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在行化学治疗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23胡航飞张艳洁苏慧
胡航飞, 张艳洁, 苏慧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内科,江苏 无锡,214062)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发肿瘤,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成为威胁人类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1]。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临床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其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明确效果[2]。绝大部分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伴有不良反应,对其身体机能和心理压力均有一定影响。常规护理以关注疾病症状为主,缺少心理方面的护理[3]。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可使患者纠正错误认知,树立正确的治疗理念。有研究[4]发现,宫颈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接受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于其不良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的改善均有作用。本研究将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行化疗的肺癌患者,以分析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化疗的18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均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 ① 确诊为肺癌[5];② 首次行化疗;③ 预估生存期>6个月;④ 理解能力良好且愿意配合研究;⑤ 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继发性肺癌;② 合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癌细胞转移;③ 病情危重;④ 伴有意识障碍或精神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2组间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饮食均由医院膳食科统一管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干预周期为4周。① 环境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带领其熟悉病区环境,以及基本生活设施的摆放位置等。向患者发放入院手册,告知其在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保证病房通风,病房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② 基础护理: 根据护理风险级别给予患者对应的照护。按时发放口服药,监督患者服用药物,并观察其用药后的反应。③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病情进展,以及化疗方案、化疗的必要性和化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等,及时解答其疑虑,耐心与其沟通。④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告知其积极面对疾病,多向其分享化疗效果理想的案例。根据患者平时的习惯和爱好,可安排有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的活动,如下棋、音乐冥想和散步等,以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
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的护理方案实施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周期为4周。① 第1阶段: 入院1周,主要为认知矫正干预。发放疾病相关知识手册,隔天进行1次面对面知识访谈,全面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时发现其认知误区,引导其积极面对和配合治疗。在患者表现沮丧和恐惧时,及时举出正面的病例,协助其树立治疗信心。② 第2阶段: 入院2~3周,主要为行为训练干预。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调整至舒适角度,集中注意力后闭上眼睛,在肢体和头部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每日进行1次,每次不少于10 min;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深吸气和长吐气为1个循环,5个循环为1组,每日10组。以上训练以患者自身耐受能力进行调整,注意劳逸结合。③ 第3阶段: 出院前1周,主要为巩固干预。护理人员巩固前2个阶段的内容,询问患者疾病相关问题和处理方法,例如“如果在家里出现严重呕吐要怎么处理”“在化疗的哪个阶段可能会食欲变差”“在家里每天要练习多少组深呼吸”等。通过巩固患者及家属的记忆协助其完善出院后的照护计划。
1.3 观察指标
① 免疫指标水平: 采集患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单项琼脂扩散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M、 IgG)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CD4+水平。② 生存质量: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编制的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和肺癌特异性量表(QLQ-LC13)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QLQ-C30包括功能领域(总分60分)、整体生活质量领域(总分14分)和症状领域(总分48分),前2个领域的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高,症状领域得分越高说明不良症状越多;QLQ-LC13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差[6]。③ 心理状态: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7]和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SDS和SAS的标准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抑郁或焦虑情绪越严重。④ 不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患者皮肤黏膜损伤、过敏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间QLQ-C30和QLQ-LC13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4周后,2组QLQ-C30的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领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QLQ-C30的症状领域评分和QLQ-LC13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QLQ-C30和QLQ-LC13评分比较分)
2.2 2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2组间IgM、 IgG、 NK和CD4+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4周后,2组的上述免疫指标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2.3 2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2组间SDS和S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4周后,2组的上述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SDS和SAS评分比较分)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过敏、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皮肤黏膜损伤和肾脏毒性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5。
表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化疗是治疗肺癌的常用手段,化疗方案的制定应根据癌症类型进行相应的调整,小细胞癌通常采用依托泊苷联合铂类药物治疗,鳞癌可选择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药物治疗,腺癌可选择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治疗[9]。化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此外,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10]。常规护理偏重于术后护理和并发症防范等。但肺癌患者受疾病的重大打击,其心理和生理均会产生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也会降低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方云等[11]指出,心理干预对于行化疗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关注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同时,协助其建立正确认知,树立治疗信心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彭巧玲等[12]提出,阶段性认知干预可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增强其治疗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QLQ-C30和QLQ-LC13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阶段性认知干预在第1阶段以健康宣教和认知矫正为主;第2阶段以行为认知为主,在注意劳逸结合的前提下,增加患者的运动量;第3阶段以巩固前两个阶段的内容为主,帮助患者和家属进行知识复盘,并制订院外护理计划,通过这3个阶段的干预,可达到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激发其治疗积极性,提高其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后,观察组的IgM、 IgG、 NK和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免疫指标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后,其运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进而有助于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在比较2组干预4周后的心理状态时发现,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推测与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属于持续性的护理干预行为,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关。观察组过敏、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的原因可能为,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后,对于减轻其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均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