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9-09刘超
刘 超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出现骨质疏松骨强度减弱的现象。在生理机能不断改变的情况下,老年出现骨折的概率会显著提升,其中股骨颈骨折就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一旦出现跌倒等轻微伤就可能引起股骨颈骨折[1]。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多采取保守方式。但是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很容易出现血栓栓塞、压疮等并发症,对其预后产生影响。因此,在髋关节置换术广泛应用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明显改善。本文关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应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诊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中选择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复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均有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范围为58-82岁,中位年龄段为(72.1±3.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跨度为59-82岁,平均年龄为(69.5±2.9)岁。观察统计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常规性资料时,对比差异不显著,可进行比较分析。
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牵引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的内固定手术治疗,该组患者手术保持仰卧位,并在X线透视下进行骨折内固定闭合复位手术。复位满意后,采用3枚克氏针进行导引,根据品字形将3枚空心螺钉置入进行加压固定。观察组患者通过髋关节置换术展开治疗。手术操作时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并在小转子上方约1.5cm的位置进行斜状截骨。在股骨近端实行一开口。应用扩髓器与髓腔锉将髓腔扩大,随后填充骨水泥,将假体股骨柄置入后进行复位处理。
3 观察指标:分析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通过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比较患者髋关节恢复状况,分数越高表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5 结果:骨折后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受损并没有明显区别。实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改善效果更显著,数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2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与住院时间,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讨 论
作为骨科常见性的一种骨折,股骨颈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据统计,在髋部骨折中股骨颈骨折患者占据37%[2]。股骨颈骨折属于骨科常见性疾病,该种病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治疗多通过髋关节置换术以改善患者病情。中老年是髋关节置换术的主要群体,同时中老年人合并症种类非常多,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而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从这几点考虑,患者术后能够尽快进行肢体活动,以加快肢体功能恢复,还能够预防并发症产生[3]。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别采取骨科常规内固定手术和髋关节置换手术。骨折后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受损并没有明显区别。实行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改善,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改善效果更显著,数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2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与住院时间,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且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恢复效果更明显。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普遍可以接受,对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4]。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可指导患者术后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如主动或被动屈伸踝关节,指引患者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逐渐放松,以训练患者上肢肌力,还可指导患者配合深呼吸和扩胸训练,以预防心肺系统并发症发生。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可在术后1-6天调整运动量,经小腿三头肌、收缩四头肌与深呼吸等方式加强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屈伸髋、膝以及踝部关节。在此类部位关节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活动幅度不可超过30°。训练期间注意询问患者肢体是否存在疼痛感[5]。术后7-14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主动屈伸髋、膝关节,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在加强对患者早期功能训练时,应当以患者耐受性为主,逐渐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且适当训练还能够减少患者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效果,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对降低并发症产生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