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古诗词教学原则与途径探索

2022-10-29沐雯婷

成才之路 2022年27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古诗词教学教学效率

沐雯婷

摘要:古诗词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意境开阔,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语言运用、思维培养、审美教育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分析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四个维度,探索语文古诗词教学原则与途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原则;途径;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7-0129-04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思想情感深刻,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素材,也是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涵养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已成为一线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语文教材选编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忽略对语文古诗词意境和内涵的领悟。基于此,本文从语言运用、思维培养、审美教育、文化理解等维度,对古诗词教学原则与途径进行探索,旨在为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借鉴。

1.记诵为主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这说明,语文古诗词教学一定要把阅读记诵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粗通诗词的大概意思。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充分、熟练的诵读,进入古诗词意境,感同身受,才能深入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形象美与韵律美,才能深入领悟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情致,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一般而言,古诗词的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加以概括,即“美”字,具体包括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音律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品味诗意,感悟诗的意境,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主旨。在指导学生吟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古诗词的感情基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古诗词或清新明丽、或悲凉慷慨、或粗犷豪放、或婉转缠绵、或豁达大度……正是因为古诗词具有这些魅力,才得以流传,吟诵不衰,历久弥新。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传授吟诵的技巧和方法,如语速、语调、轻重、缓急、停顿等,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诵读,让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提高记忆效果,提升吟诵水平,进而达到在触景生情时,就能脱口而出的境界。比如,看到花落,即吟诵“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到蝶舞,即吟诵“留连戏蝶时时舞”;看到鸟飞,即吟诵“西塞山前白鹭飞”……使古诗词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根据古诗词内涵和难易程度设计古诗词教学。一般来说,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同学段的古诗词学习内容和形式都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可以少些,内容可以相对容易些;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可以多些,内容可以相对难些。这样,能使小学古诗词教学形成梯度,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要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教授课内古诗词,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古诗词。为此,教师可选择一些类似的古诗词让学生阅读记诵,实现课内与课外的同步积累,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古诗词竞赛和古诗词改写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记诵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深入浅出,因材施教。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清除阅读记诵中的障碍。例如,可采用范读、领读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和记诵古诗词。

3.情感体验与情景感悟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出古人的优良品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教师应积极挖掘古诗词中所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引领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古诗词表达多呈现为言近而意远、景近而情深的意蕴,无论是写人、叙事、抒情,还是绘景、状物,都是语言的精华浓缩和生活的缩影,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应遵循情感体验与情景感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遵循情感体验与情景感悟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让优秀的古诗词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让学生在对古诗词阅读记诵的基础上受到思想和情感的熏陶。教學实践证明,要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减少讲解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对古诗词的吟咏诵读中体味诗情画意,体味作者情感,体味诗人心境,深刻理解古诗词丰富内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诗人的观察顺序与写作思路,理清古诗词的内在结构,体会诗人的感情心路,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完成对古诗词的理解、欣赏和记忆。

1.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古诗词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具体而言,就是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积累、整合、运用,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书面写作等语言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例如,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是宋朝诗人苏轼在杭州谪居时创作的。这首七言绝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乘船在西子湖上所看到的景象,展现了西子湖瑰丽秀美的湖光山色。首联“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连用两个比喻,喻体是“墨”与“珠”,本体是黑云与白雨。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灵动、新颖,个性鲜明。但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仅停留在对诗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上,就是浅尝辄止了。作者为何把“黑云”与“白雨”分别比喻为“墨”和“珠”呢?其一,从色彩方面来看,黑云和墨都是黑色的,二者在色彩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比喻手法运用的基础。其二,从形状方面来看,“珠”给人圆润晶莹的感觉,与白色的雨滴极其相像。其三,从光与影方面来看,“珠玉”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种通透的效果。雨滴在光线的照射下,尤其是处于逆光之下,会显得晶莹剔透,熠熠生辉。其四,珠玉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温和、润泽的感觉,夏日里的雨滴同样具有晶亮、润泽的感觉,二者给人视觉上的感觉极为相似。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珠玉,其内涵不仅是给人一种物质上满足,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有关珠玉的成语比比皆是,如“珠圆玉润”“飞珠溅玉”“珠联璧合”,还有“小家碧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古诗词中还有“大珠小珠落玉盘”“随风生珠玉”等诗句。这样的描写,显然是诗人抓住了雨滴晶莹圆润、玲珑剔透的特点。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引导学生品味诗的语言过程中,不应仅简单揭示、分析修辞手法,而应深入诗句的语言深层,关注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入手,深入了解古诗词的语言运用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品味、涵咏诗句,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

