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P辅助治疗单纯蛋白尿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效果
2022-10-11李文娟李函忆
李 娜 李文娟 李函忆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鹤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南省鹤壁市 458030
抗病毒感染为临床治疗单纯蛋白尿型紫癜性肾炎主要手段,其中醋酸泼尼松因其具备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以及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等作用,成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1]。但是醋酸泼尼松治疗时间长,较易导致众多毒副作用,不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还增加后期治疗难度,疗效不尽人意[2]。白芍总苷(TGP)是一种从中药白芍中提取的,具有一定调节免疫功能、抗炎作用的中成药物,将其用于该类患儿的治疗中可能会更有效。基于此,我院进行TGP辅助治疗单纯蛋白尿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效果及其对肾损害程度、血浆IL-33及sST2表达水平影响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7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5例单纯蛋白尿型紫癜性肾炎[3]患儿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纳入标准:(1)符合紫癜性肾炎的诊断标准;(2)病理分型为单纯蛋白尿型;(3)患儿年龄≤12岁。排除标准:(1)伴有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2)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3)近半个月有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服用史者。对照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36±3.01)岁;病程3~16d,平均病程(10.78±3.35)d;病例分型Ⅱb 32例,Ⅲa 2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45±3.12)岁;病程4~15d,平均病程(10.67±3.41)d;病例分型Ⅱb 30例,Ⅲa 23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理分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儿入院后嘱家属避免接触过敏原,禁食易过敏食物,尽量卧床休息,减少外出活动次数。予以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枸地氯雷他定片(贝雪,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H20090138,规格:8.8mg/片)抗过敏治疗,口服,1片/次,1次/d;维生素D滴剂(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国药准字H35021450,规格400U/粒)口服,1粒/次,1次/d;阿魏酸哌嗪片(康普药业,国药准字H43021760,规格50mg/片)口服,1片/次,3次/d。对照组予以醋酸泼尼松片(仙琚,浙江仙琚制药,国药准字H33021207,规格5mg/片)治疗,口服,2mg/(kg·d),分3次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白芍总苷(帕夫林,宁波立华制药,国药准字H20055058,规格0.3mg/片)治疗,口服,30mg/(kg·d),分3次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患儿总有效率[4],评价标准:皮肤紫癜完全消失,临床表现完全缓解,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且病情无复发则为显效;紫癜大部分消失(消失>80%),临床表现有明显改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为有效;上述状况无改善甚至加重,且病情反复发作者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肾脏炎症反应:治疗前后抽取患儿肘部空腹静脉血5ml,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1、IL-4水平、白细胞介素33(IL-33),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比例。(3)肾损害程度:治疗前后嘱患儿留取24h尿量采用比色法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 h-UPRO),尿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抽取患儿肘部空腹静脉血5ml运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微球蛋白。(4)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表达水平:治疗前后抽取患儿肘部空腹静脉血5ml,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80.77%(χ2=4.456,P=0.035<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肾脏炎症反应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Tfh、IL-21、IL-4以及IL-33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肾脏炎症反应对比
2.3 两组肾损害程度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以及24h-UPRO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肾损害程度对比
2.4 sST2水平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sST2为(13.32±2.24)μg/L,和对照组的(13.43±2.15)μg/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7,P=0.798);治疗后,两组sST2均降低,观察组sST2为(3.05±0.87)μg/L,较对照组的(9.28±1.05)μg/L低(t=33.073,P<0.001)。
3 讨论
单纯蛋白尿型紫癜性肾炎是儿童较为常见的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一种继发性肾脏疾病,该疾病症状轻重悬殊,除见皮肤、胃肠道、关节等症状外,早期多以肉眼血尿与蛋白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症状[5]。由于该疾病以坏死性小血管炎免疫性疾病为基本病变,以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变态反应为病因,对患儿肾功能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以醋酸泼尼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调节以及抗炎仍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6]。但是醋酸泼尼松治疗该疾病所需时间长,并且易引起高血糖、免疫力下降等并发症,患儿肾脏受损情况改善较为缓慢,不能有效降低罹患慢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治疗效果[7]。TGP是采用生化提取,从白芍干燥根中得到的具有生理功效成分的混合物,为临床常见的抗炎免疫调节药,将其用于该类患儿的治疗中,可能会弥补单一使用醋酸泼尼松的不足之处。
持续蛋白尿是导致该类患儿肾脏受损的主要原因,并且其程度与肾脏受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文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以及24h-UPRO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TGP辅助治疗该疾病通过改善患儿肾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这与彭倩倩等[7]在TGP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疗效中的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8.29%)。可能的原因是首先醋酸泼尼松可以防止或抑制免疫介导的免疫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进而调节机体免疫;同时该药物还可促进β2受体表达的上调,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不仅可以降低炎症对生长的损害,还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白三烯(LTs)是花生四烯酸(AA)经5-脂氧合酶(5-LOX)途径代谢产生的一组炎性介质,并且在该疾病的发病过程占据重要地位,而TGP通过对LTs以及E2等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行抑制,进而减轻炎症反应,而且该药物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变的作用,从而降低病理损伤、减轻血液高凝,进一步改善症状,以此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8]。同时TGP还可通过降低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对肾小管间质细胞的转化进行抑制,降低Ⅳ型胶原产生,继而减少蛋白尿的产生,促进受损肾脏的恢复。
IL-4和IL-21均是由抗原或丝裂原刺激的CD4+T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IL-4具有促使抗原或丝裂原活化的b细胞分裂增殖以及增强巨噬细胞的功能,可在过敏反应性疾病发生中具有一定的意义;IL-21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Tfh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特殊子集,可参与B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维持长时间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对免疫系统的建立以及功能的完善非常重要,特别是针对感染疾病的体液免疫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同时在自身免疫疾病中也扮演重要角色。IL-33在炎症急性发作期通过与ST2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激活核因子κB通路,诱导Th2型细胞因子释放,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并且李艳佳、邵宽芙蓉等[9-10]在其研究中表明上述物质均为引起该疾病的主要致病物质。研究中观察组Tfh、IL-21、IL-4、IL-33以及sST2均低于对照组(P<0.05),TGP辅助治疗该疾病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可能的原因是醋酸泼尼松通过与靶细胞质内具有特异性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进行结合,引起该受体发生结构变化,继而发生结构变化的受体进入到靶细胞核内,并且在其DNA结构上进行附着,使得DNA的转录发生变化,最终形成特有的基因表达,使得药物对炎症细胞的趋化以及激活过程进行阻滞,对炎症因子的合成以及释放进行抑制,降低高炎症反应;TGP通过抑制Ras-MAPK信号转导,降低淋巴细胞过度增殖活化,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改善紊乱状态,进而促进Th2细胞的增生,对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调节[11]。
综上所述,TGP辅助治疗单纯蛋白尿型紫癜性肾炎,通过调节炎症水平,促进患儿肾功能恢复,进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但本研究所纳入样本量小,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进行具体统计,因此在日后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以此为临床提供更具有价值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