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法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10-22李朋收路林染康海霞娄新华王素军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饮片中药学炮制

李朋收,路林染,康海霞,娄新华,王素军

(洛阳师范学院食品与药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河南 洛阳 471934)

中药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中药的开发应用以及中药在相关功能食品中的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与传统的中医药院校不同,本专业开设的中药学相关课程比较少,所以要想让同学们通过学习建立一个系统的中药学体系是比较困难的。同学们单纯学习中药学知识,只是学习了中药的药性、功效和应用等方面。对于药材本身的质地,不同的炮制规格等中药学相关重点内容都不熟悉,造成学药而不识药,学药而不辨药的境地。这样一来,在开发功能食品过程中,对于中药材的选择,不同炮制品的差异化应用就无从谈起,会大大降低中药材的开发应用价值。因此,需要采用不同于传统中医药院校的一种融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中药学课程的学习,在最大程度上建立一个系统的中药学体系,以期在最大程度上将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瑰宝应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造福人类生活。因此,本文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现状,采用“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法,来改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整体的中药学教学情况。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主要集中在中药学这门课程,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每味药物的来源、药性、功效、应用等内容。教师在课程讲述过程中,对于每一位中药的性状,往往只是通过一张PPT 来呈现,学生们也只是看到了这个药材大概是长什么样子。对于药材具体的大小、实际的药物质感以及更加重要的药物性味,是无法直观感受的。这样一来,在学完某个药物之后,同学们也只是机械地学习和记忆了中药的药性、功效等内容。很多同学因为没有见过实际的药材饮片,因此在实际遇到某个药材时,也根本无法辨识。对于中药的性味,也只是从书上得知,如麻黄味辛,具有显著的发汗解表之功,如果学生不通过实际的饮片来直观地感受,只是通过PPT来看图片,首先学生会觉得麻黄像普通的草芥,无法准确辨识,而辛能发汗解表,这种实际的性效体验,学生们也不可能直观体会。

另外一方面,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医药应用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同一味中药,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获得不同的药效,而生熟异治,减毒增效也大大扩大了中药的应用范围。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中药炮制过程往往是一语带过,简单的讲解其有哪些炮制品。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掌握每种炮制品的用药特点,以及炮制过程的原理,这对于精准应用中药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用之不当,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炮制学在中药学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切不可忽视。

另外,从授课过程来看,单纯讲授中药学知识,课堂会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所以也亟待融入新鲜内容,来激发学生们学习中药的兴趣。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中药的辨识、炮制、性效不可分离,通过药材辨识及炮制过程的融入,既丰富了中药学的知识体系,也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本文将“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本专业的中药学教学过程,将课程名称改为中药与中药材加工,并在中药学教学中进行了长期的实践,现将其进行介绍。

2 “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法的应用

通过“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方法来对传统中药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体系化的中药学知识框架。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药材饮片,让学生对饮片的形态、质感、性味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并且开设中药与中药材加工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中药炮制操作,体会炮制对中药性效的影响。最后将辨识、炮制、性效三者融为一体,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感。具体方法如下:

2.1 药材饮片辨识

每堂课给学生带来该次课程所讲授药材的饮片。在学习每味药物之前,将药材分发给学生。课上通过视频向大家展示中药材实际生长环境及原生外在形态。通过饮片实物介绍每味中药饮片的形态特征、质地、性味、功效特点,引导学生通过看、摸、闻、尝来直观地学习。如对于麻黄的辨识,学生通过实际的触感,能够感受到麻黄茎表面的纵棱,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们能看到麻黄茎上有节,节上有膜质鳞叶。通过口尝,可以感受到麻黄的辛味及发汗作用,可以和麻黄根明显地区分开来,并且这种实际得来的体验,能够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准确的长久记忆。再如大黄这味药物,它的外观一般是非常大的块,并且呈黄色,有特殊药味,这与很多常用的中成药如三黄片等味道十分相似,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黄芪,为豆科植物,有明显的豆腥味,学生们通过口尝可以有明显的体会,借此可与其他药物区别。还有朱砂,具有重镇安神之功,学生们通过触感能够深刻体会到朱砂的质重之感。

另外,开展配套的中药与中药材加工实验课程,在课程上对不同功效但外形相似的药材辨识进行进一步实物分类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于中药饮片的辨识记忆。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对于中药的外观和性味的认识。

2.2 饮片炮制

炮制是中药在临床使用前特有的加工处理过程,可以对中药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中药炮制对中药发挥药效,增效减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加入中药炮制理论和视频等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中药炮制知识,便于学生今后对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做到不同中药炮制品的选择与应用。

开展配套的中药与中药材加工实验课程,通过教师讲解炮制理论,演示炮制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中药的炮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中药的形态、质地、性味发生的变化。如炒王不留行,让学生们理解“逢子必炒,逢子必破”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如炒荆芥炭,荆芥本身是发散性的药物,通过炒碳,使其中的挥发油物质散失,而转为收敛之性,具有止血之功。又如醋制延胡索,通过醋酸与延胡索中的有效成分生物碱成盐,可以增加延胡索中生物碱的水溶性,从而大大提升延胡索的功效。还有砂烫骨碎补,酒炙当归等,这些都丰富了学生们中药学的知识体系,也使中药学的学习过程变得饶有趣味。

2.3 制定有效的考核方式

把饮片辨识与炮制操作纳入考试成绩管理,在中药与中药材加工实验课程考试中采取辨识+炮制的考核方式,考核学生对于常用饮片的辨识及现场炮制中药操作过程。

2.4 “辨识—炮制—性效”三位一体

学生在课程中,通过对药材饮片辨识、饮片炮制的学习,结合中药的药性功效,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从而加深了对中药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掌握程度。使学生在学习中药时能够增强实效,开阔思路,丰富用药知识,在以后中药的应用和开发过程中,对于中药的选择和应用就有了更多的把握和依据。

3 “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法的特色

3.1 融合式教学,使知识更加体系化

“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模式将与中药学相关的饮片辨识、中药材炮制加工与中药学本身课程融合为一体,使学生在中药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更加体系化,而不仅仅是中药学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也使该门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得以增强,更加适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的应用。

3.2 以学生为主体,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模式中,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到教学探索的整个过程中,以往需要教师讲授的知识,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自己寻找答案,提升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以往的中药学教学过程往往是一个一个药物功效应用的讲授,课堂会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不好。通过采用“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变得非常丰富,学生们获得了更加实用的知识内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4 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以往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接触中药学相关课程的知识比较少,形成的知识体系比较单一。通过将“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该专业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学生们中药学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药材饮片辨识、炮制等知识的学习补充,补齐了该专业学生中药学知识的短板,对于将来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以及中医药的应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改善了传统中药学授课模式单一化,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中药学兴趣的这一弱势。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升。因此,“辨识—炮制—性效”融合式教学模式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诸多有益的作用,也可以尝试推广到其他专业中药学的学习过程中,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医药相关人才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饮片中药学炮制
探究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我的梦想
山萸肉及其不同酒制品的UPLC特征图谱建立及色度值的差异性研究
化学指纹图谱法及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对鸡血藤饮片煮散质 量体系进行探索
综合性高校《中药学》PBL教学模式探讨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医院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探讨
综合医院中蒙药饮片质量管理的经验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