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环境下的随班就读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构建探究

2022-07-13李霞

求知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摘 要:融合教育环境下,对随班就读学生同伴关系的有效探究将会给提高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活品质以及学习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更好地培养随班就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奠定理论基础。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开展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工作的有效方法是让其进入普通学校进行随班就读,一方面便于这类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另一方面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基于此,融合教育环境下,如何让随班就读学生与同伴建立积极的关系,需要教育者及学生家长共同深入探讨。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同伴关系;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融合教育环境下小学随班就读学生同伴关系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05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霞(1975—),女,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万里小学。

融合教育理念是倡导让大多数的特殊学生可以就近进入普通班级学习,并能与普通班级学生融洽相处的特殊教育理论。在以往的特殊教育中,相关教育部门会针对特殊学生开设特殊教育学校。因特殊学生的分散性特点,这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遇到较多困难。部分特殊学生经过医学手段的辅助后,可以适应普通班级的学习节奏。为使这一部分学生不再因自身的特殊性而进入特殊学校学习,产生消极情绪,相关教育部门提倡随班就读教育理念,以帮助特殊学生可以和正常学生一样接受教育,重归正常生活,同时引导普通班级的学生接受并理解特殊学生的特殊性,培养关爱之心。融合教育环境下,对随班就读学生同伴关系的深入探究,需要教师就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发现相对有效的、适合的教学手段,助力特殊学生与普通班级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他们在同一个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友爱互助、完成学业。为此,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相关教育理论,明确随班就读学生同伴关系的探究意义,进而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在班级内营造同伴接纳氛围,并与家长同向发力,为随班就读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深入探究教育理论,明确良好同伴关系建立的意义

深入探究教育理论,明确随班就读学生良好同伴关系建立的意义,是融合教育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的前提。一个充满友爱氛围的班级,能使身在其中的学生感到幸福与快乐,从而形成积极上进的心态,正视生活,正视自身。为此,针对在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学生,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环境是基础,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关键,其与同伴关系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自身的生活与就学质量。教师只有明确了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与教育意义后,才能有效助力随班就读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的提升,助力班级学生间的友好关系的建立,推动更多学生积极接纳随班就读的学生,并以善良与友爱之心与其建立同伴关系,以平常之心与其进行交流交往,从而理解并寬容其在生活与学习中因自身特殊情况而产生的行为。与此同时,良好的同伴关系会激发普通班级的学生的同情心,使其正视与随班就读学生间的关系,了解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关心与帮助,使他们获得更多学习与生活技能,获得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例如,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制订不同的培养目标,并重视个性化教育[1]。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和不同残疾程度的随班就读学生,教师需要就其对同伴关系的需求进行分析,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以确保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需求得到满足。针对内向的随班就读学生,教师与普通班级的学生需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与之交往,理解其心理,针对其需求做好主动帮助工作,以此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加强师资建设,确保同伴关系有效改善

融合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普通学校教师配合特殊教育教师完成教学工作,还要做好教育服务,发现随班就读学生的长处并从长处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为此,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需要就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首先,教师要考虑怎样开展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然后,考虑特殊化教学希望达到什么程度;最后考虑如何引导普通班级内的学生与随班就读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找到确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教师就要以自身专业的教育能力和敬业的教学精神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工作[2]。基于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相关的培训与专项教育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随班就读学生的同伴关系得到积极改善。

例如,学校对就近入学的随班就读学生的分配问题以及改革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后,制订科学的教育计划,进而解决师资问题。首先,学校需要重视对本校现有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并定期组织专项研讨座谈会,以便随时跟踪随班就读学生班级中教师的教学态度,并解决其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帮助这些教师学习并掌握更多教学技巧和方法。然后,学校需要确保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能力提升,以专业知识完善班级的教学计划,体现个性化教育,并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最后,学校需要重视优秀教师的培养与招聘,并向上级申请特殊教育专项经费,增加特殊教育辅导教师,从而更好地完成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积极响应要求,营造同伴接纳氛围

融合教育环境下,国家大力倡导特殊学生在住家附近的学校接受教育,并按照自然排班比例进行特殊学生的班级学习安排,使其可以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共同学习与生活。与此同时,国家对学校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教师,助力普通学校教师与特殊教育教师互帮互助,教育班级学生,并在教学中更专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要过多关注学生的特殊性。国家对已经接纳随班就读学生的学校下发各种助学政策。例如,扩大教师招聘渠道,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开设专门的教师培训课程,增加资源教师编制等[3]。这些政策能有效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效果。

对落实政策的过程做好相应的监督,可以确保普通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要求,从而积极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就读工作。当校领导重视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及教学计划时,其领导思想将直接影响随班就读班级教师的教育思想,促使教师积极做好接纳随班就读学生的准备工作,使得随班就读学生来到教室学习时,可以感受到班级中良好的接纳氛围。这样将会有效缓解随班就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在班级中安心学习与生活。例如,教师可以在随班就读学生来班级报到前,与班级学生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就如何与随班就读学生和谐相处、友爱互助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就学生的讨论话题做好引导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接纳氛围。

