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2022-08-04李中举邢志宇唐晓星陈丽丽

健康之友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尿激酶注射用溶栓

侯 峰 李中举 邢志宇 唐晓星 陈丽丽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 吉林 四平 136001)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高发性心血管疾病类型之一,是因冠状动脉突然闭塞致血供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或坏死,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进展速度快等特点,病死、致残风险极高,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多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障碍、心功能衰竭等,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猝死等,生命威胁巨大,需及早开通梗死动脉[1]。尿激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均为临床常用溶栓药物,以往尿激酶应用较广,但无法实现短时间快速开通梗死血管,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具有出血量低、见效快等优势,可将堵塞冠脉有效开通,发挥显著临床疗效[2]。本次研究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样本对象,着重评估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遴选吉林省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0年3月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考“数字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n=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占比22例、18例;年龄线低至40岁、高至76岁,均值(57.36±8.36)岁;病程1-8h,均值(4.52±1.26)h。对照组患者中男女占比21例、19例;年龄线低至42岁、高至78岁,均值(58.48±8.69)岁;病程1-9h,均值(4.67±1.45)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纳入研究对象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相符,且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②发病至入院时间<10d;③年龄介于40-80岁区间;④研究开展前已取得患者知情认同,并充分了解研究内容及所涉风险性;⑤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精神严重失常;②不稳定性心绞痛;③近期出血、外伤、内脏手术;④肝肾功能器质性病变;⑤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⑥心力衰竭;⑦对本次研究药物有禁忌。

1.2方法

两组患者溶栓前均实施阿司匹林(口服,初始剂量300mg,1次/d,之后每日剂量100mg)、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盐类、肝素(静脉注射,剂量最初为4000U,用药2d后维持剂量700-1000U/h)。

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规格:10万单位,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0115,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选择尿激酶150万U混合100ml生理盐水,静滴,在30分钟内完成。

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规格:5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10003,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取20mg混合10ml生理盐水,静滴推注,3分钟内完成,剩余30mg混合生理盐水90ml,用药静滴,30分钟内完成。

1.3观察指标

①溶栓效果:短期内造影剂进入冠脉并完全充盈,最后完全快速清除判定为完全再通;造影剂进入冠脉远端充盈,进入和清除速率均较正常水平低判定为部分再通;冠脉远端无血流及灌注情况判定为无效[3]。再通率=(完全再通+部分再通)/总例数×100%。

②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

③观察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情况,统计总发生率。

④实验室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d后,测定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hs-cTnI)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溶栓效果比较

观察组溶栓总再通率(95.00%)较对照组(80.00%)显著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溶栓效果比较[n/%]

2.2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LVEF、LVESD、LVEDD指标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更高,LVESD、LVEDD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3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率、出血率均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率比较[n/%]

2.4两组CK-MB、hs-cTnI水平比较

两组在治疗后K-MB、hs-cTnI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CK-MB低于对照组,hs-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CK-MB、hs-cTnI水平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严重心脏疾病的一种,其发生与冠脉狭窄或堵塞、心肌血供障碍等有关。该病发生较突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且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造成重大威胁[5]。通过冠脉溶栓治疗可实现梗死血管再灌注,拯救濒死心肌,促使心肌恢复正常功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6]。

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通常静脉溶栓时间越早,患者预后越好,快速溶解血栓,恢复心肌细胞正常血流灌注。

尿激酶为临床常用溶栓药物,通过对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直接作用,促进纤溶酶原催化转化为纤溶酶,进一步对血液中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凝块降解,实现良好溶栓效果[7]。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属于人体尿激酶前体,对纤溶酶合成及活化发挥促进作用,同时诱导尿激酶原转化成尿激酶,有效溶解无活性的纤维蛋白,短时间内促进栓塞血块溶解,有效疏通堵塞血管,促进缺血部位组织恢复正常血流灌注,起到高效溶栓的作用[8]。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溶栓总再通率(95.00%)较对照组(80.00%)显著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率(7.50%vs25.00%)、出血率(5.00%vs20.00%)均更低(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LVEF更高,LVESD、LVEDD更低(P<0.05)。从中发现,尿激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效果均较佳,而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在较短时间内起到有效溶栓作用,恢复血流灌注,进一步保护心肌功能,促进患者心功能较快恢复,实现提高患者预后、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9-10]。

研究提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丧失心肌细胞供血功能,致使细胞坏死,血液中进入K-MB,导致血液中K-MB水平快速上升,在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K-MB水平随之降低,故K-MB是心肌梗死的心肌酶谱标志物[11]。hs-cTnI在早期急性心梗中敏感度高,是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有效反映指标[12]。本次研究结果:两组在治疗后K-MB、hs-cTnI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CK-MB低于对照组,hs-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从中发现,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对提高心功能发挥明显作用,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综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可实现良好的溶栓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预后,控制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更好的保证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尿激酶注射用溶栓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