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红外热成像观察俞募温清法治疗湿热质肥胖人群的临床疗效*

2022-09-26陈淑惠周柏宇陈柏书张清松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经脉脏腑组间

陈淑惠,周柏宇,陈柏书,罗 依,张清松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133)

肥胖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能量失衡,摄入多于消耗,体内脂肪过量堆积的一种慢性病。截至2014年,我国20~69岁人群中肥胖率为10.98%,超重率高达34.26%;1975~2016年,全球成年人肥胖人口从1亿增加至6.71亿[1]。西医通过食欲抑制药、增加能量消耗药等治疗,但易反复、不良反应多[2-3]。中医因其治疗肥胖同时兼顾调理体质逐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目前大部分是单纯针对肥胖症状,缺乏从经络脏腑及体质角度进行体重控制。本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肝肾养护疗法治疗失眠[4-5]、慢性疲劳综合征[6]、偏颇体质的研究[7-8],注重脏腑调养及通经导滞,一通一养以治疗疾病。

肝肾养护疗法即电针毛刺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结合手指点穴及中药包热熨疗法治疗疾病[4]。本次所采用俞募温清法是作者在肝肾养护疗法基础上进行辩证修改:即针刺脏腑俞募穴进行脏腑调养,激发阳气,祛湿化痰利水,同时运用点穴手法及中药包热熨进行温经通络导滞,在控制体重的同时,进行湿热体质的调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9年1月~2019年6月到我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质肥胖患者,年龄18-50岁之间,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4例,女36例,对照组40例,男4例,女36例,两组平均年龄,体重,身高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s,岁/kg/cm)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s,岁/kg/cm)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

1.2 诊断标准

1.2.1 湿热质诊断标准 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9]中对于湿热体质的判定。形体特征:形体偏胖。②主症;面黄而油垢,发油腻,反复出现痤疮或粉刺,口干苦而臭,周身困倦,头昏沉,精力不济,舌质红苔黄腻;辅症:心烦易怒,目眵多易干涩,大便粘滞不畅或干结难解,小便黄,男性阴囊潮湿,女性白带量多,色黄质粘稠,脉滑数。③心理特征:性情急躁。④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潮湿及高温环境反应敏感。

1.2.2 肥胖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制订的亚洲成年人的肥胖指征[10]: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Ⅰ)≥25。体 质 指 数BMⅠ=体 重(kg)/身 高(㎡)。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50周岁之间;③自愿全程参加本研究无脱落现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各类严重心、脑血管疾患、血液病、皮肤病、精神心理疾病等;②继发性肥胖,如下丘脑疾病、垂体性疾病、胰岛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③近三个月内接受其他任何方法减肥或调理湿热体质的治疗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两组分别按下列疗法治疗,均为每日1次,7次1疗程,间隔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5.1 治疗组(俞募温清组)①取穴: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天枢、关元、石门、京门、丰隆、曲池、阴陵泉。②操作:患者分别俯卧及仰卧位,平补平泻针法,而后接G9805-C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理疗分厂,Ⅱ类BF型),连续波,频率2HZ,留针20分钟;点穴疗法:用拇指点压以上各穴,每穴3-4分钟,力量渗透达筋骨;药熨:药熨处方:桂枝30g、艾叶30g、川芎、大腹皮、厚朴、小茴香、苍术、制附子、公丁香、柴胡、白芍各20g。方法:将以上药物用布包好隔水蒸热后熨于穴位处,共约1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

1.5.2 对照组①对照组参照2015年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针灸治疗中的选穴[11],针刺曲池、天枢、阴陵泉、丰隆、太冲,②操作:患者仰卧,泻法,而后接G9805-C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理疗分厂,Ⅱ类BF型),连续波,频率2HZ,留针20分钟。

1.6 观察指标 体重、体质指数BMⅠ,红外热成像温度值,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湿热质计分。

1.6.1 湿热体质评分标准[9]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

1.6.2 红外热成像温度 采用维恩伟业WNⅣ0805普及B型医用红外热像仪(重庆飞洲光电技术研究院,型号:MTⅠ-Economy-2013-B)测量受试者腹部温度,取其最高值及最低值,进行治疗前后温度变化对比。本研究主要测量受试者腹部温度,取最大值及最低值,进行记录统计分析。

1.6.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达到标准体重或超重范围,BMⅠ减少2.5以上;显效:体重下降5kg以上,BMⅠ减少1.8以上;有效:体重下降3kg以上,BMⅠ减少1.0以上;无效:体重下降不足3kg,BMⅠ减少不足1.0。

1.7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 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体重比较 治疗前,两组体重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均较治疗前减轻,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体重比对照组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体质指数BMⅠ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体质指数BM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Ⅰ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MⅠ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湿热质评分量表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湿热质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湿热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湿热质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提示俞募温清法具有调节脏腑,通经活络,针对湿热体质的湿滞热郁情况改善明显。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BMⅠ、湿热质评分的比较(±s,n=4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BMⅠ、湿热质评分的比较(±s,n=40)

注:与治疗前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相比②P<0.05

?

