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

2022-10-22闫继华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考核

闫继华

(洛阳理工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开好思政课的长远意义,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0 年9 月1 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确立了思政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备受鼓舞,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方式方法更加丰富多样,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更加灵活多样,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思政课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方面,尤其表现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等等;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方面、增强思政课的实际效果、课程的评价和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认识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是发生思想转变的重要前提

长期以来,高校对思政课教学没有足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政课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思政课重要性的教育。

从认识的宏观方面讲,思政课肩负着为新时代培养优秀后备力量的重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国下一代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思政课就像指路的明灯、精神的灯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大学生的成长道路上,决定了人生这艘大船行驶的方向。思政课教育直接决定着下一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性,千千万万优秀的祖国后备力量才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祖国的下一代能担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

从认识的微观方面讲,思政课对每一位大学生起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思政课并不是单纯讲授一门知识,而是在逐步地培养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步走向健全,是思想走向成熟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思政课关系到大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对每位大学生来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实际的教学方面讲,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是进行思政课教学前的重要一环。在思政课教学之前,可以通过真实案例、历史事实,通过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现身说法,强调思想道德的重要作用,震撼旧有的思想观念。只有认识到旧有思想观念的不正确,打破、清理错误的思想观念,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对思政课的认同和重视程度。

2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其生长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其认识、思想、思维等各方面均不相同,对学习、生活有不同的看法和体验。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和空洞,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思政课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对所教授的学生进行调查和了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便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所学专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授方式和方法。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其需求也不同,思政课作为公共课,教学以不同专业的学生为基础,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因材施教。比如理科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但是遇到事情的变通能力和对问题的临时处理能力较差,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要多和实际相结合,在处理问题和事情的过程中多讨论、多总结。实践课程可以安排得更多一些,让思政课的理论“入脑”“入心”。

在讲授思政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师应读懂、掌握和吃透教材,根据课程内容并结合自身的授课方式和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将思政课的内容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在尊重教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案例、新的解释和新的时事内容,加强对国内外重大的理论变化和国内国际局势变化的关注。用最新的国际国内发生的案例为实例,让学生们进行分析和讨论,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增强,并且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对大学生生活中发生的社交、兼职、消费、恋爱、就业、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讨论式教学,提高大学上对思政课的认可度。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多样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手机媒体、多媒体、慕课、翻转课堂等等。这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方式都是为了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为了学生能更好更快地接受所学的理论,当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阻碍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取舍。灵活多样地采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目的是让思政课的理论“入脑”“入心”,达到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 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中,教学仍然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中的真实体验。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真正地被认同和执行,在思政课的教学中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创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实践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思想的转变来实现实践和行动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其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求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做奋斗者。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思政课知识的时候,应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重视对学生行动能力的培养,将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相结合。课程思政也是思政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主要指在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课的理论和思想,树立各个行业的道德观念,对各专业的学生融入行业的行规和道德理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马克思实践观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因此思政课理论通过实践方式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和思想,通过不断的理论到实践的循环,达到对理论真正的认知,更好地指导实践。思政课理论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能体现思政课理论的重要价值。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一是在学校建立一系列实践基地,比如劳动见习岗位、图书管理员、食堂的助理员等。二是在学校周围的企业、学校、图书馆、厂矿等建立实践基地,这样学生们既能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又避免路途远,降低整体活动不安全的风险。三是在市或县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红色基地本身就蕴含革命的思想,通过耳濡目染,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四是走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农村生活中的直接劳动带给同学们从身到心的转变。恩格斯曾经指出:“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人,也可以改造人。通过劳动达到思政课的教育结果,人的意志品质得以提升。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学生们才会对思政课理论予以认可,通过实践也增强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也直接地观察和了解到真实的社会和民情,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磨炼了其意志,锻炼了人生品格,增强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思政课教学的目标。

4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思政课的考核主要是通过考试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层面的掌握情况。而思政课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考试难以评价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在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中,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教学效果,造成教学指挥棒偏离了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机制,均需做出改变和调整。

建立科学的学生考核机制。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于大学生的思想是否真正有所改变,是否接受思政课所讲的相关思想及理论。评价大学生的思想,要考察其心理、思维和行动,可以通过相关书面案例隐性考核,也可以结合实践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可以设立一系列的考核资料库,以案例形式在计算机上随机隐性考核,并结合实践和平时表现综合打分。对学生的实践和平时表现以各种考核指标来考核,包括执行“教学大纲”指标、思想政治表现指标、创新指标、行胜于言指标、团队合作指标、服务奉献社会指标、组织纪律(考勤)指标、完成质量指标等等。每项指标给出量化的评分点,做到科学、系统和便于操作性。对学生的考核也重点从实际思想的转变和行为的转变着手,在课程考核中体现思政教育理念。

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是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教育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会使思想和理论更好地传达出去。学生们自律性参差不齐,针对这些问题,在思政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不制定完全统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最终学生的思想有没有改变,是否具备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是否在实践中贯彻实施了思政课理论,成为考核教师教学效果的最重要标准。思政教育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中要以此为标准。

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思想文化碰撞、冲突、融合,社会思想也朝着多元化发展。大学生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诱惑和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学更要起到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思政课核心要义及精神实质,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充满信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考核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