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本教研中嵌入引导的价值与应用

2022-07-21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幼儿园杜雪鹰

幼儿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园本研讨主持人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幼儿园 杜雪鹰

引导是指引导者通过设计和引导结构化的互动过程,协助一个团队更加有效地交流互动,达成高质量的决策或共识。引导,能够有效调动一群人的积极性、促进高质量合作。

能否把引导这一方法和概念借鉴到幼儿园园本教研之中,借助引导工具流程激发教师内在潜能、催化教师思考、促进教师高质量互动并达成高质量共识?基于这一问题,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厦门市集美幼儿园近两年来在园本教研中尝试嵌入引导的理念和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

笔者下文所讨论的园本教研是由教学副园长发起并组织的、以讨论解决本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交流研讨活动。

1、园本教研中嵌入引导的价值

园本教研发起者对讨论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参与者的主动性和专业素质等,是影响教研过程能否产生高质量互动、达成高质量共识的重要因素。因此,引导在理念和方法/技术上对园本教研的组织、开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从“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唤醒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内驱力

园本教研通常安排在幼儿离园后,大概用时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教研组长每次策划教研活动,都要花费很多的心思与精力。有时教研组长会感到焦虑,这种焦虑不是因为辛苦而是源于教师参与的状态。有的教师参与教研时表现出事不关己、置之度外的状态;有的教师一到互动环节就低头不语……这样“高投入低产出”的研讨效果,究其原因是教研未能唤醒教师参与的内驱力,教师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无法主动思考,更不用说行动与实践。

将引导嵌入园本教研中,教研流程可以设计成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模式:产生兴趣—接收信息—加工处理—得出结论—渴望实践。这种模式,可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

[案例一]针对一些教师提出“不知道如何推进科学区活动”这一问题,教研组策划了“观察、诊断、优化科学区活动”的系列教研活动,并在教研中使用“焦点研讨法”(ORID)的引导方法,尝试将引导的理念嵌入园本教研中。焦点研讨法主要是引导者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大家从事实、感受、诠释、行动四个层次由表及里地深入对话。

表1 焦点研讨法嵌入“观察、诊断、优化科学区活动”系列教研活动

“案例一”的园本教研中,主持人采用引导的理念和方法,在教研前先引导教师意识到科学区活动遇到瓶颈是某一方面出现问题,有效激发参与教研的教师“产生兴趣”。接着,主持人让教师以“诊断者”的身份观察其他班的科学区活动,做到主动“接收信息”。通过自己及年段研讨形成的诊断书,参与教研的教师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持人不断地提出引导式问题,集中大家的智慧“得出结论”。教师在后续的工作中“渴望实践”,将教研收获运用实际教育活动中,真正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对教研内容的认同、理解、记忆十分深刻,教研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二)从“只关注教研内容”转变为“更注重教师体验”,强调现场的价值

过去,我们教研组在组织大教研时一心只盯着“解决的问题”,几个人忙着设计教研流程、收集素材、提炼要点,在忙碌准备的过程中忽略了参与教师的不同需要。每个人都有被关注、尊重的需要。在园本教研中使用引导的方法如引导式调研、视觉海报、环境布局等,可以为教师营造受重视、被尊重的氛围,让主持人和参与的教师感到轻松自在。

引导式调研的方法,可以在教师参与教研的全过程中,让每位教师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并理解教研内容是如何满足自身需求的。

[案例二]教研开始后,陈老师提出:“请大家回想自己在建构班本课程时觉得最难的地方是什么?请大家花五分钟的时间把自己最想在‘如何基于幼儿需求构建班本课程’教研中解决的问题写在便利贴上。”参与教研的教师开始按要求书写自己的的想法。五分钟后,陈老师发出下一个指令:“请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快速交流,并且从大家的问题中挑出本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在各组讨论完毕后,陈老师邀请各组代表将便利贴张贴在白板上,方便大家互相观看。接着,陈老师对便利贴进行快速归类:“幼儿兴趣点多,不知道怎么选择、确定主题?”“不知道如何发现契机生成课程?”“不知道如何根据幼儿已有经验预设主题活动?”……陈老师归类后,打开本次教研流程PPT,现场收集信息,询问教师更侧重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并让所有参与教研的教师用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其中一个问题作为本次教研聚焦问题;其他问题放入“待定区”,可以通过后续园本教研或者园本培训一一解决。在教师独立思考需求、集体分享需求的过程中,团队学习发生了,教师对本次教研内容产生了更多的期待……

