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战和新对策

2022-07-16余平

高考·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挑战高中德育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网络成为人们当今生活和工作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面临着新挑战和新问题,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以认知发展为基础,提升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采取有效的德育措施,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微网络的定义和现状,结合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战,探究基于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对策,培养高中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思想素质,促进高中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新挑战;新对策

微网络是以信息传递平台为基础,以移动终端、计算机为主,以快速、便捷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网络工具。在当前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我国的网民规模大幅度提高,其中青少年占比突出。高中生处于建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面对网络信息的侵蚀,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不能准确分辨网络信息的优劣,出现思想、三观上的认知问题,不利于高中生的可持续健康成长,对高中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因此,高中德育教师应勇于接受微网络时代的新挑战,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微网络带来的德育问题,有效开展高中德育工作,培养高中生的良好道德观念和素养,为学生的德育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微网络的定义和微网络时代的高中德育现状

(一)微网络的定义

微网络是指人们以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云端等信息平台传递信息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微博、微信、QQ等通讯工具,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进行资源的共享。微网络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影响。当代的年轻人对微网络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学生群体成为微网络中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受微网络的影响,高中生具有非常灵活的网络思维和网络交流能力,并对网络综合知识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对微网络的知识学习和技术使用更加熟练、快捷,从而促进当代我国微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进步[1]。

(二)微网络时代的高中德育现状

在微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生有着自主选择信息处理的移动终端类型,具有专属个人的采集、获得、处理工具,例如:智能手机、聊天软件等。据调查发现,微信、微博、QQ的活跃人群集中在中青年年龄阶段,其中有许多用户是高中生。微网络时代的信息普及,不仅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还影响着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利用微网络载体沟通学习问题,建立线上的兴趣爱好小组,并实现意见和建议的交换,拓展了高中生接受德育工作的渠道和来源。

二、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战

(一)高中生对微网络信息缺乏辨别能力

微网络以广泛的流量为基础,涵盖的信息面非常多,涉及热点新闻、时事政治、舆论八卦、明星动态等多方面的内容。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有待发展,对微网络中的信息,不能分辨是非,不能筛选出正向的微网络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导致受形式主义、拜金主义侵蚀,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到高中生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心理懵懂期,对明星八卦有着强烈的情感寄托需求。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明星,追星入迷到废寝忘食的地步,针对明星的私人问题,出现人肉、辱骂、键盘侠等不良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对虚拟网络平台的约束力度不足

当前的微网络时代,信息呈现虚拟化,人们以匿名的方式发布信息和资源,导致相关责任无法彻底追究和落实,形成取证难、上诉难的微网络纠纷现象。高中德育工作受网络信息平台影响,高中生在缺乏相关社会经验的基础上,不能准确排斥不良信息。部分不良平台借助高中生的弱势地位,专门针对青少年设计不良的网站和软件,将高中生作为目标顾客,从高中生对网络的心理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网络搜索痕迹,推荐作业代写、假扮父母代开家长会等服务,影响了学生正确德育观念的树立。当前法律法规对微网络信息的约束力度不足,政府缺乏相关的监管力度,教师没有受到专业的技术培训,缺乏对网络信息平台的约束意识,导致不良网站和软件侵蚀高中生的道德思想,对高中生的道德素养和德育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2]。

三、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对策

(一)提供微网络信息培训,提升德育教师的微网络综合素养

针对教师微网络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的新挑战,学校应注重提升教师的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根据微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教师的微网络素养,应提供高质量的微网络信息培养,从而实现高中德育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传递正确的微网络观念。思想是行为的指明灯,教师的德育行为以正确的微网络应用思想为前提,因此学校应将转变教师的微网络思维为第一位的培训目标。学校邀请微网络领域的专业学者和相关专业性人员,开展正确认识网络的讲座,可以通过现场聆听和互动的方式,也可以利用线上视频、公众号、学习平台等方式,向教师传递正确的网络信息观念,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寒暑假的时间,自主探究当前网络的利与弊。

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微网络应用技术。微网络的信息瞬间万变,德育教师应在第一时间掌握微网络平台动态,应用高中生的德育动态舆论,发挥微网络应用技术的优势,为高中生提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微网络环境。学校应根据德育教師的微网络应用水平,开展定期的网络信息管理培训,通过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提升德育教师的微网络操作技术,在熟练运用网络工具的基础上,利用微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连接点,并分享给学生正向的热点信息,利用真实的案例,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分析信息、看待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3]。例如:学校应引进互联网教学软件系统,根据配套的信息技术操作步骤,开展应用教学软件的相关培训,教师在掌握德育软件系统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白板制作微课、微视频,以真实的德育案例为内容,向学生展示自主制作的微视频,将图片、动画、视频相融合,冲击学生的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创设高效的高中德育课堂。

