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审美感知”探音乐欣赏教学新路径

2022-08-24田扬陈胜国

剧影月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欣赏课素养音乐

■田扬 陈胜国

随着2017 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对于这三大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及全新的目标指引,这一改变打破了原本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与高中音乐教学之间衔接的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如果不在课程的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很难更好地衔接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这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无疑是一次倒逼性的改革。笔者着意分析《标准》下“审美感知”这一核心素养对于解决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性,希望以此为教育者们提供优化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来使其更好地衔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从而探寻“审美感知”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提供的新路径。

一、“审美感知”的内涵及其特点

在《标准》中为“审美感知”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即:“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从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新一代学生在欣赏音乐艺术作品时提出的要求。为什么要用“审美感知”这一词?而不是“审美认知”或是“审美知觉”等词语?笔者认为,首先,“审美感知”重点在于“感”字,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是以经验为主导的,而经验又难以像西方的理性思维那样可以用逻辑给予充分的解释,所以在对客体进行审美活动时,我们首先的关注点还是在“感”上,而后才是“认”。其次,“审美感知”一词扎根于音乐的特性之上,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当音乐作为一个审美客体对主体的听觉进行刺激时,审美主体无法一下完全掌握审美客体的整体特征,而是对其有个大致的感觉,如:这首歌好听与不好听、乐曲节奏是欢快的还是缓慢的、乐曲风格上是属于浪漫主义还是古典主义等等。最后,感知不同于认知,用沃尔顿的话来说就是:“认知是瞬间发生的,而对特性的感知则是一种持续的状态,可能持续很短或很长时间。”而将“审美感知”作为音乐教育的三大素养之一正是这句话的体现,音乐艺术自古有“余音绕梁”之说,这即表明了对音乐艺术的感知是审美主体的持续性行为。综上,“审美感知”的特点归根结底就是“感知”二字,它突破了“双基”的束缚,即学生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并不是以纯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而更多的是强调学生主体的生命情感。这也正与“核心素养”旨在将音乐课堂视为学生成“人”的过程的目的相呼应。

二、“审美感知”解决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问题的有效性

初中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是在“三维目标”的统领下进行,而“三维目标”从颁布到实施已过十年有余,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不论是理念的发展还是科技的发展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这也就导致了“三维目标”的理念在目前显得稍稍落后了。具体到音乐欣赏教学上,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定位存在误区,教学方法陈旧,将音乐欣赏课单纯地认为是知识讲解课,用冰冷且枯燥乏味的语言来代替那些饱含人文精神的古典音乐。这一举动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其次,学生对于所要欣赏的内容兴趣不高,教师对此又缺乏相应的对策。初中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流行乐更加偏向大众,对初中学生而言也更容易接受,所以学生以对于蕴含深厚人文精神的古典音乐兴趣不高。最后,评价滞后性严重。初中音乐并不与升学挂钩,所以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音乐课的评价显得不那么在意。而音乐欣赏课又不是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课程,并且对于欣赏课而言也没有特定的评价机制,这也就导致部分教师很难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综上,初中音乐欣赏课存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引起音乐教师的重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审美感知”对于解决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有效性主要有以下三点启发:

1、理念先进性。《标准》是目前音乐教育阶段最新的教育指导准则,其指导下的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在世界教育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颁布并实施的《标准》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应对当下社会和未来的各种挑战,以及国家着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求。我国教育部的研究者们通过对欧美国家“核心素养”的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出适应我国教育情况的“核心素养”。《标准》是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的最先进的理念,那么用这最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自然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既然“核心素养”的目的要打破我国长期以来教育存在的目中无“人”的这一问题,而把目光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要求上,那么是否《标准》中三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审美感知”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初中欣赏课的整个过程大部分是由教师先讲解作品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音乐要素等,帮学生搭建起作品结构框架,然后带领学生聆听整首作品,最后再去讲解作品中的难点。整个过程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整个课程设置的定位还是以培养知识技能为主,而“核心素养”则是“学生在忘记知识、技能后仍然拥有地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素养”,在“审美感知”领域也是如此,学生应当具备的是在欣赏课程中发展自己认知、思维、理解、构建的能力,以及在开放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审美感知”在理念层次上对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2、内容延伸性。初中的音乐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既有本民族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也有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广为流传的代表作。这些作品都是经过教育专家们和研究者们精心挑选的,所以用这些内容来教学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对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学生们对所要欣赏的歌曲或乐曲不感兴趣这个问题“审美感知”又给予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在《标准》中提到了音乐教师可以主动地去关注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中与音乐相关的内容,并从中取材,通过这样的横向贯通来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这可作为解决上一问题的新路径,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标准》最终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音乐欣赏内容的选择上也可以做一定的延伸,同时也不能带着片面的眼光去看待流行乐文化,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是先进于另一种文化的。教师可以选取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流行乐来作为课堂的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将古典乐与相应流行乐进行对比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音乐要素的敏感。这也与雷默的观点相契合,雷默提到“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逐步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包括可以获得感觉体验的那些条件”。而这些要素就是音乐作品的旋律、和声、音色、肢体、曲式等。另外,教师也可以按照《标准》的要求从语文、政治、历史等科目中寻找内容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这无不体现了“审美感知”对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方面的延伸性。

