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
2022-06-30钟海林
钟海林
女性进行自然分娩时会出现子宫收缩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且疼痛会越来越剧烈,在一定程度上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一定的影响。临床一般选择持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模式进行分娩镇痛,使产妇进行顺利分娩,CEI模式是将药物持续缓慢释放至硬膜外腔,具有平稳的镇痛效果,但CEI模式药物扩散受限,释放药物的速度较慢,镇痛起效时间长且能力有限[1]。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es,PIEB)通过一定压力可使局麻药在硬膜外腔充分扩散,或许能提高镇痛效果。鉴于此,本文纳入63例孕妇,旨在探讨PIEB技术与CEI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计算机分组法将兴宁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10月-2020年5月进行分娩的63例孕妇分为常规组(n=31,分娩镇痛中给予CEI模式麻醉)和试验组(n=32,分娩镇痛中给予PIEB技术麻醉)。纳入标准:足月单胎妊娠[2];麻醉分级Ⅰ、Ⅱ级;未发生子痫前期、前置胎盘等情况。排除标准:其他脏器病变;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子宫收缩异常。常规组,年龄23~32岁,平均(27.14±4.06)岁;孕周38~41周,平均(39.43±0.56)周;ASA分级:Ⅰ级、Ⅱ级分别17、14例。试验组,年龄22~32岁,平均(26.30±3.2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45±1.13)周;ASA分级:Ⅰ级、Ⅱ级分别15、17例。患者及家属签署各项同意书。
1.2 方法
镇痛前开放静脉通路,静滴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88)10 ml/kg,监测心率、血压、胎心等情况,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消毒铺巾,左侧位,行硬膜外穿刺(L2~3间隙),穿刺完成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给予1.0%盐酸利多卡因(上海浦津林州制药;国药准字H41022244;5 ml∶0.1 g)3 ml,给予患者 0.4 μg/ml舒芬太尼(IDT Biologika GmbH;注册证号 H20100123 ;1 ml∶50 μg)4 ml和 0.125%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齐鲁制药;国药准字H20052716 ;10 ml∶75 mg)4 ml,配制镇痛泵(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50 μg和0.75%盐酸罗哌卡因10 ml与89 ml生理盐水混合均匀)。
常规组给予CEI模式镇痛。连接CEI镇痛泵(河南驼人医疗器械;型号:TR-10-100),初始给药15 min后,背景灌输量维持4 ml/h,确保给药速度为 0.07 ml/min,PECA 8 ml,锁定时间 30 min,限量 32 ml/h。
试验组给予PIEB模式镇痛。初始给药60 min后给予PIEB模式镇痛,连接PIEB镇痛泵(河南驼人医疗器械;型号:TR-5-350),背景输注剂量为 10 ml/h,给药速度为 6 ml/min,1 h 给药 1 次,PECA 8 ml,锁定时间 30 min,限量 32 ml/h。胎儿娩出后2 h停止给药,拔除硬膜外导管,并观察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VAS分值、应激指标水平、分娩结局及新生儿情况。(1)分娩结局:观察两组阴道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情况。(2)两组不同时间点VAS分值:依据文献[3]VAS评分评估镇痛前、用药后30 min、宫口全开时及胎儿娩出时的疼痛情况,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3)应激指标:于宫口开至3 cm和胎儿娩出时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醛固酮(ALD),正常值:30~180 ng/L,去甲肾上腺素(NE)正常值:15~475 ng/L。(4)新生儿情况:选择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出生5 min后身体状况,总分为10分,<8分表示有窒息情况,>8分为正常[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试验组分娩结局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例(%)]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分值比较