(二)建设微网络德育平台,强化德育在微网络中的渗透

微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仅有利于人们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还能够加快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丰富人类的信息世界。在当前高中德育工作中,微网络信息的普及导致部分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教师应将微网络信息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抵挡微网络的诱惑,利用微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工作中,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因此,学校应建设微网络德育平台,强化德育在微网络中的渗透,发挥微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开展高中工作[4]。例如:学校设计并推广校学APP,校学APP的内容应涉及短视频、公众号、科普类文章等,学生在校学APP中观看德育教师录制的真实案例,并将抽象的德育理论知识制作成动画的形式,以多元化的形式宣传德育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德育视野,提升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校学APP的科学普及,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下生活,还可以充实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在开展德育教学的基础上,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压力,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在校学APP的设计和开发中,可以开设“德育宣传”模块,通过召集学生自主进行德育案例的分享和文章等,更新学生的德育理念,使得德育策略能够跟进时代的步伐。

(三)通过开展微网络信息培训,提升高中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在当前的德育工作中,以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安全为基础,忽视了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辨别能力,导致学生在接触微网络信息時,沉迷于片面的信息,道德教育受到限制,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德育水平。因此,学校应开展专业的信息筛选培训,在德育课堂中,利用短小精湛的微视频,向学生播放信息的种类和差异性,并教授学生筛选信息的技巧,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辨别信息的真伪,从而推动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微网络信息培训应不局限于学校的德育课堂中,要普及在各个学科的网络教学中,也不仅仅是专业性的网络信息培训,还要包括学生在进行多媒体学习时的网络接触。例如:教师应组织学生学习系统的网络信息辨别培训,利用德育课堂时间,向学生展示有效的课堂资源,摒弃不良的信息。在进行信息辨别时,教师不可以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杜绝学生浏览一切的信息,而应向学生展示不良信息的危害,讲解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的影响,在满足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好奇心的同时,避免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从而提升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具体的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跨学科融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供信息辨别的技巧,从而提升微网络信息的利用效率。除学校和教师提供的微网络信息培训外,学生还应自主辨别网络资源的信息质量,根据自身逐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朴素的信息选择,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微网络信息技术的共同进步和德育水平的共同提升。因此,在高中德育工作中,面临学生对微网络信息缺乏辨别能力的新挑战,学校和教师应开展微网络信息培训,实现跨学科的信息筛选,并加强学生对信息的自主筛选和辨别,从而提升高中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四)加强对微网络信息资源的约束力度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微网络信息的约束应包括对虚拟信息平台的约束和对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约束。在微网络时代,虚拟信息平台针对学生提供服务,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和处罚力度,导致高中生产生不良的道德观念,影响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学习。因此,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虚拟网络平台的监管,尤其是以高中生作为服务对象的平台,设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限制相关虚拟平台的出现,秉承“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理念,对违法违规的虚拟网络平台,加大处罚力度。

例如:国家制定并出台有关微网络的法律,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掌握网络用户的信息资源,对在微网络中出现的侵权事件,必须追究到底,尤其是对躲在键盘里的“网络喷子”,给予一定的人身限制和财产处罚,不能因为微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不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高中德育实践中,教师还应约束学生对微网络信息的沉迷,通过合理限制学生的微网络使用时间、设置专门的未成年网络模式等措施,将学生的微网络信息使用与学生的德育成绩相挂钩。例如:学校限制学生的微网络使用时间,每天的使用时长不超过三十分钟,如果超过时间则扣除学生的德育分,利用约束学生使用的德育方法,减少学生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学校的德育课堂有效性。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约束自身的微网络使用方式,管理自身的网络资源使用行为,对不良的信息资源具有抵抗力,拒绝沉迷明星动态和网络游戏,有效控制自身的微网络信息使用频率,实现德育学习和微网络信息使用的平衡。因此,社会各方均应加强对微网络的约束,大到国家和政府,小到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通过各方面的微网络约束和控制,提升面临微网络新挑战的自信心,加强对微网络信息资源的约束力度,为高中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微网络环境,利用净化网络的多元化措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从而提升高中德育的质量和标准。

结束语

微网络时代的到来,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时代进步的必要路径。微网络时代为高中德育带来了新挑战,也为高中德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高中德育教师应分析微网络的定义和高中德育的现状,结合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战,采取针对性的新对策,通过组织微网络信息培训,提升德育教师的网络信息综合素养,建设微网络德育平台,促使德育在微网络使用中的渗透和开展。通过开展微网络信息培训,提升高中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加强对微网络信息资源的约束力度,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德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建威.“微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9):76.

[2]徐加梅.“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赤子,2020(5):249.

[3]陈广胜.“微网络”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华夏教师,2020(10):91-92.

[4]潘衡.“微网络”时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战和新对策[J].文渊(中学版),2020(5):561.

作者简介:余平(1980— ),女,汉族,湖北天门人,广东省深圳市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中学一级,硕士。研究方向:高中德育教学。

猜你喜欢

新挑战高中德育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和相关对策
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发展历程回顾与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化社会改革阶段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
高中生德育主体意识缺失成因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