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 冠脉成像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及诊断效果
2022-09-08陈玲娟
陈玲娟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冠心病的死亡人数占比可达33%,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1]。因此尽早诊断并行有效的干预手段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临床诊断冠心病通常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在进行CAG 检查时,部分患者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4.5%,且该项检查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2]。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DSCT)成为冠心病诊断的一种安全、无创的方法,其成像清晰,图像质量高,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情况[3-4]。鉴于此,本研究采用DSCT 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8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胸闷、胸前区疼痛等症状;患者均行DSCT 检查,检查结束后3 周以内进行CAG检查;进行检查前未服用心率控制药物;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不能配合呼吸者;合并心、肝、肾器质性病变者;符合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者;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精神疾病者。
1.2 方 法
1.2.1 DSCT 检查 患者于检查前5 min 口服硝酸甘油0.5 mg。应用DSCT 扫描仪(西门子)进行检查。扫描前注射对比剂60 mL(对比剂使用碘佛醇,国药准字H20143027)扫描过程中需要患者屏气10-12 s,停顿4 s 后自动触发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管电流为430 mA,准直为64×0.63 mm,螺距为0.25,层厚为0.66 mm,扫描8-13 s。
1.2.2 CAG 检查 采用血管造影系统进行CAG 检查,根据马网霞等报道中Judkins 法多体位进行两侧冠状动脉造影,并记录影像[5]。对血管病变、斑块性质进行分析。
1.2.3 判定标准 (1)斑块性质。CT值50 HU以下为软斑块;CT值90 HU以上为钙化斑块;CT值50-90 HU为混合斑块。(2)狭窄程度。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对冠状动脉的节段分段标准[6]。测量管腔直径≥1.5mm 的动脉节段,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在75%以上、50%-75%、50%以下分别判定为重度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对比剂通过呈截断影像且管腔闭塞判定为闭塞。以CAG 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
(1)患者一般资料。
(2)比较CAG 与DSCT 检查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结果。
(3)两种检查方法对管腔狭窄程度的判断结果。
(4)DSCT 检查对管腔狭窄病变及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88例患者一般资料
88例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88例患者一般资料[n(%)/±s]
表1 88例患者一般资料[n(%)/±s]
组别例数(n)性别年龄(岁)男女冠心病患者88 50(56.82)38(43.18)59.82±9.63糖尿病35(39.77)合并症高血压62(56.82)血脂异常41(39.77)
2.2 CAG 与DSCT 检查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结果
同CAG 诊断结果对比,DSCT 检查漏诊7个,误诊12个,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94%(332/339)、2.06%(7/339)、5.02%(12/339)。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结果[n(%)]
2.3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判断管腔狭窄程度的结果
DSCT 检查对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与CAG诊断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70,一致性较好。见表3、表4。
表3 两种检查方法对管腔狭窄病变的诊断结果
表4 两种检查方法对管腔狭窄程度的判断结果
2.4 DSCT 检查对管腔狭窄病变及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比较
DSCT 对管腔狭窄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4%、95.36%、96.78%、98.13%、93.53%。对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见表5。
表5 DSCT 检查对管腔狭窄病变及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比较
3 讨 论
DSCT 拥有2 套呈直角的探测器系统,仅需旋转90°即可获得高质量成像,相较于较普通的CT 技术其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均有显著提高[7]。另外,DSCT 技术可避免呼吸运动及心律不齐导致的运动伪影,不需要采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因此该项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
软化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其纤维帽较薄,且具有较多的脂质成分,容易发生破裂,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中,DSCT 检查共检出1056 段可评价血管,332个斑块,其中软斑块占72.89%(242/332),钙化斑块占16.27%(54/332),混合斑块占10.84%(36/332);同CAG 诊断结果对比,DSCT 检查漏诊7个,误诊12个,检出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 97.94%(332/339)、2.06%(7/339)、5.02%(12/339)。说明DSCT 可有效鉴别斑块性质,临床可参考其成像评估患者血管病变程度,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给予患者有效治疗。但DSCT 检查存在一定概率的误诊、漏诊,分析其原因:一方面,DSCT 在进行检查时,对冠状动脉内血流的情况难以进行连续性观察,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闭塞血管的供血是由侧支循环完成的,因而可能误判为血流正常[8];另一方面,软化斑块容易产生伪影,对图像成像及测量造成影响[9]。杨培等[10]研究指出,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斑块,DSCT 诊断的检出率为96.93%、漏诊率3.07%、误诊率为1.41%,本研究结果与之接近,均证实DSCT 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效能较好。
DSCT 检查对不同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与CAG诊断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70,一致性较好。DSCT 对管腔狭窄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34%、95.36%、96.78%。说明DSCT 能有效诊断出血管狭窄病变,且能准确区分不同狭窄程度。本研究中,DSCT 诊断中出现假阳性14例,可能是因为冠状动脉管壁弥漫的范围较广的、呈环状分布或管状分布的大斑块产生容积效应导致的[11];出现假阴性20例,其原因可能为不能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分支开口处斑块引起的狭窄,或是冠状动脉血管中对比剂的CT 与软化斑块的CT值比较接近,从而造成假阴性。DSCT 李志刚等[12]研究,DSCT 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CAG 评估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59。刘征[13]等报道显示,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DSCT 诊断与CAG 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83。郑琪等[14]报道指出,以CAG 诊断作为金标准,DSCT 诊断的灵敏度为96.61%、特异度为74.20%、符合率为78.96%,一致性Kappa值可达0.863。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接近,均证实DSCT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一致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综上DSCT 能有效区分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其误诊率及漏诊率较低,同时能诊断出血管狭窄病变,且能准确鉴别狭窄程度,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