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质疏松药物和锁定钢板联合治疗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9-09吴秀丽
吴秀丽
(沈阳市苏家屯区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
肱骨近端骨折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大多数老年人患有OP症,治疗难度较大,极大地危害了病患的生命健康[1]。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断裂的5%-9%。老年人身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易合并慢性病,手术耐受性差,肢体康复进程减慢,骨强度降低增加了手术难度,增加了内固定失败的概率。肱骨近端一旦骨断裂,会产生明显移位,为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要尽快接受手术治疗,达到切开复位的效果。然而,考虑到大多数病患合并OP症,手术难度大大提高,因此有必要采取新的、高质量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OP症肱骨近端骨折老年病患共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病患给予锁定类型的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抗OP药物和锁定类型的钢板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病患VAS评分、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分析了抗OP药物和锁定类型的钢板联合治疗OP症肱骨近端骨折老年病患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入组本院科室收治的OP症肱骨近端骨折老年病患共60例,入组时间2017年1月-2020年1月,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男/女:18/12,年龄61-86(67.55±2.55)岁。观察组男/女:17/13,年龄62-83(69.55±2.66)岁。2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
2 方法:对照组的病患给予锁定类型的钢板治疗,均采用高位臂丛麻醉,常规仰卧位,肩背与手术床成30°抬高,以三角肌和胸大沟为手术入路,分层分离肌肉组织,注意保护头静脉。肱骨及骨断裂完全显露后再探查肩袖损伤,必要时不打开关节囊。清除骨断裂部位的血块和软组织嵌顿部分,清理骨关节。同时注意保护血供,恢复肱骨头与大、小结节的生理解剖关系,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术前准备的解剖锁定加压钢板置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外侧,肱骨干与钢板固定得当,头干角不小于120°,肱骨内侧距骨复位。术中用C型臂机观察骨断裂复位、螺钉固定情况,并根据损伤程度修复肩袖损伤。常规预防引流带,并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给予抗OP药物和锁定类型的钢板联合治疗。抗OP药物采取:(1)口服碳酸钙片,每天2次,2片/次;(2)骨化三醇胶丸,每天1次,0.5μg/次;(3)肌内注射鲑鱼降钙素(CT)注射液,2天1次,200.0IU/次。治疗至术后半年。
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后病患VAS评分(0-10分,分值越低疼痛越轻)、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治疗总有效率。
4 疗效标准:骨断裂端愈合良好,疼痛程度减轻,功能恢复,表明疾病治疗优;骨断裂端逐渐愈合,VAS降低,功能趋于正常,表明疾病治疗良好;VAS无变化,虽然骨断裂端愈合,但功能未恢复,表明疗效较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2]。
5 统计学方法:SPSS26.0软件处理数据,率行x2统计,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6 结果
6.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病患VAS评分、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改善程度,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6.2 2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n,%,n=30)
6.3 2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比较(n,%,n=30)
讨 论
解剖锁定加压钢板符合骨断裂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负性和稳定性好,操作方便,骨断裂复位后2次移位的概率低,对骨断裂骨膜的血供有很好的保护作用[3]。在老年OP性肱骨骨断裂的治疗,甚至在复杂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临床研究表明,锁定加压钢板能从不同角度固定肱骨骨断裂病患的骨断裂部位,拉力和锚固力强,能有效固定严重OP和骨缺损病患,符合微创手术理念,有效控制了肱骨头的血液循环和骨膜损伤,明显降低了肱骨头坏死率,大大提高了骨断裂愈合率[4]。然而,老年OP性骨断裂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肢体受限、制动等原因,活动度降低,骨质丢失加速,导致OP症状进行性加重,导致骨断裂延迟愈合、骨不连等预后不良。因此,抗OP治疗也是老年病患骨断裂术后应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认为锁定类型的钢板的操作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的骨板应明显低于大结节的最高部位,严禁盲目上移大结节,防止肩峰强烈冲击;(2)粉碎性骨断裂病患应植入自体骨,以利于加强支撑,加速骨断裂愈合和功能恢复;(3)选择合适的固定螺钉,保证适当的强度,不影响关节活动度的预后;(4)在病患出院早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传授正常的康复训练措施,提高治疗效果[5-6]。
OP症是一种以骨含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断裂危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OP症的最终结果是容易发生骨断裂。随着人类社会老龄化,OP性骨断裂越来越严重,老年人骨断裂后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应引起广大医生和护士的高度重视。一般来说,人的骨含量在20-30岁时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50岁以后,女性更年期骨含量迅速流失,然后骨含量缓慢流失。男性50岁以后,骨含量也会慢慢流失,最终女性的骨含量会比男性损失更多。因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OP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骨含量都会有一定的减少,可能会出现OP症。OP症的最终结果是容易骨断裂。目前防治OP症的方法主要有:(1)提高青年时期的骨峰值;(2)延缓老年期的骨含量丢失。具体策略包括非药物方面和药物方面。继发性OP症通常是由某些疾病、药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预防和治疗OP症的药物有3种:骨转换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具有多种作用的药物。在手术基础上给予抗OP药物,药物为碳酸钙D3、鲑鱼降钙素(CT)和骨化三醇,其中碳酸钙D3可以保证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加速钙磷代谢,有利于骨断裂的形成。目前钙制剂分为3代,第1代和第2代钙含量较低,吸收率较差(不到40%)。第3代为碳酸钙和氨基酸钙制剂,其特点是溶解性好,吸收率为60%和80%,氨基酸钙吸收率在95%以上。在自然界中,钙和铅往往并存,大多数钙产品都含有一定量的铅。因此,在选择钙剂时,应尽量选择含钙量高的制剂,正确的补钙方法应为间歇性补钙。胃酸缺乏者宜服用枸橼酸钙。骨化三醇软胶囊是维生素D3最重要的代谢物之一,在调节钙平衡、刺激OB细胞活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治疗OP症提供了可靠的药理学依据。鲑鱼降钙素(CT)能显着减少高转换性骨病病患的骨钙丢失,是调节体内钙离子的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它既能抑制OC细胞的活性,又能刺激OB细胞的形成,能有效减低病患的骨痛。鲑鱼降钙素(CT)可调节体内钙离子的代谢,阻断甲状旁腺激素的产生,主要用于治疗OP症、帕吉特氏病等疾病[7-8]。鲑鱼降钙素(CT)疗效显著,见效时间短,治疗过程中可长期维持,副作用少,病患耐受性好[9-12]。降钙素(CT)是一种内源性多肽,具有OC细胞抑制活性,能有效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含量,防止脊柱骨断裂,并可能防止非脊柱骨断裂。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它可以快速有效地减低骨痛。降钙素(CT)主要抑制OC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本研究的成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病患VAS评分、Cobb角、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OP症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抗OP药物和锁定类型的钢板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和恢复椎体结构,更好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