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识读”能力的高中山水画鉴赏课教学实践探究
2022-07-16方雅男
摘 要:美术课程是一项以视觉文化为代表的综合学科,其涉及的学科要素较多,在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帮助学生解读绘画、欣赏绘画,并在独立自主的思考中进行美的赏析和判断,从而理解美术课程背后的文化、科学、精神、情感等要素。“图像识读”能力是高中山水画鉴赏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美术能力,“图像识读”能力的发展既体现了山水画鉴赏教学的全方面革新,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知识、文化、艺术等多样的元素进行有效的掌握,从而达到高中山水画鉴赏课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图像识图;高中美术;山水画鉴赏
随着中国教育的多次改革,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核心已经从知识教育,全面迈进到对学生美术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进程中。中国山水画具有十分丰富的意境、思想、情感要素,是浪漫风格的美术表现形式。相对欧美油画的表现形式,中国山水画更突出绘画技巧、意境、创作理念的表达。简单、粗重的几笔勾画中能够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形态、景色和情感思想,因此对山水画的读图、识图,以及准确的评价,也能直接体现鉴赏者的艺术、审美水平。
一、“图像识读”能力概述
(一)对图像的直观描述
图像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元素,使其在人类社会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兼具信息交流情感表达的作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根据一件作品,通过最直观的感受,从图像中列举其中的信息[1]。既是对图像的初步解读,也是对图像中信息的再一次复述,从而为学生提供作品鉴赏的思考方向。
(二)图像深层信息的解析
在高中美术课程的鉴赏过程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對图像深层信息的解析,而这些深层的信息通常与作品创作的环境、文化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在进行图像识读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创作题材、创作思想进行深入的解析。在解析深层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对美术图像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形成具体的鉴赏概念。而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这一步对作品创作的价值,以及背后所包含的文化、艺术、思想有所了解。
(三)作品意义的辩证思考
艺术和文化的交织使每一个表象具有其内在的精神文化要素,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环境的分析和理解,来投射艺术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对作品的意义和隐藏的价值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而学生的辩证性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用客观事实规律的鉴赏态度,融入自身的知识和情感共鸣,从而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意义和思想进行深度的共鸣和掌握[2]。而教师还需要在备课阶段做好视频、故事、背景等辅助鉴赏的手段,使学生能够积极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展开对作品的探索,并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上,获得鉴赏思维、感悟和体验,并达到一定的鉴赏目标。
(四)角色代入下的艺术评价
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体现在学生做出的艺术评价中,而对美术作品的评价方式从内容上来讲,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需要学生根据绘画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感悟和美术学习知识,对图画中所采用的美术技巧、表现形式进行客观评价。第二阶段则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对作品的观察和感悟,进行系统性的统筹并展开思考,站在学生自己的角度上,对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情感、思想内容进行梳理和评价。第三阶段,需要学生条理清晰、客观地阐述作品评价的理由,并在角色代入的情况下,大胆发表自身对美术图像作品的共鸣和感受,以及喜欢哪一个点,如意境、情感等。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学生逐渐通过角色代入的形式,用客观、公正并具有学生自身特点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质量,达到美术鉴赏课堂目标[3]。
二、“图像识读”能力在高中山水画鉴赏课中的应用意义
(一)全新的山水画鉴赏教学设计思路
大部分美术鉴赏课堂中,山水画的鉴赏主要由教师进行鉴赏方式、方法的讲解,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较少。通过“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一步步的课堂引导,让学生进入到欣赏、体验、鉴赏、评价作品的过程中,丰富欣赏山水作品的视角,并让学生能够站在更加深入的角度上去理解和分析其中的艺术、情感、文化要素。对教师来说“图像识读”的教学目标,为教师的课堂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顺应着教学目标,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到山水画的鉴赏状态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兴趣,还能有效深化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并提供更加宽广的艺术、文化教学空间,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文化观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山水画鉴赏教学目标的升华
“图像识读”是一种回归美术鉴赏的教学方式,在进行美术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反复观察美术作品中的细节,在点滴的细节之间进行知识、情感、思想的迁移,并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4]。相对于传统的山水画鉴赏课程来说,“图像知识”重视学生的观察、思考、代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让教师作为引导者、顾问。通过简单的背景、技术介绍,让学生发挥主体思考从而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并与画面和潜藏的信息建立联系,从而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思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进行充分的调动和培养,并实现山水画鉴赏教学目标的升华。同时,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在新课程教学目标中,需要学生掌握作品背后的基础知识,并对其中的创作过程、内容展开合理的分析和鉴赏,从而实现对美术、文化的欣赏和审美,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探索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山水画鉴赏的课程中,“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正好需要学生通过山水画中的细节来欣赏、分析、解读其中的潜在信息,并在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对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进行实践式的充分培养,达到山水画鉴赏课程教学目标的升华。
(三)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现