四、家校同向发力,构建良好同伴关系发展氛围

融合教育环境下,越来越多的随班就读学生参加普通学校的学习与生活。这不仅是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还能有效缓解特殊教育学校的压力,为特殊学生拓宽学习渠道,为其增添新的生活活力。笔者通过多方调查与研究分析,发现一些特殊学生在随班就读的班级中受到热烈欢迎,并且在同学的帮助下与普通班级学生一样正常学习与生活。但笔者也发现还有一部分特殊学生并没有获得良好的随班就读待遇。这并不是说他们单方面受到抵触,而是由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共同影响,导致随班就读学生较难融入普通班级的学习与生活。例如,与普通班级学生的同伴关系较良好的随班就读学生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有积极的心态及其家庭有正能量付出。相关调查报告显示,随班就读学生之所以具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因为其在家庭中得到父母的正面教育较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与良好行为养成的教育指导。这能使他们在与普通班级学生相处时愿意敞开心扉。与此同时,教师会为随班就读学生配备一两名的助学同伴,以便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使其可以顺利跟上教学进度。教师还会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优秀表现以及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进行宣传,将其作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榜样,号召班级学生学习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以此在普通班级学生中树立随班就读学生的威信,确定其是班级一分子的重要地位。在家庭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随班就读学生就能与普通班级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并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改善教养方式,为良好同伴关系的建构奠定基础

无论是普通班级学生还是随班就读学生,其都需要先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再进入学校与其他学生一起接受义务教育。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家庭中接受过正面教育、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以及思想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好,其心态较积极,与班级中的其他学生相处得较为融洽。教养方式融合了家庭的教养行为和教养观念,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尤其是随班就读学生,其若在家庭教育中接受正能量的教育较多,那么其与同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就会更加顺利。

同伴关系的建立是在互相主动交往中形成的,若单方进行努力,一方不予配合,那么将难以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同时也会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和普通班级学生应帮助随班就读学生快速融入班级的学习和生活中。例如,有调查显示,一名随班就读学生从小接受的教养方式是“散养式”家庭教育,从小的认知观念就是吃饱、穿暖、不闯祸。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学生难以步入普通人的生活中,难以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难以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幸福与成就,对外界事物不够关心。为有效避免随班就读学生形成这样的生活观与学习观,家庭必须重视改善教养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为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提升融合理念,提高同伴关系质量

提升融合理念,推动融合教育理念渗入普通班级教师与学生心中,是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同伴关系质量的基础。目前,部分随班就读学生因自身原因而与普通班级学生相处困难,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笔者通过多方调查与分析,发现部分原因是融合理念并没有在普通学校学生中发挥作用,普通学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融合教育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为此,普通学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校园中营造平等融洽的融合教育环境,尊重随班就读学生,用心帮助其快速融入班级学习与生活中。例如,相关部门以学校为基础,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为目的,将融合教育理念通過专题讲座、交流座谈会以及各种教育政策文件等方式进行宣传与落实,从而在普通学校进行有效的融合教育理念渗透,以利于随班就读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构建。

七、改变评价制度,助力同伴关系主动发展

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班级小组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分进行教学评价。随班就读学生加入班级后,其与普通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样需要列入小组总成绩中进行平均分计算,但随班就读学生因特殊性,其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就会明显拉低小组的平均分。这导致部分普通班级学生对随班就读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认为其拖小组后腿,从而对随班就读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做好两方面的教育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评价制度进行优化,为随班就读学生制订适合的评价制度,使其不再因自身的原因导致班级平均分下降,还会因评价制度的合理而使随班就读学生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前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引导教育。评价制度的改变是硬性发展,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此外,在评价制度制订的过程中,为使普通班级学生更愿意接纳随班就读学生,教师可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表现考核实行加分不扣分政策,以帮助随班就读学生更快融入班级学习与生活中。例如,班级中随班就读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考核为加分政策,只要其表现有进步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分。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会积极辅助随班就读学生融入班集体,与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班级学生会真正了解并关心随班就读学生。

总而言之,在融合教育环境下,学校要重视加强师资建设,确保随班就读学生的同伴关系得到有效改善;教师需要深入学习融合教育理念,并积极响应教育要求,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同伴接纳氛围;家长需要积极改善教养方式,为随班就读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构建夯实基础。只有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努力,付出心血,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确保随班就读学生融入正常的学习环境中,有效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张佳薇.随班就读学生的同伴关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王海迪.随班就读学生同伴关系个案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1.

李从军.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学生同伴关系教育工作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9(S1):82-83.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随班就读融合教育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