2.4 红外热成像温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腹部温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部温度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腹部温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提示干预后,两组的代谢水平均有所提高,腹部经脉瘀滞情况有所改善。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红外热成像腹部温度及温差比较(±s,n=40,℃)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红外热成像腹部温度及温差比较(±s,n=40,℃)

注:与治疗前相比,①P<0.05,与对照组相比,②P<0.05

?

图1 治疗前红外热成像

图2 治疗后红外热成像

2.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提示俞募温清法治疗湿热质肥胖,临床效果显著。

表4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f,n=40)

3 讨论

中医对肥胖病因的认识主要是痰、湿、瘀、虚。阳气不得升发,脏腑功能活动趋弱,精气血津液运行输布迟缓,导致气血津液郁滞而形成肥胖。《金匮要略》:“内湿,多因久病脾虚或饮食不节、贪食生冷、嗜饮酒类,损伤脾气,以致脾阳不振,运化失司,气化不利”。岭南地区因其地域气候因素,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夏季较长,日照时间长,降水丰沛。这种特殊的多热多湿的气候使该地区人群易形成湿热体质[12]。湿热体质患者,究其根本是脾胃不足,运化失常,湿热壅滞三焦经络,影响人体的代谢值,最终形成肥胖,所以治疗上需祛湿导滞同时兼顾健脾养胃,激发阳气。肝肾养护疗法即电针毛刺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结合手指点穴及中药包热熨疗法以起到调养脏腑,激发膀胱经阳气,温通经络而治疗疾病。而本研究所采用俞募温清法即是作者在肝肾养护疗法基础上进行辩证修改:即针刺脏腑俞募穴进行脏腑调养,激发阳气,祛湿化痰利水,同时运用点穴手法及中药包热熨进行温经通络导滞。在控制体重同时,进行湿热体质的调养。

薛生白《湿热病篇》:“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脾胃虚易导致湿热。叶天士:“湿盛则阳微”,湿气盛者五脏六腑阳气虚,而人体的一切机能均赖于阳气的温煦和推动,湿热质患者多见脾胃阳虚失运,水湿代谢失调,久之,湿蕴中焦,同时,湿性粘腻,易导致全身经脉气血运行瘀滞不通,人体组织的代谢速率下降,故多见肥胖。所以治疗上多予以内外合治,选取脏腑俞募穴,其中脏腑背俞穴在人体阳气最旺的膀胱经上,刺激背俞穴以温养脏腑,扶助阳气,提高人体机能,健运脾胃,提高人体脾胃运化水湿功能,促进人体的代谢。同时配合点穴疗法及中药包热熨疗法,予以通经络促排湿。一通一养,从根本上调养湿热体质,治疗肥胖。

红外热成像可通过接收人体体表温度值间接反映人体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代谢热[13]。因其图谱所反应的温度变化体现人体代谢热,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医寒热证候,越来越多运用于中医研究[4]。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多数湿热质肥胖患者经红外热成像检查显示其身体处于不均匀散在片状不连续的高温低温状态,呈经脉淤滞现象,水湿代谢缓慢且不平衡,经一段时间干预治疗后,其点状高低温现象消失,整个腹部温度处于均衡正常水平值。说明其经脉及腹部局部瘀滞现象改善,人体水湿及脂肪代谢顺畅,代谢值增高。从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可发现湿热质肥胖患者腹部及背部均呈现不均匀高温状态,腹部尤其明显,呈现典型的湿性粘滞热郁,机体水谷代谢不畅,经脉瘀阻,人体的代谢热值不均匀,呈散在高温点,即机体的经脉气血循环瘀滞,人体代谢不佳。经过干预后,予以通经络,调脏腑功能,两组患者腹部及背部不均匀高温状态改善,经脉瘀滞现象改善,代谢水平提高。治疗后两组腹部最高温及最低温之间的温差比较发现,治疗组温差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整个腹部呈均匀降温,对照组呈散在点状降温,治疗组的经脉瘀滞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俞募温清法不仅调养脏腑,而且通过整体上通调经脉,整个腹部处于同一代谢水平而呈现温度均匀下降,而对照组虽亦有调脏腑,祛湿化痰作用,但腹部经脉瘀滞情况改善不明显。

综上,俞募温清法,一通泻,一温养,调养五脏六腑的阳气,增强脏腑机能,同时温通经络,改善经脉瘀滞现象,增强机体代谢功能,最终达到减肥效果。此为中医治疗湿热质肥胖提供一新思路,并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探讨机制为其提供一可视化证据。

猜你喜欢

经脉脏腑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试论经脉的气与针刺取气
中国最早的人体经脉漆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