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对癌痛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2-08-23张姗姗石际杰刘彤彤李晶
张姗姗, 石际杰, 刘彤彤, 李晶
(泰安市肿瘤防治院 1.中医二科;2.外科,山东 泰安,271000)
癌痛是由机体疼痛部位将需要调节及修复的信息传入中枢神经而引起的异常感觉,极易导致心理障碍及生活质量的下降[1]。临床除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外,常对癌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疾病宣教等常规护理,但此方案并不能促使机体经络达到畅通状态,也难以抑制疼痛对中枢神经的刺激,因此对缓解疼痛程度的效果不够显著[2]。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是将中药药饼贴敷于阿是穴及其他穴位,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3]。耳穴压豆是将莱菔子(籽)置于疾病所在脏腑的耳郭相对应的位置进行埋豆,以达到阻碍神经传导的目的[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辅助治疗在癌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泰安市肿瘤防治院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且本研究经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开展。纳入标准: ① 符合《现代肿瘤学(第三版)》[5]中癌性疼痛的诊断标准;② 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6]评分>3分,且疼痛部位>3个;③ 疼痛性质以隐痛、胀痛和刺痛等为主;④ 患有骨癌、肝癌和肺癌;⑤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患癌前已出现抑郁情绪;② 无自主沟通能力或配合能力;③ 对本研究贴敷药物过敏。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2组间性别、年龄、卡氏评分(KPS)、癌症病程及类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1个月。① 基础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告知患者日常护理方法,对于轻中度疼痛者,应指导其遵医嘱用药。当疼痛发作时,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对癌痛进行评分,并告知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适当运动,进食高纤维素的食物等。② 心理护理: 结合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及心理状况,采取恰当的语言和方式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疾病及身心变化。根据因人施治的原则,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包括情绪宣泄(指导患者通过呐喊、拳击等方式发泄)、正确对待、疏导安慰,以消除其负面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为患者树立生存目标及信心。
1.2.2 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护理,干预1个月。
1.2.2.1 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 ① 药物调制: 取冰片2 g、全蝎3 g、蜈蚣3 g、三七5 g、山慈菇15 g、白芨10 g、重楼15 g及元胡20 g,将上述药物烘干制成粉末,采用陈醋与其调制成膏状,贴敷前将其捏成饼状。② 穴位贴敷: 护理人员确定贴敷位置,使用碘伏对目标位置进行消毒,将制作好的药饼放置于穴位敷贴内,适当用手指按压穴位贴,主要以阿是穴为主,同时以三阴交、血海、膈俞及合谷为辅。每日早晚各1次,每个穴位贴敷15 min,穴位敷贴24 h更换1次。
1.2.2.2 耳穴压豆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头偏向一侧,清洁并消毒耳部局部皮肤,取神门、脾胃、交感、食管、大肠、三焦、直肠及皮质下等脏腑对应的耳穴位置,将莱菔子(籽)固定在所选穴位上,对患者双耳交替进行揉按捏压。按压过程中告知患者放松,使用食指和拇指对压耳穴,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感到酸、麻、胀和痛为宜。每次每个穴位持续按压1~2 min,每天按压3~5次,留籽5 d后更换1次。耳穴压豆期间告知患者此方案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促使其积极配合。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及便秘程度 于干预前、干预2周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NR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采用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7]评价患者的便秘程度,总分为0~30分,分值越高表示便秘程度越严重。
1.3.2 心理状况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SDS、 SAS总分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8]。
1.3.3 生活质量 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9]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社会、生理、环境及心理4个领域,各领域总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疼痛及便秘程度比较
干预前,2组的NRS、 CC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干预2周及1个月后的NRS、 CC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NRS、 CCS评分均低于干预2周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NRS、 CC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
2组在干预前的SDS、 S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SDS、 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内、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SDS、 SAS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比较2组的生活质量各领域(社会、生理、环境及心理)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1个月后,2组的社会、生理、环境及心理领域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领域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40%~85%的患者存在癌性疼痛,主要表现为隐痛、胀痛和刺痛,临床常用止痛药物缓解癌痛,但长时间口服药物可能会出现以便秘为主的胃肠道反应,从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10]。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遵医嘱用药及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方案之一,但由于常规护理对改善便秘、缓解疼痛的效果不佳,继而对减轻心理负担的效果不显著。中医认为癌痛主要由瘀血内阻、气机郁结等所致,治疗常以行气散结、活血化瘀为主。中药止痛散是由多种具有活络散结功效的药物研制而成,将其贴敷于阿是穴及其他穴位,可有效刺激穴位发挥治病功效。耳穴压豆是将莱菔子(籽)按压在疾病脏腑相对应的耳部穴位处,促使药物刺激耳穴,以对相关器官及组织产生效应[11]。若将上述两者联合应用于癌痛患者,或许对缓解疼痛、减轻心理负担等的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干预2周及1个月后的NRS、 CC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干预1个月后的SDS、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这表明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癌痛可通过降低患者的疼痛及便秘程度,从而改善其心理状况。分析原因可能为,在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充分交流,告知中药止痛散的主要成分、功效等,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例如,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药物内所含的皂苷类物质可透过皮肤刺激穴位,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冰片能有效促使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可提高药物疗效,起到散结化瘀的作用,从而减轻疼痛程度。此外,耳朵是脉络聚集之处,当机体脏腑出现病症时,可通过经络反应到耳郭,并在耳郭相应的部位出现脱屑或压痛,而通过耳穴压豆的方式能促使穴位得到有效刺激,疏通经络,从而调节脏腑功能,改善便秘状况[12]。与此同时,在中药止痛者的穴位贴敷和耳穴压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耐心讲解及指导,可为其树立积极的治疗理念。当机体疼痛程度降低、便秘症状缓解后,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的社会、生理、环境及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辅助治疗癌痛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是因为,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法是将冰片、全蝎、蜈蚣、三七、山慈菇、白芨、重楼及元胡的粉末添加陈醋调制为黏稠状,制作成药饼,贴敷于阿是穴及其他穴位,使药物充分刺激穴位以发挥治疗作用。耳穴压豆能够有效刺激脏腑对应的耳穴,疏通经络,从而调节胃肠道功能,阻止疼痛传入中枢神经,使疼痛及便秘症状得以缓解。另外,在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的同时,护理人员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给予心理干预,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提高其生活质量[13]。
综上所述,中药止痛散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辅以护理能够有效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缓解其便秘程度,改善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