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柴胡桂枝汤治疗对难治性面瘫患者面神经肌电图和瞬目反射的影响
2022-09-14吴小红李思康张正龙
吴小红,李思康,张正龙
(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安徽 芜湖 24100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障碍疾病,由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感染引起,表现为口眼斜、眼睑闭合不全及额纹消失等[1-2]。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得以痊愈,但部分患者因面神经损伤较重或治疗不当导致病情迁延难愈,发展为难治性面瘫[3]。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脑神经营养剂等治疗难治性面瘫,但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易反复,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4]。中医认为面瘫患者素体亏虚,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易侵袭面部,阻滞经络,发为本病[5]。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面肌运动功能障碍,促进面神经恢复,是目前治疗面瘫的有效方法[6]。柴胡桂枝汤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的作用,在治疗急性期Bell面瘫方面疗效较好[7]。本研究采用柴胡桂枝汤联合针刺治疗难治性面瘫,探讨其对患者面神经肌电图、瞬目反射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难治型面瘫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试验组(n=60)。试验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27±8.91)岁;平均病程(4.16±0.36)个月;面瘫部位中左侧32例,右侧28例。对照组:男36例,女26例;平均年龄(51.57±8.23)岁;平均病程(4.25±0.46)个月;面瘫部位中左侧30例,右侧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纳入标准:符合周围性面瘫[8]诊断标准,发病时间<6个月;年龄18~65岁;患者认知功能正常,能配合治疗;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风寒袭络、风热袭络或风痰阻络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肺、肾及心脑血管疾病者;针刺治疗不耐受或对研究药物过敏者;由肿瘤、颅脑外伤及糖尿病等引起的面瘫及中枢性面瘫;妊娠、哺乳期妇女或合并精神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取穴:攒竹、四白、阳白、地仓、颊车、下关、黯风、合谷。人中沟斜者加水沟;鼻唇沟平坦者加迎香;迎风流泪者加睛明;素体虚弱者加足三里。面部患侧取穴,四肢双侧取穴。选用0.35 mm×40 mm无菌针灸针以指切法进针,行浅刺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7 d为1个疗程。
1.2.2 试验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醋制)、黄芩、桂枝各15 g,生姜、大枣各3 g,白芍、法半夏、党参、茯苓、牡丹皮各1 g。体虚多汗者加黄芪22 g;肢体麻木者加天麻、僵蚕各15 g;咳嗽者加以杏仁、百部各10 g。上述药物加水500 ml,武火煮开,文火煎至300 ml,分取滤液,加水同法煎煮后合并滤液分2次服用,治疗周期为15 d。
1.3 观察指标 面神经肌电图: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Keypoint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患者的面神经肌电图,测定其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并记录患健侧波幅比值。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9]:由静态、随意运动和联动三方面评分组成,根据患者作答情况计算最终分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10]:面部肌肉运动正常计1分,轻度异常计2分,明显异常或半痉挛计3分,分数越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瞬目反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Medtronic Keypoint神经电生理检测仪检测患者瞬目反射;R1潜伏期正常范围为(10.0±0.6)ms,R2潜伏期正常范围为(29.1±1.7)ms,异常情况表现为各均值超过正常值2.5 ms,各波绝对值正常,而双侧差大于2.5 ms。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为患者面部肌肉、感觉功能恢复正常,面部整体外观协调,H-B面神经功能恢复至I级;显效为患者面部肌肉、感觉功能较之前明显改善,面部外观较为协调,口角轻度斜,患侧眼睑能闭合,H-B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Ⅱ级;有效为患者面部肌肉、感觉功能较之前有所好转,有明显功能减弱,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口角不对称,患侧眼睑用力可闭合,H-B面神经功能恢复至Ⅲ级;无效为患者面部肌肉、感觉功能无明显改善,面部外观协调性差,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为Ⅳ级[11]。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肌电图指标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鼻肌、眼轮匝肌与口轮匝肌的传导潜伏期降低,患健侧波幅比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传导潜伏期较低,患健侧波幅比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肌电图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和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Sunnybrook评分升高,H-B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Sunnybrook评分较高,H-B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瞬目反射R1、R2检出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R1、R2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R1、R2检出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侧R1、R2检出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瞬目反射R1、R2检出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更低(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瞬目反射R1、R2潜伏期比较(ms)
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5。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6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5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面部疼痛1例、失眠2例、头晕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6%(5/62)。试验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面部疼痛、失眠、头晕各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3/60)。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4,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Sunnybrook评分升高,H-B评分降低,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斜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试验组采用针刺联合柴胡桂枝汤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48%,提示针药结合可增强疗效,促进患者面神经和肌肉损伤程度恢复。本研究主要采用浅刺法,穴位选择以少阳经与阳明经穴位为主,局部近取及循经远取相结合为原则,以达到疏通调理阳明、少阳经气,祛邪外出的作用。试验组在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联合柴胡桂枝汤,该方由桂枝汤和小柴胡汤组成,方中柴胡升清发散,透邪外出,可疏利筋脉之气,黄芩苦寒,擅清少阳之火,桂枝可调和营卫,疏通经络,与柴胡配合使用可加强其发散外邪,疏利筋脉的作用,再加上芍药、甘草养阴柔筋,缓急止痛,半夏、生姜辛开少阳阳明,燥湿散寒,上述药物配合使用共奏祛风散寒,疏利筋脉的作用,与针刺联用,针药结合相辅相成,达到祛邪外出,激发经络之气,标本兼治的目的[17]。
肌电图可反映机体肌肉的功能状态,并可判断神经损伤程度与范围[18-19],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患健侧波幅比值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眼轮匝肌、鼻肌与口轮匝肌的神经肌电图潜伏期显著缩短,而患健侧波幅比值升高,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针刺联合柴胡桂枝汤可有效缓解难治性面瘫面部肌电信号。针刺治疗后患者皮肤温度明显升高,从而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状态,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准确选穴,可较好疏通经络与经筋,结合柴胡桂枝汤可有效改善患者肌电信号[20]。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患侧R1、R2检出情况优于对照组。面瘫可导致瞬目反射出波率下降,一般显示波形消失或延迟,经过规范化治疗后,波形可逐渐恢复。本研究中,针刺联合柴胡桂枝汤治疗难治性面瘫并未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但部分患者存在少量皮下出血现象,因此在治疗期间应减少针刺使用频率,尽量选择细微毫针进行操作,以避免损伤穴位附近的主要动脉和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