太溪、三阴交等补肾,督脉之神庭、百会、风府等调理督脉之气机,平衡一身之阴阳,再配以别经取穴,如支沟、合谷等疏通经气,即构成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针灸大成》载“风府,主中风,舌缓不语”,“百会,主头风中风,语言蹇涩”,均为督脉要穴,由此可以看出补肾益髓通督是治疗中风的重要方法。一项纳入1 061例的临床研究表明,补肾益脑法针刺可有效改善中风后精神障碍、运动障碍、二便失禁、语言障碍等并发症。总之,“肾脑同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得到广泛证实。
4 小结
综上所述,肾与中风有密切联系,随着人体衰老,人之肾精逐渐亏虚,中风发病率随之升高。肾脏影响脑髓功能状态从而引发中风及神经功能受损主要机制为:一则肾虚精亏,脑髓生化无源,脑中空虚;一则肾虚血滞,经脉受损,脑络不畅,肾精难以上承发挥作用。故此,“肾脑同治”中风可有效指导临床实践,方药可选地黄饮子、肾脑复元汤、培元通脑胶囊等;针灸可以补肾益髓调督法,多选取足少阴肾经及督脉经穴为主,配合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等辅助行经气、宁心神。现代医学治疗中风优势在于其精准性,针对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的不同病理生理机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但治疗措施实际应用明显受限,且发展至后期,中风的主要矛盾均集中于神经功能缺损及其并发症、后遗症,而该领域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另外,由于神经细胞再生及神经元间联系构建的机制不甚明了,基于神经细胞可塑性与可再生性治疗方案尚不成熟。“肾脑同治”可补充现代医学治疗中风的不足,且不良反应极小,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