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机理探析
2022-07-19佟巧一
佟巧一
【摘要】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产业的发展可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两者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文章主要从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机理分析、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发展;实体经济;增长机理
【中图分类号】F120.3
“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是“十四五”规划中金融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生产主体与经济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下,深度印证了我国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为避免金融资源过度集聚,需深度挖掘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探寻不同发展层面下金融助力经济实体产业发展的实际效能,进一步界定质量发展视域下,不同经济产业链条及其社会发展效能。为此,应深度分析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构建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体系,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实力。
一、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机理分析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发展方向,即便是在当下迅猛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经济产业,其发展效能也建立在实体经济框架之上,通过资源带动与经济整合的形式,分化实体经济[1]。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应建立在实体经济架构之上,找寻实体经济在市场经济规划体系下的发展规律,结合金融发展势态,打造具有稳固根基的发展框架,保证在金融实力增强的前提下,稳固基础实体经济行业,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国际经济发展势态来看,实体经济一直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如果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则在动态性涨幅下,将产生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主要原因是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割裂现象,造成经济系统无法实现良性循环,产生一系列不可规避的金融风险问题。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国家应理清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健全经济发展机制,保证两者之间具有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作用,保障我国经济体系的良性发展。
(二)实体经济体系中金融发展起到的作用
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势态中,金融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较大的份额,且与金融行业相关联的社会产业及各类机构等,均可在金融行业的宏观发展调控下,对不同经济体进行制约与管控[2]。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能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将金融行业作为节点,实现对现有大环境下多元经济体系的转变与支撑。例如,信贷服务、互联网经济服务以及金融经济服务等,通过金融产业的多元化组建与对接,保证在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经由宏观调控制约经济产业呈现的波动问题。但是从实际发展角度来讲,理论支撑点与具体的实践作用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为金融行业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无法维系长时间的助力效果[3]。相关数据表明,金融行业发展初期对国家经济增长起到正向推动的作用,在后期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受金融的支持则逐步衰减。此过程呈现的限制性是为了在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取得均衡效果,且此类均衡模式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在某一方面存在权重比过大的现象,打破金融发展与经济实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则极易引发经济泡沫,重蹈2008年金融危机的覆辙[4]。对此,在后期发展及监管过程中,应进一步强调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服务关系和互助关系,通过政策调整金融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不可脱离实体经济框架,同时也需对各类经济体系起到持续性支撑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效能。
(三)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的经济发展体系与西方發达国家相比,存在落后性特点,主要体现为思想意识不足、监管力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无法对现有实体经济发展起到持续性的推进效果。从金融模式的发展机制讲,受传统金融理念的影响,尽管已经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但是在体系及机制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5],例如,金融服务效果不明显、金融承担风险较大等,其对于实体经济起到的促进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甚至在中小型融资服务过程中,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资金回笼。此外,金融市场各类固定性业务缺乏约束性,无法在现有的经济体系服务之中起到持续性跟进作用,在金融产品方面缺乏创新性。例如,保险行业个性化服务能力较低,且金融市场充斥着大量同质化的金融产品,无法对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而造成服务缺失、经济发展缺位的现象。除此之外,在网络体系的不断发展下,网络金融行业也呈现出野蛮生长的势态,网络金融带来的经济红利,使大部分投资者趋之若鹜[6]。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网络经济体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和认证信息虚假等,增加了不正当得利的现象。同时,互联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耗用了一部分实体经济产业,但是在金融体系之内并不具备实体经济所能承担的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风险,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二、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
1.完善基础信贷结构
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中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工作开展的前提,而金融机构又是实体经济向外延伸的重要基础。金融行业要想得到高速发展,则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体系[7],分析对比金融资源在消耗与利用过程中呈现的经济增收点,制定多元金融需求体系,逐步利用金融产业带动相关的经济产业,提高资金配置效能。
一方面,应加强对信贷服务行业的支持,通过资金项目的融合,打造具有技术产业和各类新兴产业的循环性资金链条,保证融资成本不会受到产业发展的制约,进一步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率,增加各类产业的附加价值,实现以信贷体系助力经济产业的升级。
