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三年级语文的预习教学
2022-10-31曹翠兰
曹翠兰
(庐江县城西小学 安徽合肥 231500)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和复习分别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延伸,抓好预习教学,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预习教学的积极价值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语文学习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师除了教授相关知识,也要偏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获得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学习是终身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教学生知识,更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与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独立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预习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查阅资料认识与理解生字词,是学生自学的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学生在预习时,不是简单地看一下教材的内容,而是要有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短语,要学会查阅词典、知晓其意思并初步了解,对课文的重难点也要有大概的了解。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弄明白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弄清楚重点和难点。只有经过深入思考与研究,才能将知识掌握地更为牢固,从而使课堂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三)为“教”和“学”提供更明确的依据
预习要落到实处,不能让预习孤立在课堂教学之外。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该过程中,笔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了学生在预习中经常会遇见的问题、困难和疑惑,知晓了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况,明确了学生对重难点的疑惑之处。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同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增减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得更为融洽,更有质量。
二、预习的引领与指导
(一)精心设计预习内容,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预习
笔者根据班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将预习分为三大类。一是基础性预习,需要全班同学都能够做到,就是每学习一篇新课前,都必须做到:读通顺课文,通过查字典了解文中生字、新词与短语的意思,初步知晓课文的内容。二是质疑性预习,对于一些自学能力较好的学生,除了常规性预习,还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疑问。比如,在预习寓言故事《鹿角与鹿腿》时,能提出“鹿角和鹿腿哪个更重要”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纸的发明》这课时,能质疑蔡伦发明的纸为什么能广泛推广。学贵在疑,疑贵在思,有了疑问就会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学习效果更好。三是开放式预习,引导部分善于思考的学生查阅资料,整合资料,如在学习习作——《国宝大熊猫》时,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资料,如影像、文字、图片等,再进行整合,写一篇关于国宝大熊猫的习作。
(二)合理预习的策略
首先,有计划地预习。笔者从三年级接手这个班,班里的学生之前从未有过预习,自然也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正确预习。所以在学期伊始,笔者根据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预习计划,开设了预习课程,在课中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在不断实践中学习并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开学两周里,每上新课前,笔者都带领全班同学上“预习课”,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正确熟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时查字典,画出难写的字将其抄几遍,画出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画出不懂的语句在文中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和理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其次,培养好习惯。要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信心。一般在教授新课前,笔者都会提前抽出点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避免预习流于形式。在三年级上学期,笔者更侧重于基础性预习,检查学生对于新课中的生字新词以及大概内容的了解程度。在三年级下学期,经常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说出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认识和存在的疑惑。笔者在每堂新课之前都会检查,再给出积极的评价。对于提前预习的同学及时表扬和肯定,以奖励小礼物的方式让学生找到预习的乐趣,逐渐养成习惯。
再次,预习设计要有趣味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只有他们感兴趣了,他们才会想要了解内容,从而真正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进而主动地去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好动好玩的特点,应尽量设计有趣而好玩的问题,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有关想象的课文,教师预习时进行单元整合,提出问题:1.“我”变成大树以后发生了怎样奇妙的事?2.铅笔的梦想还有哪些呢?对于这些好玩的预习单,学生预习时兴趣盎然。
最后,预习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并进行分层设计与要求。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学习主动性、学习热情各方面都不尽相同。学习同一篇课文,有些学生不仅能够很快地掌握,并能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过的预习方法,根据教师给予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去预习;而对于那些知识掌握能力不足、认知水平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适度地降低预习标准,设定的预习目标要是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的。只有学习时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去预习。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业检查与评价时,也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环节很重要,只有重视课前预习,渐渐地让学生从“老师让我学”向“我乐于预习”转变,学生才不会在学习新课时产生“晕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