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为中心”的延时反馈评价
2022-07-17徐亮
徐亮
课堂教学以“学为中心”已经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包括“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其中当堂教学、反馈评价作为“以学定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呢?采用延时反馈不失为重要的教学策略。
延时反馈评价,顾名思义,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回答不予以及时的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时间适当地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和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在学生完成思考过程、获得顿悟之后,教师再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或以小结的方式评价。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游园不值》一诗中,就充分运用了延时反馈评价的教学艺术。窦老師在与学生探究“怜苍苔”的教学环节上,让学生全方位地体验了诗人叶绍翁的“怜”:有学生说不穿布鞋走就是“怜”,因为穿布鞋跟地面的接触面大,此时窦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说穿木屐就是“怜”,因为木屐跟地面接触只有两条线,窦老师竖起了大拇指。又一位学生高高举起了手说,当时的诗人肯定是踮起木屐走路的,这样跟地面的接触只有一点了……窦老师赞许后,示意让这位学生上台表演踮脚走路的样子。我在惊讶于学生的表现时,更为窦老师那独到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试想如果在“木屐”和“布鞋”上及时评价,还会有后来“踮起木屐走路”的创造性思维吗?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反馈都应该延时呢?教师没有适时评价,整堂课会显得拖沓、累赘,学生也会索然无味。为此,教师在实施延时反馈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反馈评价,要重视“全”
作为“先学后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于学生之前的预习情况一定要全面掌握,反馈评价也要全面。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预习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到后续的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如生字词认读,学生共性的错误要出现在黑板上。对概括主要内容等不全的特点,教师要分层次、降梯度地给予提示,这样反馈评价才会事半功倍。
二、课中教学反馈评价,要把握“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作出反馈,对后进生要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学习中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有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同时要引导优秀生积极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广度探索,当然在时间上不能太“纵容”,否则课堂会变成优秀生的课堂了。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难题或不能对已学知识举一反三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启发性的诱导,切忌“冷场”。点拨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使学生积极思维,重燃智慧火花。
三、课尾小结反馈评价,要注意“时”
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往往会对本堂课的学习作一个小结,或者通过课堂练习结束教学,此时的反馈更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感受描写桑娜的心理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渔夫回家后看到两个孩子的心理描写练习:“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忧虑、愁苦。他想 。”虽然这个练习实现了读写结合,但由于临近教学结束,教师没有把控好时间,整堂课拖沓了好几分钟。
总之,合理利用延时反馈评价,做到“课前反馈全面”“课中把控维度”“课尾注意时间”,对于上好每一堂语文课,优化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