“案例二”中陈老师使用的是引导式调研。该方法在教师参与的过程中,让所有教师提出自己的需求,通过小组的汇总,发现原来自己的问题可能也是很多教师的共性问题,同时也通过别人的问题来反思自己。该方法可以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视,从而产生归属感。“我想参加”比“让我参加”的情感体验更能激发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内驱力。

(三)从“冥思苦想方法”转变为“巧用引导技术”,更容易复制和推广

一场高质量、高效能的园本教研需要教研主持人或教研组花费精力去准备、组织和跟踪,但付出与收获有时并不成正比。比如“暖场游戏”,主持人常常纠结选择什么样的游戏才能紧扣教研主题;提出的研讨问题是不是教师需要的;看到教师参加时漫不经心,主持人不免自责自己能力有限;等等。究其原因,教研团队缺乏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引导方法。引导有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注意事项,主持人只要根据流程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就可以了。将引导嵌入园本教研,组织者根据流程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可以达到预期目的,这样的操作容易复制和推广。

表2 不同引导方法操作流程及作用

二、园本教研中嵌入引导的合理应用

引导是将引导做为一种有效调动群体参与的工具或者方法。既然是工具或方法,使用者在使用中就应关注一些细节,合理应用,发挥其最大效能。引导嵌入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教研团队注重反思总结,每次的教研经历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次珍贵的经验积累与提升。

(一)按需设计,方法合理搭配

引导方法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方法都适合每次的教研内容。教研设计者在充分熟悉了解各种引导方法流程、使用注意事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研的内容与特点等选择一两种搭配使用,效果更佳。如教研“如何预设主题活动”时,主持人采用了“入场调查表”的方法:设计问题—选项设计—海报制作—指导教师填表—结果解读,引导教师完成关于预设主题时存在问题解决策略的调查。这一方法有效聚焦教师注意力。参与教研的教师完成调查表后,陆续入座。主持人又采用了“世界咖啡”的方法,引导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桌长定点记录整理,其他的教师以流动的方式在了解别人对该主题预设情况后,再根据自己的经验做补充。两种引导工具的组合,过渡自然,紧扣研讨内容,体现了对教师个体的尊重,同时也加强教师与教师、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链接。

(二)结合实际,空间合理布局

园本教研应根据引导方法的不同考虑场地的大小、布局,不过分追求花哨、形式,而是更侧重实用性与舒适性。如果园所场地小,主持人一定要注意空间的通透性,桌椅不宜太大,甚至少使用,即最大限度地避免空间的封闭感。场地小就不适合采用“世界咖啡”、“视觉探索卡”等方法,更适合采用“焦点研讨法”“入场调研表”等。桌椅摆放也应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合理布局如鱼骨形布局,中间的过道便于主持人移动,和全场每组达到良好互动的氛围。这样的布局适合需要较多互动环节的引导方法。

(三)以人为本,时间合理安排

引导嵌入园本教研的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让参与的教师成为教研的主角。因此组织者在设计流程时应考虑时间的分配,各环节比例适中、不拖沓,活动要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如引导式调研,激发兴趣环节占总时长的10%,小组讨论环节占30~40%,集体呈现环节占20~30%,总结环节10~20%。另外,组织者在设计流程时还应考虑引导嵌入的时机,应该根据现场教师参与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引导方法,而不是机械式、应付式的。

(四)考虑周全,材料合理提供

引导方法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研讨环节共创成果,也可能应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教师积极互动。这些环节需要借助一些材料,如海报纸、便利贴、白板笔、计时器、黑板等。有了充分的物质准备,主持人要考虑:所有的材料是全部摆在桌面上,还是随着环节的需要逐步发放、回收?特别是在倡导环保理念下,可以将大海报纸换成A4纸、将白板笔换成记号笔,讨论结束后拍照,利用希沃助手等软件在大屏幕上呈现,图片可大可小,切换自如。

引导是方法,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叠加、锤炼,方显其可贵。我们将引导嵌入园本教研的尝试,是希望发挥引导的独特的价值,有效激活了团队研讨的内驱力,让教师在研讨过程中不断思考、主动探寻,让整个教研过程生动有趣,使教研活动成了教师期盼而不是抗拒的专业成长平台。

猜你喜欢

园本研讨主持人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主持人语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