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野活动探究冶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学
2022-07-04陈晓姗
陈晓姗
[摘要]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综合实践应以“活动探究”为主要样态,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开展“活动探究”的价值基础上,文章以“平行线的性质”为例,探究了基于“活动探究”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学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探究;创新
数学综合实践,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活动探究模式强调:要把数学探究植根于具体的数学活动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内化[1].因此教师进一步优化综合实践教学,基于“活动探究”视角,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为学生的“做”数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效率的提升,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开展“活动探究”的价值
1.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更有效
数学教学样态的选择不能程式化,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最显性的特点是实践性,需要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活动探究”以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有助于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从表层的讲解转向深入,从而使教学效能更高.
2.实践教学主体地位更突出
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是否有效,与学生主体性发挥是否充分直接有关,学生主体性越充分,教学效能越高.“活动探究”不是依靠教师的单向输出,需要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进来,需要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参与动手操作,需要在活动中证实等,从而使实践教学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3.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内容跨度大,综合性强,基于“活动探究”又赋予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更多的生成性[2],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以及较高的数学课堂驾驭能力.常态化探究教学将有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完善自我.
基于“活动探究”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学路径
(一)活动设想
在几何形状知识体系中,平行线学习内容相对简单,难度也相对较低,因其常见性也容易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然而,平行线在几何形状知识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学生要深入学习其他知识,必须要具有扎实的平行线基础.基于平行线知识的基础性特点,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活动探究”内容的选择应透过表象,将平行线的特征、性质作为主要任务.如此,学生才能掌握坚实的平行线知识,为后续角的知识、几何图形的数量关系及位置关系等奠定基础.
(二)活动开展
1.营造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在“活动探究”模式中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十分重要,有效的活动情境不仅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活动探究”热情,而且能够使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转变为“活动探究”的资源.情境创设时,教师应基于“活动探究”的特点,赋予情境以启思性,能够引起学生深度思考.
“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活动探究”情境创设时,我借助生活中管道应用现象短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再根据情境进行问题化转变.
如图1,现有弯形管道ABCD,管道AB与管道CD是平行关系,已知∠ABC=120°,∠BCD应该设计成多大的角?动手做一做,你还有哪些发现?
通过创设的“活动探究”情境,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测量得出∠BCD为60°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探究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得出两条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的结论.然后,我又自然地提出新的问题: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可能是什么关系?
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生活经验被调动起来,对学生活动探究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问题与情境的结合,又较好地借助情境产生的激趣效果,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
2.确定探究主题,明确探究方向
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特点,知识点比较广泛,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设计,探究活动容易出现偏差.主题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探究主题,让学生围绕探究主题开展活动,确保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方向性与活动目的性.
“平行线的性质”一课,主要涉及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基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我确立的探究主题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围绕探究主题和涉及的知识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活动一:作两条平行线AB,CD,再作直线MN与两条平行线相交(如图2),根据所作图形,找出图中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3].
活动二:选择认为最佳的方法,探究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
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由于提炼了明确的探究活动主题,学生活动探究获得明确的方向,活动直接指向平行线性质,探究活动更加高效.
3.制定探究方案,规范探究程序
“活动探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如何保障“活动探究”的目的性,制定探究方案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教师应基于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和目标,对探究程序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探究程序的规范性.活动分组应综合考虑学生意愿和组间均衡性,坚持优劣势互补的原则.在分组基础上,再推选出组长,明确活动分工,给全体学生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
“平行线的性质”一课,我制定了如下探究方案,引导学生有序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作两条平行线°和b,过a,b作直线c(如图3).
(学生自主操作,在学生完成操作基礎上,自然地提出问题)
问题:标出图中所有的角,先猜一猜同位角的数量关系,再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先提出猜想,再操作验证、演示)
严谨规范的探究程序,较好地保障了探究活动的效能,让探究活动紧贴活动目标.
4.组织探究交流,推动探究互动
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活动探究”的效应除需要规范的操作程序外,还应基于学生主体性,给学生创造探究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广泛的互动.探究交流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改变浅尝辄止的做法,让学生的思维获得真正的碰撞.
“平行线的性质”在学生探究交流基础上,我又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通过展示,学生对综合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对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了基本的经验.如活动方法,学生掌握了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度量,二是裁剪.对平行线的性质获得了三种认识,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4].
基于“活动探究”的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教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也越来越广泛.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是促进教学理论、数学知识融合的有效途径,“活动探究”又是实施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如何保障数学探究活动的效能,需要教师优化“活动探究”设计.
1.要善于营造探究情境
数学离不开生活的支持,学生活动探究应建立在生活基础上.本节课教学设计时,紧紧围绕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重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创设探究情境,让探究情境体现出浓浓的生活情味,使学生对数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借助生活的探究情境,再有机地穿插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愿望.借助探究情境产生的驱动力,后续活动探究变得自然而然,从作平行线,标识角,再到猜测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基于猜测探究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探究活动由于获得有效的情绪支持,活动实效性很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体意愿更加显著.
2.要基于学情设计探究活动
“活动探究”需要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建立在主体性基础上.本节课教学时,本文充分考虑学情.基于学生学情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解读并进行优化处理,让数学综合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情高度一致,使之与学生学情相适应.“活动探究”设计与组织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给学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根据切身操作,提出猜想再基于猜想进行探究操作.学生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坚持优劣势互补的原则,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操作活动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借助直观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不断抽象.数与形的有机结合,较好地发展了学生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传统数学课堂模式下,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基于活动探究的数学实践活动进行了理性的回归,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5].数学综合实践教学体现出鲜明的生活气息,思维含量高,充分體现出“生活数学”设计理念,活动中充分体现“学思结合”.探究活动尊重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将之转变为学生活动探究的资源,让数学探究活动有所依托,获得生长点.学生发展为出发点紧紧指向“生活”,源自生活,联系生活,指导生活.通过活动探究,学生数学素养获得真正的发展.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离不开活动探究,其价值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效率,让学生主体性获得真正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数学教育服务与供给能力.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活动探究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基于“活动探究”对综合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基于活动探究构建适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综合实践教学生态,使活动探究成为数学综合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引领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学习中获得自然生长和拔节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常荣.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32):15-16.
[2]饶磊磊.建构主义观点下的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9(08):13+17.
[3]葛松.基于“活动探究”的初中几何教学案例及反思——以“平行线性质”一课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35):34-35.
[4]李小侠.基于“数学活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以“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20(24):68-69.
[5]杨晔.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策略初探——例谈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七巧板》的设计[J].数学之友,2011(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