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育人功能探析

2022-08-11余育娟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校园文化育人

陈 燕,余育娟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31)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重视强化实践,努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1]。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的类型特点

1.1 社团组织型

这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文化主要有两大类,大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和专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团队。创新创业社团主要是由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一般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社团就开始招新,社团成员主要目标一致,都是对创业有一定的兴趣和想法,想学习创业知识技能。大学生专创团队是具备初步的创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群体二年级以上为主,他们已经接受了一至两年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团队有一定经济投入,能够承担相应的经济风险。这两类文化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大学生经过社团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他们萌发创业的意识和开展创业实践。

1.2 模拟比赛型

这类文化组织方主要是政府、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和相关经融机构,通过组织面向高校全体大学生的赛事,如中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这两类比赛比较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参加。“挑战杯”参与门槛不高,不管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学生都可以参加,但由于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难以在全国大赛上获得好成绩。“互联网+”大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应运而生,“互联网+”致力于服务当地经济,旨在提高质量和效率。

1.3 典型宣传型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来,会定期开展创业典型宣传、交流活动。一是定期邀请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专家、优秀创业校友等进行创业宣讲和分享交流创业经验做法。二是走出去、引进来,派出年青老师学习其他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好的做法合经验,同时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或举办创新创业讲座。三是大学生自主自发组织(创新创业社团、专创团队)开展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沙龙讲座和报告会等,他们充分利用自有的社会资源或者在组织中有创新创业活动行为的人员,针对性、灵活性更强。

1.4 孵化基地型

为了增强创新创业实践的效果,职业院校也在努力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为校内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场所。每个学校的孵化基地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但又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各有不同。在校生的创业项目经过专家评审通过后,被允许进驻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学校对每个孵化项目配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同时孵化基地的运行模式与社会企业相似,但会享受一系列优惠条件,在场地租金、水电费、办公设施等方面学校给予大力支持,这是社会企业所没有的。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以及创业文化自身发展的特征,概括出以上四种类型的高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形态。因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不确定性,它随着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并加以完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文化还会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2 创新创业文化的育人功能

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应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育人体系纳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实现教育效果。加强实践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在励志向上、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报国参军等方面的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和树立典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文化繁荣兴盛[2]。

2.1 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创建良好育人环境氛围

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强,思维上也比较活跃,他们中有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萌生了创业的想法,而在他们创业的道路上最大拦路虎是缺乏创业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高职院校要想实施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在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上加大建设,只有在校园里营造一种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让校园处处体现出创新的优良环境,才能让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成为学生内心真正拥有的东西,提升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2.2 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育人对高职学生尤其重要,而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更是起到了沟通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之间的桥梁作用。高职院校培养适用社会需要的人才,学生获得的知识只有用于实践才是有用的,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不断有创新的元素输入,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也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好认识到社会的需求。

2.3 浓缩的创业精神是推动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的内在动力

创业文化是一种文化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创业行为有关,是人们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学生群体是最具有青春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同时肩负着国家建设和发展,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提高就业质量还需要内在的原动力,创业无疑是一种既能拉动就业又能提高就业质量的一种模式,而创业意识的培育,创业实践的持续性开展,最终落脚点都在于要形成一种校园文化和氛围,成为校园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精神潜移默化着一届届大学生,并内化为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一部分。

2.4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是一个职业对人们行为准则的内在要求。2015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布了《全面推进制造业强国战略文件》,这是中国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高职院校要立足国家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紧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属性,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和素质。高职院校通过创新创业文化的建设、行业企业文化的导入、行业企业最新动向的发布、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企业的文化氛围,引导他们自觉地确立职业目标,积极培养职业兴趣,从而提高职业能力水平,为今后成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创新创业文化推动“三全育人”教育全面改革

3.1 建设促进全员教育

全员育人,就是全员参与教育团队,构建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力的增大,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同时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些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学校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文化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建立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保障体系;父母要从家庭的角度,为孩子的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更多的予以理解和支持;社会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件,社会企业参与到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加大校企合作;学生提高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培养创业意识[3]。

3.2 推动教育全过程

育人的全过程,就是从学生进入大学那一刻起,教育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创新创业活动贯穿高职学生的大学三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很多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意、创业实践、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之间既独立又紧密联系,对学生的创业观、就业观起了很大的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不少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因为课程教学逐渐萌发创业动机,大二的时候开始参加各类比赛从中获取经验,优质项目后期会进入创业实践,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做到自给自足,有的甚至能够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为进入社会夯实基础。

3.3 建设促进全方位素质教育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神的结晶,是大学校园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创新创业文化意识形态在职业院校比较超前,它的核心是开拓创新,需要大学生具备坚强意志力、勇于打破常规的决心以及坦然接受失败的心态,培养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内动力。一方面它有强大的凝聚力,将那些有进取精神的热血青年团聚在一起进行创业实践,带动就业。另一方面,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创新创业文化对个人来说,带来的是更多的创新创意,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交流沟通、语言表达等能力的提升。创新创业文化全面参与到学生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激励学生自强自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实现全方位育人。

4 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文化育人建议

4.1 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树立与校园文化、就业文化并驾齐驱的的文化育人观念

就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否满足社会需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就业质量。就业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正确规划职业、积极寻求合适工作的就业氛围,其出发点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很大变化,现代企业更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4]。高职院校要想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培养出有创新意识、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未来才具备更强的发展动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4.2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高职院校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较少,不少高职院校采取大班授课或慕课学习的方式,不能保证教学质量[5]。要想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必须要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来,学生要按照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取得创新创业课程学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承担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每年必须参加相关的创新创业学习培训。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难度较大,上好课并不容易,很多老师不愿意承担这类课程教学,导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难以正常开展,高职院校可以从课酬绩效上、职称评审上、优秀评选等方面对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进行倾斜,鼓励更多年轻教师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中来。

4.3 把创新精神融入校训进行传承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定位,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浓缩,校训通过对全校师生在行为规范、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引导和要求,潜移默化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所有人。有些高职院校的校训里也有“创新”这个词语,这体现了大学破旧立新、打破常规的精神,但是普遍对创新精神的内涵理解还不够。很多学校仅仅停留在喊口号,能落实到位的少,所以说,一所学校只有正确把握创新精神的内涵并融入校训进行教育,才能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因此,要想真正发挥文化教育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就不能忽视创新创业文化这一载体,文化最终影响是一个人的思想和灵魂,创新创业文化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又推进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教育,充分发挥“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最大作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应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只有把创新的精神融入校训、融入血脉,形成文化的自觉,才能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