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优化幼儿阅读活动的方法

2022-09-09■文/杨

幸福家庭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师应绘本笔者

■文/杨 芸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教师应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有学者曾说:“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阅读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强幼儿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创新阅读活动的形式,设计多种多样的阅读游戏,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

幼儿年龄较小,活泼好动,他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例如,在阅读活动中,有些幼儿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面对教师的提问,有些幼儿沉默不语,不知道如何回答。又如,在阅读区,笔者看到一些幼儿拿起一本书没翻几页,就换了另一本,每一本书都是在手中翻一翻就放下;一些幼儿虽然在看书,但一听到周围的动静,他们的眼睛就会离开书本,被其他幼儿吸引。再如,在集体阅读活动中,笔者指导幼儿翻看绘本时,有的幼儿随便翻看,不认真听讲;当笔者讲故事时,有的幼儿与同伴沟通、交流,不能专注于阅读活动。

(二)对阅读素材的理解浅薄

幼儿的识字量较少,他们主要通过绘本的图画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情感,对阅读素材的理解只停留在图画和简单的故事情节中,缺乏深层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绘本《逃家小兔》中,小兔总想离家出走,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它走到哪里,它的妈妈就追到哪里。后来,它还是觉得家是最好的,就和妈妈乖乖地回家了。该绘本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和妈妈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体现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幼儿通过绘本图画可以理解故事的内容,但他们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妈妈对孩子的爱。

二、阅读活动游戏化的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并将游戏融入其中,以调动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增长幼儿的见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带领小班幼儿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时,笔者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多种食物以及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但在阅读活动中,部分幼儿的阅读兴趣不高。为此,笔者开展了“毛毛虫找食物”的游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游戏中,只要笔者说出“周一,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可还是好饿”的句式,配上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幼儿就能想起故事内容,说出相应的句子,并用肢体语言表现故事情节。游戏的开展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加深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实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练”的目的。

(二)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阅读活动中融入合适的游戏,能促使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帮助幼儿理解阅读内容,达到学习目标。例如,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中出现了一些四字成语,如翻来覆去、滚来滚去、哈哈大笑等,有的幼儿无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模仿游戏,让幼儿猜一猜这些词语的意思,并用相应的动作模仿这些成语,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升阅读活动的效果。

(三)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化的阅读活动中,幼儿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需要指导幼儿寻找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促进幼儿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幼儿学习绘本《小黄和小蓝》时,笔者向幼儿提出了问题:“小黄和小蓝拥抱会变成谁呢?”并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猜测。有的幼儿说变成红色,有的幼儿说变成绿色,有的幼儿说变成黄色。笔者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工具,让幼儿进行“大胆玩色”的游戏。幼儿通过实践了解了黄色和蓝色相融变成了绿色,并发现了更多的混色秘密。

(四)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游戏化的阅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在学习绘本《鳄鱼莱莱》时,笔者带领幼儿学习了莱莱帮助人们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了鳄鱼莱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在阅读拓展部分,笔者为幼儿提供了莱莱以及其他动物的头饰,让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这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笔者鼓励幼儿在阅读区一起阅读,让阅读能力较强的幼儿带领阅读能力较弱的幼儿,促使幼儿在互帮互助中得到发展。

三、课程游戏化理念下优化幼儿阅读活动的方法

(一)设计适宜的游戏

教师必须结合绘本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游戏,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理解阅读的目的,以增强阅读活动的效果。例如,在阅读活动“小红帽”中,笔者设计了表演游戏(见图1),邀请幼儿扮演“小红帽”“大灰狼”“外婆”以及森林里的其他角色。笔者引导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角色完成两种不同结局的情景剧,一种是按照原有的剧情发展,一种是假设小红帽没有相信大灰狼的结局。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致十足,他们积极参与表演游戏,进一步理解了绘本内容,提升了自身的阅读水平。

图1 幼儿表演“小红帽”情景剧

(二)创设游戏情境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创设游戏情境,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融入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幼儿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故事内容,增强幼儿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例如,在带领幼儿阅读完绘本《虎姑婆》后,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当陌生人来敲门”的游戏,将幼儿两两分组,一个扮演陌生人去诱惑小朋友开门,另一个扮演独自在家的小朋友。

(三)阅读活动中游戏动静交替

当注意对象是动态、有趣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时,幼儿可以保持长久的注意力。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利用动态的游戏过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利用游戏中的静态部分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专注于阅读活动。例如,在学习绘本《一根羽毛也不能动》时,笔者组织幼儿开展了“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让幼儿听从指令,集中注意力。在幼儿保持不动的状态时,笔者问幼儿:“为什么小朋友们可以保持不动呢?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让幼儿进行不断的思考。

(四)游戏形式的多样整合

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经验及兴趣爱好,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如角色扮演、改编故事、根据故事内容画画等。同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游戏。例如,在带领幼儿学习绘本《银河玩具岛》时,笔者结合绘本内容,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游戏材料和游戏形式,让幼儿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游戏,进行玩具制作、玩具修补、玩具改造等,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技能。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教师应创新幼儿阅读活动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使幼儿认真阅读绘本内容,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断调整游戏方式,以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教师应绘本笔者
绘本
绘本
绘本
老师,别走……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