另一方面,加强对民营经济体系的信贷支撑。从我国经济产业的发展形式而言,民营企业发展相对迟缓,主要是因为融资困难以及既有经济流通性不强。对此,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分化一部分资源,放置于民营经济实体之中[8],通过资金项目的跟进处理,保证民营经济结构在稳固与发展过程中,不会产生更多的风险,然后通过对金融行业的整体把控,进一步调控与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助力其转型及创新。
2.引导金融脱“虚”转“实”
从以往的金融危机发生规律来看,金融市场出现泡沫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加剧了经济运作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问题。对此,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金融发展的宏观调控与微观制约,通过全过程的监管,保证各类资金流向不会脱离实体经济。
(1)针对金融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进行管控
从房地产信贷资金项目的配比额来讲,其存在资金回流慢和信用坍塌的问题,如果大部分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势必引发地产泡沫,加大金融产业风险问题[9]。对此,应结合地区发展模式,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入驻起到遏制作用,避免出现资金支撑偏离的问题。
(2)提高金融内部资金的流通效率
就现有金融机构发展形势而言,货币体系呈现的膨胀性较为明显,特别是在实体经济发展迟缓的大环境下,金融机构也不可避免地将自身业务拓展到管理层面之中。此类资金的定向流通则是在金融体系之中实现内循环,无法将金融行业的发展根植到实体经济之内。对此,在后期推动过程中,应加强对资金以及货币的供给侧调整,在金融与经济发展均衡的态势下,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以及相关银行机构进行监管,起到实际控制的效果,将金融内循环逐步推进到实体经济产业链条之中。
(二)助力现代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
1.发展新兴金融产业
现有的金融行业在发展期间,呈现的新业态形式,恰恰是未来金融发展的主体方向,因为在现有经济实体类产业链条之中要想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必须融合新兴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协同的资金产业链条,在不同区位下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首先,建立并完善科技金融,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相应的经济产业的发展,为相关企业打造更为优质的投资环境,然后以金融服务为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撑载体,设立精准的交易平台,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源融资的持续性。其次,应开通绿色金融服务,现有的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绿色发展战略,打造具有绿色性的信贷服务体系,在金融项目之中通过绿色体系的融入,增加融资渠道。在实体产品的不断延伸下,将金融资金项目流向绿色产业之中,为投资企业提供方向,打造优质的绿色化经济产业链条。
2.加强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融合
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融合,是指在现有的金融服务体系下,利用传统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失衡的风险下起到对冲效果,提高金融的服务效能。在此过程中,可通过科技助推金融企业的完善及创新,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借助金融产品的科技化力量带动相关业务的转型与升级。除此之外,传统金融也可与互联网金融体系进行融合,打造信用等级较高的平台,对各类入驻企业进行资质审核以及数据分析,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
(三)增加直接融资比重
1.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从大部分实体企业的融资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是融资力度不足,这与金融机构的扶持机制具有一定关系,要想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则需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调节作用。例如,针对符合融资需求的各类民营企业,在不同板块上进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上市融资处理。除此之外,加大债券市场的融资力度,通过较大的经济体系抵冲各类信用风险。同时,应拓宽融资渠道。例如,通过企业债、金融票据等进行融资。
2.大力发展要素交易平台
要素交易平台是我国实体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呈现的多要素特征,可为不同资源的对接提供信任载体,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易对接,进一步降低流通成本,同时可以为不同行业资源的交互提供引导。对此,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要素平台的优化及完善,针对不同产业链条,设定具有实体交易功能的市场调节机制。此外,针对各类教育平台进行业务创新,其不仅局限于单一化的产品交易,而且应通過平台的集成功能吸纳更多的交易品种,并借助多元交易方式满足不同行业的发展诉求,提供多层次、多架构的交易服务。
(四)深化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
在现有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要想高质量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则应通过宏观层面规范各类发展行为。应将金融产品以及现有实体经济发展体系作为切入点,进行不同层面的制度与行为创新,保证两者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中,主要是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效能,尽可能满足上下游企业的融资诉求,保证资金的循环利用,提高产品应用的多元性。另一方面,针对整个实体经济产业进行制度方面的创新,主要是以实体角度为切入点,打造具有核心动力特征的新动能产业体系,将各类整合资源进行制度方面的调控与管制,提高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打造多维度的动能产业链条,以提高其应用效能,为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变动提供指导建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金融发展根植于实体经济之上,可为企业融资、市场资源配置、经济体系分配机制等提供支撑点,助力经济体系的稳步发展。对此,未来社会发展中,应继续发挥金融产业的促进作用,将市场经济与民生行业进行关联,稳固国内金融链条,提高基层金融产业及经济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 1]张元阳.金融发展、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 J].区域金融研究,2020(7):34-39.
[ 2]陈芳.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56-59.
[ 3]赵建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J].财富时代,2020(12):15-16.
[ 4]朱宸翰,张博深.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探究[ J].金融经济,2019(4):130-131.
[ 5]郭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J].财会学习,2019(11):210.
[ 6]孙鹏,程春梅.辽宁省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14-17.
[ 7]刘方.浅析金融超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J].福建质量管理,2016(1):123.
[ 8]王敬慧,高文军.双循环背景下山西省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J].今日财富,2021(22):1-3.
[ 9]王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机制初探[ J].今日财富,2017(2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