试验组与常规组镇痛前VAS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后30 min、宫口全开时、胎儿娩出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分值比较[分,(±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VAS分值比较[分,(±s)]
*与本组镇痛前比较,P<0.05。
组别 镇痛前 用药后30 min 宫口全开时 胎儿娩出时试验组(n=31) 8.50±1.22 1.56±0.44* 1.63±0.24 1.84±0.57*常规组(n=27) 8.54±1.20 1.85±0.54* 2.11±0.65 2.62±0.81*t值 0.131 2.333 3.864 4.408 P值 0.896 0.023 <0.001 <0.001
2.3 两组宫口开至3 cm、胎儿娩出时的应激指标比较
宫口开至3 cm时,两组ALD、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试验组ALD、NE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宫口开至3 cm、胎儿娩出时的应激指标比较[ng/L,(±s)]
表3 两组宫口开至3 cm、胎儿娩出时的应激指标比较[ng/L,(±s)]
*与本组宫口开至3 cm时比较,P<0.05。
组别 ALD NE宫口开至3 cm时 胎儿娩出时 宫口开至3 cm时 胎儿娩出时试验组(n=31) 216.41±31.20 112.32±23.54* 609.84±64.30 394.25±49.40*常规组(n=27) 220.43±30.15 134.71±21.65* 607.53±63.10 424.24±47.66*t值 0.520 3.931 0.144 2.452 P值 0.605 <0.001 0.886 0.017
2.4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为(8.97±0.68)分,与常规组的(8.94±0.63)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7,P=0.070)。
3 讨论
分娩疼痛会导致产妇紧张,还会升高血压,增加耗氧量,影响宫缩,威胁母婴安全[5]。临床常采用CEI模式连续输注镇痛药物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但CEI模式药物容易在硬膜外腔扩散受限,镇痛效果欠佳,无法有效降低应激指标水平[6-8]。PIEB是一种连续给药模式,药物输注压力高于CEI模式,期望能使药物分散均匀,提高镇痛效果,降低应激指标水平。
镇痛药物罗哌卡因通过阻滞感觉神经活动发挥镇痛作用;舒芬太尼主要作用于脊髓相关阿片受体,达到镇痛效果[9-10]。CEI模式是借助微量输液泵往硬膜外腔输注药物,在单位时间内匀速用药,阻断信号传导,镇痛作用持续。PIEB是指通过较高的注射压力,能快速释放固定剂量的麻醉药物至硬膜外间隙,阻滞感觉神经,阻断疼痛信息传入发挥镇痛作用[11-12]。
分娩疼痛是一种接近极限的疼痛,随着产程进展疼痛会逐渐加剧,甚至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13]。试验组用药后30 min、宫口全开时、胎儿娩出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说明与CEI模式相比,PIEB技术在分娩镇痛中可降低VAS分值,减轻疼痛。因为PIEB技术通过给予较高的注射压力可使药物在硬膜外腔广泛均匀分布,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减轻疼痛。
分娩时出现的疼痛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刺激,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释放ALD、NE,导致组织器官出现缺血情况[14]。胎儿娩出时,试验组ALD、NE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与CEI模式相比,PIEB技术在分娩镇痛中可降低应激指标水平。说明与CEI模式相比,PIEB技术在分娩镇痛中可降低应激指标水平,减轻疼痛。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CEI模式首剂效应消失,阻滞平面消退,镇痛效果无法达到预期,难以有效降低应激指标水平。PIEB通过模仿手推式给药的压力及速度往硬膜外腔输送药物,硬膜外间隙中药物均匀扩散,增大药物扩散范围,药物能进入脊髓前端和侧孔,与导致疼痛的脊神经根充分接触,以及增加麻醉平面,使阻滞更全面,有效减少交感神经传导,降低应激指标水平。
试验组分娩结局优于常规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EI模式与PIEB技术在分娩镇痛中对新生儿情况的影响一致,但PIEB技术可改善分娩结局。因为PIEB拥有较高注射压力,使药物通过硬膜外导管前段和侧孔迅速注入硬膜外腔,使其扩散至脊神经根处,保证感觉阻滞的完善程度,使宫颈和盆地肌肉松弛,利于胎头下降,从而减少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情况[15]。由于PIEB技术和CEI模式均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不良反应少,因此CEI模式与PIEB技术在分娩镇痛中对新生儿情况的影响一致。
综上所述,PIEB技术和CEI模式在分娩镇痛中对新生儿情况的影响一致,但PIEB技术可降低VAS分值,减轻疼痛,下调应激指标水平和改善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