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营养治疗方案结合精细化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23张玉余兰芳顾英
张玉, 余兰芳, 顾英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肿瘤科,江苏 常州,213000)
结直肠癌是原发于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无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诊为痔、血吸虫病或直肠息肉等疾病,当确诊时病情多已进展至中晚期[1]。现阶段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期,但也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及后续耐受性差等问题[2]。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和营养支持治疗对于确保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安全、术后恢复和提高对后续放化疗的耐受性均具有关键作用。常规护理干预及营养治疗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故积极探索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营养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探究规范化营养方案结合精细化护理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及营养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4]中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② 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③ 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5]得分≥4分。排除标准: ① 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 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③ 存在凝血功能异常;④ 局部广泛浸润、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为(52.95±4.16)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9.53±3.15)kg/m2;平均PG-SGA得分为(5.98±1.30)分;直肠癌27例,结肠癌13例;TNM分期 Ⅰ 期7例,Ⅱ 期24例,Ⅲ期9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为(53.38±3.53)岁;平均BMI为(19.62±3.07)kg/m2;平均PG-SGA得分为(6.03±1.15)分;直肠癌25例,结肠癌15例;TNM分期 Ⅰ 期6例,Ⅱ 期23例,Ⅲ 期11例。比较2组的性别、年龄、BMI、 PG-SGA得分、肿瘤类型及TNM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 方法
1.2.1 常规营养治疗及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营养治疗及护理,持续干预至出院。患者入院48 h内,由责任护士收集并统计其一般资料及PG-SGA评分,由主治医师结合临床经验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环境护理及饮食护理等。
1.2.2 规范化营养治疗及精细化护理 观察组给予规范化营养治疗及精细化护理,持续干预至出院,具体如下。
1.2.2.1 规范化营养治疗 ① 由主治医师牵头组建营养管理小组,成员包括责任护士和营养师。② 患者入院48 h内,由责任护士记录其病历资料及PG-SGA评分。③ 由营养师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宣教,内容包括营养支持的途径、个体化营养方案的制定及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④ 卧床患者的非蛋白供给为83.7~104.6 kJ·kg-1·d-1,可下床活动患者的非蛋白供给为104.6~125.5 kJ·kg-1·d-1,其中50%~70%的热量由糖类提供,30%~50%的热量由脂类提供;蛋白供给均为1.0~1.5 g·kg-1·d-1,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⑤ 营养支持途径包括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于肠道功能较好的患者优先给予口服EN制剂治疗;对于因恶心、呕吐等影响摄食的患者给予鼻饲EN治疗;对于EN治疗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及无法留置鼻肠管的患者,视情况给予补充性PN或全胃PN治疗。
1.2.2.2 精细化护理 ① 术前护理: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1 d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根据其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疏导,并向其讲解结直肠癌基础知识、手术流程及术中配合事项等。② 术中护理: 确保手术室安静、清洁,以及温度、湿度适宜;向患者讲解麻醉方法,与患者沟通以减轻其恐惧心理;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在暴露术野的同时注意保暖,建立人工气道,实时监测气囊压力,以及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体征。缝合创口前清点手术使用物品,核查无遗漏后缝合。③ 术后护理: 手术室护士在患者意识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其手术情况,安全护送至病房时与病房护士就患者体征和手术情况做好交接。术后2 d进行巡视,观察患者创口感染、出血及引流管状况,了解其恢复情况,并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2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声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② 术前及术后7 d,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水平。③ 术前及术后7 d,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采用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 IgG、 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CD4+和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④ 出院时,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6]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4个维度(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躯体疼痛)进行评价,各维度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2组营养状况比较
术后7 d,2组的血清ALB、 PAB和TRF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血清ALB、 PAB和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营养状况比较
2.3 2组免疫功能比较
术后7 d,2组的IgA、 IgG和IgM水平,以及CD4+和CD4+/CD8+均较术前升高,CD8+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的IgA、 IgG和IgM水平,以及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免疫功能比较
2.4 2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生存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一种消耗性疾病,癌细胞的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其与正常组织细胞争夺营养,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7]。且结直肠癌是一种肠道上皮细胞病变,患者的肠道吸收能力会下降,可导致其营养不良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影响治疗效果[8]。因此,给予结直肠癌患者恰当的营养治疗及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放化疗耐受性和保证手术成功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规范化营养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7 d的血清ALB、 PAB和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规范化营养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原因主要在于,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规范化营养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的营养需求及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和营养支持途径,促进其营养状况显著好转[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麻醉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规范化营养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究其原因,营养支持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接受规范化营养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好转。且精细化护理在围手术期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病房巡视,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给予其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进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在术后7 d的IgA、 IgG、 IgM水平,以及CD4+、 CD8+和CD4+/CD8+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规范化营养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其原因在于,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经规范化营养治疗后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故其免疫功能也随之改善[11]。此外,出院时,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规范化营养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是由于规范化营养治疗结合精细化护理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缓解了其不良心理情绪,故其生存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12]。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规范化营养治疗方案结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其术后快速恢复,并提升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