“图像识读”能力是美术教育中的视觉素养,结合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并通过视觉观察来客观、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事物、景象、符号,并与之展开思想与知识的交流联系。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图像识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效率,既是一种对事物的直观感受,也是通过长期思考、训练下养成的思维、认知习惯。可以说“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教育目标下对美术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形式之一。
三、“图像识读”能力在高中山水画鉴赏课中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信息、多媒体技术下的山水画面解析
中国山水画非常喜欢用静态的画面来描写各种动态的事物,例如:《千里江山图》的鉴赏过程中,通过“丹青千里”MV将“千里江山图”变成动态、活动的视频,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画中的山、水、倒影、波纹、线条、色彩变动等元素在体现山水画技艺灵动、多变、自然的同时,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并产生情感、思想上的触动,使教师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教学计划,对山水画中所表现的技巧、形式、色彩等元素展开进一步的解析,为学生建立明确的鉴赏印象,并以此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深入探索画面外的信息。
(二)“图像识读”下的山水意境体验教学
山水意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课堂气氛、师生交流的好坏,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都会影响学生对山水意境体验,而不同的体验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鉴赏的方向。因此,也可以说山水画中的意境体验是山水画鉴赏课程的教学最大的难点。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山水意境体验,通过画面的解析,有意识并自然地融入山水意境,通过视频、音乐等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山水画意境体验环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形成正确的山水画意境。例如:《寒鸦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和校园中的实际景色,引导学生对比寒冬时节乌鸦在雪天中的飞舞场景,从而对山水画中乌鸦上下翻飞、枝头栖息的形态有更加生动的印象。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望远镜和镜头来观察现实生活中乌鸦的形态,从而体会画中寂静寒冬中,寒鸦打破冷寂场景的意境,提升学生的鉴赏体验。
(三)画面主题教学中的山水画特点重组
山水画与西方画作的创作理念具有较大的不同,山水画中的用色、赋彩、空间、时空、诗词等要素形成了山水鉴赏过程中不同的思考、探索方向。为了提升山水画鉴赏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当使用主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站在特定的角度上,展开山水画鉴赏的探索。一方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山水画某一特点的解析、鉴赏过程中集中精力去探索、体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从而体会到山水国画的博大精深,并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图像识读能力。例如:中国山水画中常用“咫尺之物,写千里之景”,用画面中的留白、倒影、三远等手法,来扩展空间和景色,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绘画中没有的表现形式。如戴进的《洞天问道图》近处植物和逐渐扩散、延续的道路,以及画面中间行走的路人,通过色彩、阴影,以及事物的远近描绘手法,突出画面中的远近景色的不同,近处的幽深,远处的迷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山水画的空间特点展开主题教学,使学生有明确的鉴赏方向,从而掌握正确的山水画法、技艺鉴赏技巧,并对识图、鉴赏的方向有明确的认知。
(四)在线性教学下的鉴赏思路引导
线性教学是探索课堂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在高中山水画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美术鉴赏作为课堂教学主干,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绘画技巧、空间搭配、美术设计、题字、书法等文化要素,为各个鉴赏要点建立相互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发散,从而在强化学生鉴赏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山水画鉴赏思路。比如:通过山水画中的题字、书法要素,让学生进行文字、书法的叙述和实践创作,在审美、鉴赏的同时,完成一个美术作品的实践,从而深化学生的鉴赏体验,使学生的鉴赏过程成为完美、系统的结构,并培养学生综合、系统的鉴赏思维,使学生懂得从什么角度上展开对山水画的进一步探索。例如:王维在山水画创作中,通常使用诗画并重的方式进行创作,对画的鉴赏也不能少了对诗的鉴赏,如《辋川图》描绘了王维的山居生活,通过诗作的描述来凸显出其中的山水景色,用笔十分精妙,而王维的诗作书法和山水画的风格相同,呈现幽深、灵动、怪异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鉴赏山水画的过程中,结合诗作、书法的鉴赏,可以通过多个鉴赏角度,显示出作者的创作技巧,并明确学生的鉴赏思路。
(五)情、景共鸣下的作品意义探索
寄情于景是中國山水画中作画和表现的浪漫情节,通过意境来传递情绪,通过景色来传达作者的美学感受,而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也体现在山水画作品中的情和景之中。从山水画的创作方式上来讲,山水画下笔方式非常写意,通过笔墨的浓淡、轻重来传递丰富的内涵。在鉴赏山水画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代入作者的角度,进行情、景的共鸣,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挖掘作者在写意、下笔过程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手法。对学生的山水画鉴赏态度进行锻炼,并提升学生的山水画欣赏层次,从而展开正确的山水画意义、审美的探索,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例如:《溪山泛舟图》中表现幽静、怡然的山水场景,画面的主视角位于有山有水的山坡上,近处有杨柳、青松,稍远有溪水、小舟,再远些有瀑布和无尽延伸的树木河流,轻松怡然的下笔,无不体现出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色的向往。但是详细看画中树木、小舟,均栩栩如生地将事物细节表现出来,不难体会作者在郊游过程中,对美好山水的热爱。
结束语
“图像识读”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美术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提取和精炼图像等不同渠道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逐步展开对山水画的探索,由浅入深地发现景色、事象表面下所潜藏的信息,进而对山水画展开正确的鉴赏引导。在培养“图像识读”能力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层次性的读图、解图、品图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浪漫却又不失豪放、灵动的文化表现特点进行明确的感知,对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帮助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良好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屠映.基于“图像识读”能力的高中山水画鉴赏课教学实践探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9.
[2]曾洪波.新课标下(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山水画教学的创新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16):25-26.
[3]蒋雯.高中美术山水画鉴赏教学设计方法分析[J].情感读本,2021(14):3.
[4]雷红芳.新课标下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山水画教学的创新研究[J].速度(上旬),2020(10):37.
作者简介:方雅男(1983— ),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