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护理中的价值研究
2022-09-09卢倩
卢 倩
(沈阳市儿童医院地段门诊,辽宁 沈阳 110032)
小儿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外伤,治疗、康复护理期间需配合制动、功能锻炼,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儿童生性好动,心理尚未成熟,加之健康知识的缺乏造成患儿后期康复锻炼时的主动性及依从性都比较差,给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康复护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使骨折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畸形愈合率和康复期间出现骨折错位的概率均比较高[1]。因此,临床需针对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采取合适的健康教育模式,从而提高患儿锻炼主动性、依从性,以保证骨折的完全愈合[2]。近年来,临床将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儿骨折护理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将患儿从进行功能锻炼时的恐惧、强迫状态逐渐转变为主动状态,提高其依从性,进而促进骨折的恢复。本文针对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儿骨折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小儿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0.6)岁,上肢骨折27例、下肢骨折1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0.7)岁,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12例。2组患儿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互动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措施有:(1)患儿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及其家长互动,简要介绍病区的环境、医生等基本情况,其过程中评估患儿的疾病情况、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及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心理状态等情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与患儿沟通时应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并通过讲故事、看图、游戏等方式缓解患儿的陌生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讲解时可结合动画片、绘本等方式进行,提高患儿了解知识的积极性,尽可能让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嘱咐家长同时进行学习,明确骨折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注意事项,提高家长对于疾病的认识,并鼓励患儿家长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护理。(3)功能锻炼时,护理人员应通过亲身示范、动画片等比较形象的演示使患儿正确掌握功能锻炼的内容,也可以让部分进行功能锻炼比较好的患儿进行示范,或带领一起练习。同时,指导家长正确地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鼓励家长协助、监督患儿进行功能锻炼。(4)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长定期沟通,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和家长的想法,评估患儿家长执行功能锻炼的情况,并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疑问,护理人员和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引导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对锻炼积极的患儿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以提高患儿的积极性、依从性。
3 观察指标:分别对2组患儿功能锻炼时心理反应类型(主动型、紧张型、畏惧型、强迫型)、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护理后骨折愈合情况(完全愈合、畸形愈合、骨折错位)、患儿家长护理满意情况(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比较满意)进行对比、分析。
5 结果
5.1 2组患儿功能锻炼时心理反应类型的比较:观察组主动型功能锻炼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强迫型功能锻炼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功能锻炼时心理反应类型对比(n,%)
5.2 2组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的比较: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对比(n,%)
5.3 2组患儿骨折愈合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完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畸形愈合率、骨折错位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护理后骨折愈合情况对比(n,%)
5.4 2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情况对比(n,%)
讨 论
儿童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比较欠缺,很容易发生骨折等外伤,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科学的功能锻炼容易引起畸形愈合或错位,不利于患儿今后的生长发育。骨折发生后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且疼痛较为剧烈,加上患儿对骨折的健康知识比较缺乏,自我健康意识比较弱,当自身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舒适感比较差时,可能对治疗比较抗拒[3]。儿童由于心理尚未发育成熟,生活的依赖性比较强,尤其是骨折后治疗期间需居住在医院这一比较陌生的环境中,其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会比较明显,尤其是在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能表现为烦躁、哭闹、拒绝治疗等,给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增加了难度,也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应采取符合患儿心理、性格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缓解患儿对医院的陌生感,拉进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距离,调动患儿进行功能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恢复[4]。
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是近年来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属于一种双向性护理模式[5],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在平等的护患关系基础上,通过互动式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其家长更加准确地掌握病情,明白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促使患儿积极参与到治疗、护理中,并提高功能锻炼的主动性、依从性,还能促进家长对于患儿康复的参与度,协助患儿进行护理和功能锻炼。互动健康教育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以讲述为主要方式的传统健康教育模式,能更快地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其家长之间的距离,消除患儿对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的陌生感,对尽快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有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对治疗、护理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互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人员能比较准确地了解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性格特点,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患儿的不良情绪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功能锻炼时根据患儿的喜好进行针对性的鼓励措施,能进一步提高患儿主动参与到功能锻炼中,有利于骨折的愈合[6]。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主动型功能锻炼比例、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强迫型功能锻炼比例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小儿骨折护理过程中应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提高患儿主动参与到功能锻炼中,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比较高,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显著的效果。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完全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畸形愈合率、骨折错位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儿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原因可能是因为患儿主动配合功能锻炼,依从性较高,加上家长主动从旁协助、监督,患儿保质保量完成护理人员规定的锻炼任务,对骨折的良好愈合有积极的作用,降低了畸形愈合和出现骨折错位的概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这与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在小儿骨折护理中应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充分调动患儿进行功能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其依从性,有利于骨折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