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观照下的寓言教学

2022-07-17瞿春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寓言课文

瞿春红

寓言故事以生动活泼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而其中所蕴藏的道理,又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小学正是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教学寓言类课文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故事,洞察其中的道理,还需要立足实际,相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洞察逻辑,在分析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寓言类课文之所以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其故事生动、短小、易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故事中很多的反面形象愚蠢至极,甚至显得有些荒谬。以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为例,有《守株待兔》中为了等待撞死的兔子而放弃种庄稼的宋国农夫,也有《南辕北辙》中认为马匹良好、盘缠充足、车夫技术高超就能到达目的地的楚国人,还有《鹿角和鹿腿》中过于追求外表美丽的鹿。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触及故事的表层,将教学的着力点停留在对故事或者人物的感知层面,就会失去进行深度思维训练的契机。

这些人物或者事情为什么可笑呢?细细研读就不难发现,这些虚构出来的人物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荒谬逻辑,最终做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以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文为例,铁罐之所以目中无人,高高在上,主要就在于它认为只要不会碎就可以永久地存在。殊不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不仅被严重氧化,甚至还被埋在了土中而永不见天日。从当下的思维来审视,铁罐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看到变化的绝对性,而将自己一时的优势看成了永久,即缺乏相应的辩证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编选的课文中的人物,都是因为缺乏辩证思维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笑话。只有想清楚这些人和故事背后所蕴藏的荒唐逻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阅读就不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上,而能够潜入到课文表达的内核之中,从而认识课文的本质。

当然,因学生认知思维能力有限,教師无须从逻辑认知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从感性认知的角度,紧扣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处和出人意料处,以及人物言行所外显出来的可笑点,组织学生在故事情节的浸润下对人物的言行表现进行探究。如教学《守株待兔》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比探究:“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处理?”相机引导学生辨析农夫在自我逻辑下,处理这件事情与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地方。经历了这样的发问与对比,学生发现农夫的可笑点就在于将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当成了必然,将特殊性事情看成了一般性规律。

由此可见,在教学寓言类课文时,教师借助对故事反面角色内在认知逻辑的还原与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看到人物所犯下的错误,还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从而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二、创设情境,在推理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寓言故事是虚构的,但其所指向的本质和要义却在生活中有着较强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目的就在于引发学生思维关联,反照自己的生活实际,起到劝诫他人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守株待兔》自然不是真实的,而是韩非子看到韩王治理国家相对死板,不懂得变通,导致国家实力每况愈下,便创编了这个故事,旨在劝导韩王不能墨守成规。因此,教学寓言故事就需要从作者的视角入手,积极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维浸润在故事语境之中,从而感知语言的劝诫价值,为体悟寓意奠定基础。

如理解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创编剧本,演一演,将故事情节在课堂教学中还原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将教室看成是韩国的宫殿,人物有韩王和韩非子。一开始,以画外音的形式介绍韩王登基以来管理国家的相关制度,铺垫前情。然后,以韩非子的角色来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这一环节重在对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进行检验、回顾和强化,同时也对后续思维的深入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在看到韩王哈哈一笑不以为然时,再相机借助于韩非子的角色,对这个故事加以剖析。这种剖析就不再是教师在教学中布置的硬性任务,而是学生在情境表演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源自于角色内在的需求。在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借助表演中学生所形成的感性经验进行类比链接:对于韩王治理国家来说,《守株待兔》故事中的“株”和“兔”分别是指什么,从而延展寓言故事所关涉的范畴。

借助全新的情境,将寓言故事重新置放在全新的情境之中,在劝诫过程中凸显了寓言的价值,其本质就是运用类比化的推理方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做事不能不劳而获,不能以被动方式等待,更不能将一件偶然间发生的事情视为常态。

三、立足生活,在论证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寓言教学如果不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那么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无论是解读故事,或者是再现情境,最终的归属点都应该是学生当下的生活实际,否则所有的教学都将毫无意义。

如这个单元中“阅读链接”栏目就补充了古代寓言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对于当时战国时期的人来说,旨在说明一旦方向错了,只能越走越远,到达目的地是不可能的,但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说,他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故事已经失去了其科学性。如果只按照故事解读,就背离了寓言故事的文体本质和创作用意,教师应该弃其表象,紧扣学生的生活情境去解读寓言、整合寓言和运用寓言。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是不一样的,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认知经验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教师将寓言的内涵完全灌输给学生,学生就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只能基于现状对教师灌输和告知的结论照单全收,即便理解了也是被动记忆,无法在创造性运用中观照自己的生活。

因此,基于上述两个板块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将故事置放在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进行感知和运用。如《鹿角和鹿腿》虽然描写的是鹿,但在当下生活中,过度关注自己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真正有价值、有作用事物的情况比比皆是。为此,教师就可以相机引导学生思考:“这篇寓言故事真的就仅仅在写鹿吗?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鹿这样的人?你们是否也见过像故事中所描述的现象呢?”此时,学生已经对寓言故事的内容有了较为通透的了解,对故事中角色所犯下的错误也有了较为全面的洞察,因此就能够顺势启用关联性思维,从生活体验中寻找到对应的人物、现象或者事例。很多学生罗列了当下有的人只追求事物的好看,而对其所展现出来的作用始终视而不见。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鼓励学生将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情进行劝说,一方面借助于劝说来巩固学生对道理的习得,另一方面则是提升学生将学习成果巧妙转化为实践运用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尽管学生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捕捉事例和现象,并将学习所得及时、灵活地加以整合运用,其内在的批判性思维也就在运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思维意识中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探究性思考、多维度探究和独立性迁移。因此,在寓言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对语言的体悟中进行洞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借助情境和生活加以扩展和运用,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大洋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批判性寓言课文
时装寓言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