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背景下课程思政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研究

2022-07-01徐宏杰

科教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勘查思政资源

李 洋,徐宏杰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专业培养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是对高校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各专业教师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特色鲜明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应在尊重教学课程规律的前提下坚持育人导向与价值引领,专业课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进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能力培养与思想引领并举的功能。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教师应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高校专业教育的始末,通过探索课程思政教育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特点有机融合的关键路径,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时代需求、国家需要共系,最终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格局。

1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烃源岩”

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领域内,油气生成的有机质基础是“烃源岩”,它对于油气藏的形成与质量至关重要,与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作用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专业教师不仅承担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而且其一举一动都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大学生,因此专业教师政治素养与格局的提高尤为关键。首先,高校专业教师应正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自觉提高对课程内容建设中课程思政的认知深度。其次,学校应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提升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融入思政元素的积极性。然后,通过集中培训、日常学习等多种途径帮助专业教师掌握思政教育的内容、更新思政教育的理念、提升思政教育的技巧,促使专业教师在能力全面提升的前提下上好课程思政这门课。近年来,由于国际能源需求变化与国家政策导向,加之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与认可不够,转专业率逐年上升。而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的油气行业迎来重要机遇期,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力度迫在眉睫,这就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师资队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特色、充分树立专业自信。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后,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专业领域内国家相关政策布局,并对所在学校的建校历史、特色专业和文化内涵有更深的了解和认知,引领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和行业前景相系,做到知专业、懂专业、爱专业,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后续课程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修。

2 课程体系建设是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高校的思政理论课程是思政教育的排头兵,但这些课程仅在本科教育的前半段开设,所以利用好思政理论课程外的专业课,在专业课中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正是弥补这一现象的有效举措。地球科学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先行者,那些充满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地球科学问题,通过专业教师由浅入深的授课可充分表述地质学的意义与地质工作的崇高,由此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兴趣和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普遍侧重于专业领域相关知识的教授,课程思政的功能难以凸显。因此,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更精准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而言,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堂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名山大川当课堂,上天入地谱华章”,资源勘查工程相关专业课程既需要基础理论讲解,更需要室内实验和野外实习,这就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教师通过名山大川物泽天华的专业知识讲解激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自然世界的探索,通过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品质,以实际行动对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全身心的思想熏陶,实现了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并举,最终实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目的。

3 思政元素探索是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有效途径

高校专业教育应以专业兴趣为导向、人才培养为目标。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强的地球科学专业课程从内容上倾向从客观条件出发力求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在资源勘查工程的课程建设方面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在课程体系中凸显课程思政的引领功能,这就需要专业课程教师从多角度探寻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进一步挖掘自然科学中蕴含的思政内涵,将地质现象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融入课程。专业课程间各有差别,课程思政不能生搬硬套,因课制宜地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背景、课程优势相结合,寻找与专业契合的思政元素。资源勘查工程教学应迎合国家需求和战略导向,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国家资源现状、培养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形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思想觉悟。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为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出一份力、添一片瓦。“双碳”目标的提出正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做出的郑重承诺,资源合理有度的开发和绿色高效的利用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又如,我国得天独厚的地学优势、我国地质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探索都反映了资源勘查工程课程的思政内涵。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地学泰斗李四光在大庆的不懈努力与重大发现、地球物理大家黄大年一生为国奉献、不求名利。将这一位位生动鲜活的楷模、一件件催人奋进的事迹融入课程思政当中,必定会激励新一代青年、新一批地质人迎时代之所急、为国家之所需,立志在资源勘查领域努力奋斗。任何科学理论的出现、发展和成型都必然经历被批判、被怀疑直至最终被认可,地质环境经历沧海桑田的变化,地质现象错综复杂、地质遗迹千丝万缕,引导地质人不断探索前行。自然科学和客观真理的发现、掌握和运用当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要求地质人具备艰苦朴素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服务国家需求的职业视野,因此课程思政在资源勘查工程的教育教学必是关键一环。

4 “双碳”目标引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迎时代所需

科学的进步发展是在时代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学习、工作中一定要把握住方向,将自己置身于时代当中,顺潮流而上、应国家之需,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将自身所学与民族命运相系。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工作,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的最短时间碳减排目标,由此体现了中国的雄心、中国人的决心,也预示着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办大事的恒心。

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可能比理论知识的灌输来得更重要,传道、授业、解惑本该如此。镇守在科研工作前沿阵地的专业教师最能深切感受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兴旺,专业培养自然有责任向资源勘查工程学生普及如今中国地学领域的巨大潜能、国内地学工作者的强大实力以及未来为之努力的前进方向。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但目前我国在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能源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所以,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构建低碳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成为能源行业从业人员工作的当务之急。目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能源供给格局发生变化,能源矿产勘查工作正在深入推进。能源矿产勘查已经向低勘探程度、勘探难度大的新区、新层系、新领域过渡,非常规天然气需求也不断增长。借鉴国外先进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革新我国非常规油气的开采理论、开发适应我国地质条件的机械设备,以尽快实现我国非常规能源的规模量产。

“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为非常规油气提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和机遇,实现非常规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根源上解决人才的问题。由于各区块地质条件差异性较大,目前形成的地质评价、地球物理、钻完井、压裂、排采、地面集输、经济评价等技术无法照搬推广。尤其在强化煤系致密气、页岩气和煤层气“三气”地质与工程一体化评价,寻找与地质“甜点区”相适应的“甜点技术”等方面,反复试验示范,直到“激活”老区、开拓新区,实现高效开发。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并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这些资源勘查开发突破与能源供应转型等需要智力支撑与人才保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应当围绕资源勘查背景、迎合新能源发展的国家战略需求,针对新能源勘探与开发开展专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人是第一位的必备资源,即使再好的顶层设计和要求,如果没有人实实在在去强化落实,都将等于零。因此,迫切需要培养更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大学生。

5 结语

在“双碳”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与时下国家需求有机融合仍在不断探索。专业教师注重自身专业素养和理论更新,充分认识能源结构改变和国家政策引导下对于学生培养方案的创新和示范作用的体现,通过加强师资建设、革新课程系统和深化思政理念等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始末、国家导向引入人才培养,实现传道解惑、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同步,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勘查思政资源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给资源分分类
浅析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资源回收
工程地质勘查的问题
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