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对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患者的影响
2022-06-30马莉
马莉
耳部受损或发生病变可通过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恢复鼓膜的完整性,并提高听力[1-2]。鼓室成形术对患者损伤较小,以清除病变和鼓室重建为目的。该种方式不会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但患者担心手术效果与麻醉风险,仍存在部分负性心理,因此围手术期的干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等较为重要[3-4]。对于传统干预模式而言,其各项措施均为常规化内容,因而无法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5]。在传统干预基础上联合加速康复外科模式成为目前各医院开始采用的配合干预模式,该种模式集多学科于一身,对患者实施较为全面的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干预,可缩短康复进程,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6-7]。本研究将对加速康复外科对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患者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的影响实施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符合接受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标准;自愿接受手术治疗;均为单耳患病。排除标准:无法积极配合完成研究过程;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8~65岁,平均(46.5±3.9)岁;左耳患病25例,右耳患病15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8~66岁,平均(46.9±4.1)岁;左耳患病24例,右耳患病16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执行,且获得患者家属的完全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术前对患者实施常规宣教,术前12 h与术前6 h便需要对患者采取禁食与禁饮措施,进行常规检查与准备;术中对患者体征予以常规观察,术后进行常规的镇痛,并及时应对处理突发情况。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外科:(1)术前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宣教。术前需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宣教,包括麻醉方式、围术期治疗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从而能够提升其了解程度,并消除其负性心理情绪;同时还需要同家属进行积极交流,以获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疏导患者的心理。(2)术前准备。术前需要为患者进行充分准备,于术前1 d晚上使患者服用0.5 g的萘普生缓释胶囊(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018,规格:0.25 g×12粒/板×2板/盒),以进行预防性镇痛;术前8 h使患者禁食固体食物,术前2 h使患者禁饮,但可使其口服300 ml的一次性饮用术能多维饮料。(3)术中干预。术中需对麻醉方案进行优化,可为患者静注40 mg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302,规格:40 mg),以获得加强镇痛的效果;于耳内及耳屏注射全身短效麻醉剂,以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术中需对患者的体温予以密切监测,避免低于36 ℃;对补液量进行监测,以减少晶体液的输入量,并且为患者输入适量的胶体液。(4)术后干预。术后需使患者卧床休息,对其进行心电监护与2 h的吸氧;术后2 h及术后当晚为患者静注40 mg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以预防性镇痛;术后2 h若未发生恶心、呕吐,则可使患者进食适量的流质或软质食物;术后2 h对患者实施雾化吸入,之后可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辅助其进行适当的床下活动,可联合家属共同给予患者心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半年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阈水平变化。(2)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半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依据生活量表(SF-36)进行评估,分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3个部分,每部分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8]。(3)疼痛及舒适度:比较两组术后半年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评分值为0~10分,评分值越高,提示痛感越强;依据Kolcaba舒适量表(GCQ)评估舒适度,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提示舒适度越高[9]。(4)满意度:出院时为两组患者发放自制评估问卷,标准如下:患者完全接受手术与治疗效果,评估分值≥90分,为满意;患者基本上接受手术与治疗效果,评估分值为60~89分,为基本满意;患者无法接受手术与治疗效果,评估分值<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比较
术后半年,观察组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比较[dBHL,(±s)]
表1 两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比较[dBHL,(±s)]
组别 气导听阈 气骨导差术前 术后半年 术前 术后半年对照组(n=40)50.26±7.45 38.95±6.13 33.34±6.65 18.47±3.51观察组(n=40)50.13±7.14 27.54±5.32 33.09±6.39 12.14±3.67 t值 0.080 8.891 0.171 7.883 P值 0.937 0.000 0.864 0.000
2.2 两组疼痛及舒适度比较
术后半年,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疼痛及舒适度比较[分,(±s)]
表2 两组疼痛及舒适度比较[分,(±s)]
组别 VAS评分 GCQ评分对照组(n=40) 1.35±0.48 83.93±9.01观察组(n=40) 0.00±0.00 90.61±8.57 t值 17.676 8.484 P值 0.000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半年,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术前 术后半年 术前 术后半年 术前 术后半年对照组(n=40) 48.52±2.36 62.39±4.08 41.25±2.07 63.57±3.15 56.23±2.48 64.52±3.42观察组(n=40) 48.47±2.21 75.48±5.93 40.98±2.16 79.54±5.14 56.19±3.02 70.14±4.29 t值 0.098 11.502 0.571 16.754 0.065 6.479 P值 0.922 0.000 0.570 0.000 0.949 0.000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于耳部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0]。鼓室成形术可把耳部病变去除,且保留正常健康组织,同时重建听力结构,该方法不会对耳乳突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因患者缺少对手术的了解,会出现一定的负性心理,进而影响治疗与预后。通过相关研究显示,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良好的干预配合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应激反应,并提升预后质量[11-12]。通过临床统计与观察发现,在常规干预模式中,因各项措施均为常规性内容,从而距离预期的康复目标较远。
加速康复外科成为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干预模式。该模式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主要包括优化术前健康状况、术中优化麻醉方案与保温、术后多模式联合镇痛等内容。通过术前为患者充分讲解健康宣教,可使其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及术后的镇痛方式等内容,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可顺利实施手术[13]。在常规的干预模式中,术前12 h与术前6 h便需要对患者采取禁食与禁饮措施,较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情况,而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中,术前2 h使患者补充多维饮料,可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产生,确保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并可在术后尽早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以提升其舒适度[14]。疼痛主要源自耳内镜下自体耳屏软骨的切口痛,通过术中的浸润麻醉与术后服用相应的镇痛药物,将按需镇痛更改为按时镇痛,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最终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15]。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采取加速康复外科后,术后半年,观察组气导听阈、气骨导差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Q评分与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种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给予观察组术后药物镇痛及联合家属共同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疼痛评分。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加速康复外科对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患者听力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影响,不仅可改善其听力,同时能够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舒适度,可作为首选的配合干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