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教师都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无论是知识讲授,还是课堂训练,抑或课后作业,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教师要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就是一首适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古诗。其首句“横看成岭侧成峰”总写庐山,是远观其全貌;第二句“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分写庐山,是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看庐山;第三四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蕴含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从而影响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全面认识事物的真相,就要突破自己所处位置的局限。苏东坡的这首诗通过游庐山,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深入浅出地揭示深刻的哲理。同样是游山玩水,其他诗人看到的是青山绿水,而苏东坡可从中悟出生活哲理。这样的教学过程,其实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过程,对学生写好写景状物作文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3.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应强化学生审美意识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语文课程教学实施美育,启迪学生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谈及审美,自然离不开“意境”。所谓“意境”,简而言之,就是要具备两个因素。第一,要有真情实景。第二,要言已尽而意无穷。富有意境的古诗词会让人觉得意蕴无穷,一唱三叹,流连忘返。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这首诗的前三句分别描写柳树、柳条和柳叶,最后一句,诗人笔锋一转,写“二月春风似剪刀”。诗的主题是咏柳,怎么却吟咏春风?品味前面的几句都是实写,写柳树、写柳条、写柳叶,这些都是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只有春风是我们无法看见、无法触摸的。对此,我们只能感受。这时,这首诗已从“具象”,转为“抽象”。诗人的笔锋一转,以可见表不可见,以具象表抽象,以实象表虚无,实现了由实到虚的飞跃。诗人写春风似剪刀是基于春风的无形,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和想象,才能补足诗的意境。许多古诗妙就妙在结尾,能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要探求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咏柳》这首诗的意境进行联想与想象。联想是由此及彼(由一到二),想象是由无生有(由零到一)。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剪刀入手展开丰富的联想,思考春风还像什么。有的学生说春风像美女,有的说像新娘,有的说像娃娃。对于这种联想,我们可称其为相似性联想。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联想:春风还可以剪出什么美好的事物?学生回答:春风还可以剪出梨花、桃花、李花、梅花,剪出绿草、燕子,这种联想属于相关性联想。教师进一步启迪学生:春风剪出了柳叶,给人们带来了明媚的春光,那么春风送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春风送走了冰雪,送走了冬天,送走了寒冷,这种联想是相反向的联想。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是不是非常伟大啊,春风一吹,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在春风身上大家可以悟出生命、悟出道理。这种联想属于哲理性联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此类联想,以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学生能借助多种联想欣赏古诗词时,审美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古诗词中蕴含非常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只要教师能充分加以利用,引導学生进行联想、进行品味,就能较好地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挖掘古诗词中的审美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4.在古诗词教学中辅助文化理解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四个维度中,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最难落实。古诗词教学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前面分析《咏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古诗教学,就已经涉及文化方面的一些问题。例如,《咏柳》一诗中的碧玉,就涉及传统文化中的珠玉文化。无论是《咏柳》中的“碧玉”,还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跳珠”,都与珠玉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可联系“白玉无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成语,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珠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精神、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具有重要影响。

《詠柳》把二月春风喻为剪刀,而非一月与三月,是因为一月初春,春寒料峭,柳芽未萌,而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柳叶已长。中国民间谚语中的“九九节气歌”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描述。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时,便桃红柳绿了。诗人所描写的二月景色与传统的民谚物相互吻合,其实,这是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现象。对此,教师如果能够留意关注,悉心引导,那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自然就能够水到渠成。

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一个“还”字用得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殷殷思乡之情。这与李白《静夜思》诗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异曲同工之妙。思乡怀亲是国人最朴素的情感,尤其到了春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心愿。可见,中华民族共同的一缕乡愁还在不断延续着悠久的文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对美的追求。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灿烂夺目的瑰宝。古诗词不仅语言优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意味隽永,蕴含深刻的哲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握好古诗词教学的四个维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感受民俗文化与传统美德。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置于重要位置。要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精深与唯美,使他们通过学习古诗词,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益斌.古诗词教学如何激发审美自觉[J].宁德师专学报,2019(03).

[2]廖仲明,江玉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激趣尝试[J].小学教学参考, 2020(24).

[3]林加添.以“读”促成长以“行”克难点———小学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9).

[4]李赠华.经“言外之象”,达“象外之意”———谈古诗词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J].语文建设,2020(16).

[5]项香女.与学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古诗词教学———以杜甫《登高》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01).

[6]李华,王玉国.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状况调查研究———以山东省部分地区小学生为样本[J].淄博师专学报,2017(04).

[7]汪东玮.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J].天津教育,2021(17).

[8]陈佳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春意象古诗词教学研究[D].集美大学,2020.

[9]叶樟明.让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摇篮[J].江西教育, 2020(12).

[10]孙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19(35).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Way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Mu Wenting

(Zhoushi Huacheng Meidi Primary School,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Abstract: Ancient poems have rich connotations, far-reaching ideas and broad artistic conception, which occupy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Chinese textbooks, and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spirit.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language use, thinking cultiv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o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Chines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rinciple; approach;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quality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古诗词教学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