3、评价完善性。音乐欣赏课不同于音乐基本知识课和技能课,当学生完成一节欣赏课后教师难以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把握做出合理评价,也就无法了解学生在这堂课中到底收获了什么。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这一领域并没有评价机制与其相对应,这就是使得部分教师产生误解,即欣赏课不需要评价。欣赏课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领域,是学生获得“审美感知”的必经之路,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一种多层次、不断发展的和处于情境中的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一个多维的、不断发展的和处于情境中的评价和评估方式。在《标准》中给予了相应的评价机制即模块学业质量评价:在模块教学完成时,对参加学习满三分之二课时的学生进行模块学业质量评价。此项评级的内容和标准,主要依据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内涵及能力表现水平,参照音乐鉴赏模块的内容要求及学业质量水平确定,具体操作时,可根据本校教学实际,分别采用观察、提问、研讨、记录和聆听并辅以笔试等形式进行评价。由此可见《标准》完善了高中音乐教学领域中各个教学部分的评价机制,这也给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案。

三、“审美感知”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上的落实路径

1、课程设计层面:秉持“逆向设计”的原则。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音乐教学提倡采用“逆向设计”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设计,逆向设计就是将评价前置,通过评价的结果对课程的过程进行设计。既然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那么整个课程的设计就要把“人”放在首位。把作为三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审美感知”作为指导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准则就得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过程之中。具体落实路径如下:首先是教师对师生角色的定位,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欣赏能力的审美主体,所以在欣赏过程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同样要实现以“讲”为主向以“导”为主的转变。其次是教师对教材横纵向贯通的设计,从横向来看,音乐欣赏教学不光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蕴含在其中的还有深刻的文化理解能力。初中音乐教材中有各个国家民族的乐曲,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学会将不同民族的歌曲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于本民族优秀的作品给予重点关注,这是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素材,同时也是传承我国各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的载体。从纵向来看,初中音乐教程本身在结构、内容上即有其内在逻辑,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根据“审美感知”的要求来抓住各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并将欣赏乐曲的表现形式、表现特性、表现手段以“审美”为主线串联起来,从而使“审美感知”能够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得以落实。

2、课程实施层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审美感知”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落实首先需要教师对《标准》及“核心素养”有着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并将其作为音乐欣赏课的指导思想进行贯彻。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承担起责任,无论是在课程设计环节还是课程教学环节,教师要积极地思考“审美感知”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的路径。其次,教师要勇做改革的领头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在“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已有十年有余,教师对其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也在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审美感知”是目前有关音乐欣赏教学最先进的理念,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枷锁,在实践中检验其合理性。如教师应以开放的视野去适当地选择一些流行乐与教材的乐曲相结合,时代在进步,新旧元素的结合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教师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落实走偏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课程设计时将整个课程实施过程在脑海中进行演练,事先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来确保“审美感知”能够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得以正确落实。

3、课程评价层面: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审美感知”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落实离不开教师对其真正地理解把握和正确的课堂实施,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合适的评价机制。评价是检验“审美感知”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以及可实施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对课程进行回顾总结并反思自己的课堂学习状态,同时也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给予参照。终结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把握“审美感知”和“三维目标”指导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二者之间的区别,从而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与课程实施。通过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美美之教”。

音乐欣赏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是学生音乐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欣赏需求。《标准》是目前音乐教育的最优方案,虽然它是针对高中音乐教育的文件,但是它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无疑是一个方向标,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何时会在《标准》的倒逼下去改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作为音乐教师不应该坐以待毙。音乐教师要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来落实“审美感知”,以此来为学生做好衔接高中音乐鉴赏学习的准备。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5页、第47页。

[2]程相占,杨阳:《论范畴的审美感知功能:以沃尔顿的艺术范畴理论及其对当代自然审美理论的影响为讨论中心》,《郑州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3]贝内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第76页。

猜你喜欢

欣赏课素养音乐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