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消融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疗效及对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
2022-10-12张麟麟
张麟麟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而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式中,甲状腺切除术及微波消融术均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两者在应用方面各具优势[1-2]。其中甲状腺切除术是既往常用的手术方式,其对于病灶的治疗采用直接切除的方式进行干预,具有视野清晰的优势,但是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且美观程度方面有所欠缺,而微波消融术则具有手术创面极小等优势[3-6],因此临床受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但是其全面细致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如在治疗过程中对机体创伤应激状态的直观影响作用相对匮乏等。因此本研究现探究微波消融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疗效及对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以为甲状腺结节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纳入标准:(1)20 岁及以上;(2)符合甲状腺手术指征;(3)有效配合。排除标准:(1)甲状腺恶性疾病;(2)既往甲状腺或颈部手术史;(3)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或障碍;(4)精神病史;(5)认知障碍或异常;(6)资料不完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常规术前检查,于仰卧位下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后,于胸骨切迹上做横向手术切口,逐层分离各层组织,对病灶及周围情况进行细致全面的探查,分离甲状腺被膜,根据情况进行病灶切除,然后逐层缝合,留置引流管。观察组则进行微波消融术,患者常规术前检查,将颈前部充分暴露,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超声对病灶进行细致测量,于气管、神经等重要部位间隙注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混合液,以进行有效隔离,微波消融治疗仪进行治疗,将消融针穿刺进病灶,以多点连续移动法进行消融治疗,注意有效覆盖整个病灶结节。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及比较两组的结节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美观程度、局部不适感及创伤应激指标[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免疫指标(CD3+、CD4+及CD8+)]。(1)结节清除率,以患者的病灶结节完全清除作为结节清除的标准。(2)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神经损伤、吞咽障碍及局部粘连。(3)满意度,由两组患者术后对手术效果及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评估,以自制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进行评估,其包括十分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十分满意+基本满意。(4)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5)美观程度:于术后3 个月对手术部位的损伤情况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评估,对其美观程度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美观程度越高。(6)局部不适感:采用自制量表对术后机体不适感进行评估,评分范围为0~10 分,其中0 分为无不适感,分值越高则局部不适感越为严重[7]。(7)创伤应激指标:于术前和术后3、5 d 分别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每次采集量为5.0 mL,将部分血标本常规离心取血清,并采用ELISA 法定量检测血清IL-1β 及TNF-α;另将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指标的检测,检测指标为CD3+、CD4+及CD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0 例,女30 例;年龄26~59 岁,平均(43.13±5.69)岁;病灶直径15~33 mm,平均(23.36±3.39)mm;病程6.0~96.0 个月,平均(53.16±10.09)个月;单发31 例,多发19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31 例;年龄27~60 岁,平均(41.16±5.73)岁;病灶直径16~32 mm,平均(23.39±3.50)mm;病程6.5~98.0 个月,平均(53.31±10.16)个月;单发30 例,多发2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结节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结节清除率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结节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例(%)]
2.3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2.4 两组美观程度比较 观察组的美观程度评分为6~10 分,平均(8.16±1.35)分;对照组的美观程度评分为2~7 分,平均(5.26±0.65)分,观察组美观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6,P<0.001)。
2.5 两组局部不适感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局部不适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及48 h,观察组局部不适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局部不适感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局部不适感评分比较[分,()]
2.6 两组血清IL-1β 及TNF-α 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IL-1β 及TNF-α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观察组血清IL-1β及TNF-α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IL-1β及TNF-α比较()
表4 两组血清IL-1β及TNF-α比较()
2.7 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CD3+、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 d,观察组CD3+及CD4+均高于对照组,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表5 两组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且女性患者相对多于男性患者,而其中部分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关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研究中,关于各类治疗方式的比较性研究多见[8-9]。而随着临床对微创治疗要求的提升,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过程中,在保证较好的结节清除率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手术所致的不良应激成为临床研究与评估的重点[10-12]。同时,因女性患者较多,其对于手术创面的恢复及美观程度要求也相对更高,因此对于美观程度的评估需求与意义均较高。
临床中与机体创伤应激状态相关的研究众多,除IL-1β 及TNF-α 等炎症反应指标外,细胞免疫中的CD3+、CD4+及CD8+等指标也在本类患者中呈现失衡的状态,且其失衡程度与上述炎症反应指标的表达及创伤所致的免疫应激程度等密切相关,因此在对本类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上述细胞免疫指标的表达变化监测意义较高[13-15],可作为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与项目。
本研究现探究及观察微波消融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疗效及对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并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微波消融术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甲状腺切除术,其优势体现在结节清除率及满意度相对更高,美观程度评分更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同时,术后的局部不适感评分、血清IL-1β 及TNF-α、细胞免疫指标均优于甲状腺切除术(P<0.05)。因此微波消融术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应用优势均更为突出。分析原因,微波消融术通过超声引导,将消融电极直接置于病灶,因此治疗更为具有针对性,控制了手术切口所致的损伤[16-17],同时其通过释放微波能量对局部组织进行高温凝固治疗,对周围组织的不良影响也相对较小,因此更有助于控制手术创伤,故创伤应激状态的控制效果也更为突出[18-20]。
综上所述,微波消融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创伤应激状态,因此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