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诗歌教学
2022-07-15林小钦
林小钦
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小学生阅读量尚少,知识面较窄,对于诗歌中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还难以理解和感悟,故很难产生共鸣。教师有意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诗歌。下面笔者以四年级下册《绿》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诗歌教学,提高诗歌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在教学《绿》这篇课文之前,笔者设计了课前的自学卡:1. 利用互联网查阅和搜集有关诗人艾青的资料、《绿》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艾青的其他作品和有关评论,等等。2. 利用互联网搜集带有“绿”字的诗词。
通过资料的查阅和搜集,学生知道了艾青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代表作,还知道艾青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风格相差很大。对于《绿》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学生也有所了解,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
学生对于“绿”字诗词的搜集,更是丰富多彩,积累了许多“绿意盎然”的诗句。在课前导入这个环节,当笔者和学生玩带有“绿”字的飞花令时,一句句古诗从学生的嘴里脱口而出。以下是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令人印象深刻。今天,我们也来一场“飞花令”,老师给的关键字是“绿”,请大家说出带有“绿”字的诗词。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查阅、搜集资料到摘抄积累,再到课堂上的脱口而出,学生已将表现绿色的诗词内化于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提高。
二、信息技术助力品词析句
《绿》这首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体现了“绿”带给人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喜爱与赞美。这首诗表达独特,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在教学前,笔者下载了一些能表现自然界勃勃生机的图片。学生通过画面,走进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例如,诗歌第一节第一句:“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学生比较难理解,当课件出示了一张张绿色的图片之后,学生豁然开朗,明白了这句话是说作者目之所及都是绿的,眼前铺满了绿。当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相关绿色资源的呈现时,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的情境中,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存储的关于自然界的各种绿色的景象。情境的融入实现了生活与诗歌的贯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成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又如,诗歌第四节:“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这里的四个动词“集中”“挤”“重叠”“交叉”表示“绿”存在的不同形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笔者直接呈现了几张图片:有各种绿色汇聚的花圃,有挨挨挤挤的荷叶,有森林里相互缠绕的树木……有了画面的代入,化抽象为直观,学生很快地感受到了“绿”存在的不同形态,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讲解了。此外,笔者还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自己寻找相对应的展现不同程度、不同形态的“绿”的图片。学生对同伴寻找来的图片所展现的“绿”的特征和形态有了争论,并且积极表述了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落实了提升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三、依托信息技术激发联想
《绿》这首诗的第三节:“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风、雨、水、阳光怎么会是绿的呢?这时候,静态的图片已经不足以呈现诗歌的意境了。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张动图:画面是一根根细嫩的柳条在风中摇曳着。看到这美妙的画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妙句随口而出:“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风就是绿的。”接下来,笔者又借助多媒体出示了雨中的荷叶、青山倒映的湖水、阳光照射的森林这三张图片。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课堂上有了生成。
生:一片片碧绿的荷叶被雨水敲打着,青翠欲滴,仿佛把雨水也给染绿了。
生:两岸青山倒映着湖水,这水就是绿的。
生:森林里,阳光透过层层的树叶照射下来,阳光被绿叶染绿了。
信息技术的利用,让原本静态的文字变得灵动起来,视频画面所呈现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彰显了课堂的生机和活力。
四、借助信息技术理解诗歌内涵
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走入诗歌,理解诗人独特的表达呢?朗读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在《绿》这一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笔者播放了自己制作的一个小视频。视频是由自然取景的片段组成的,反映了诗歌每小节的内容,体现了绿的宽广、绿的深浅浓淡、绿的不同形态。视频中有各种绿色的植物,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大自然中一般。就这样,学生眼里看着“绿”,耳朵听着“绿”,心中想着“绿”,大声纵情朗读,读得声情并茂,读出了自己喜歡的绿,读出了绿的活力和生机,读出了诗意盎然的春天。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利用,给诗歌教学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用信息技术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希沃白板5是一个针对信息化教学而设计的互动教学平台,功能强大,形式多样,界面生动活泼,特别是其中的“课堂活动”这个功能,深受教师的喜爱。教师可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课堂活动”,形成有效课堂。
例如,在《绿》这节课的背诵环节,笔者利用“课堂活动”功能设计了一个趣味填空的练习,学生只需要填题目留白的部分,这样就降低了背诵的难度,增添了练习的趣味性。这种练习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为了检测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笔者还把诗歌的各个知识点设计成游戏对抗练习,进行男女生对抗赛。由于游戏趣味性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非常好。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而不是被信息技术“绑架”,在课堂上盲目使用信息技术。如果没有深入严谨的教学设计,那么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就只会流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就会紊乱。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实践、反思,要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设计,从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城东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