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氏推揉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效果

2022-06-29郭凯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杨氏模量膜炎冲击波

郭凯

足底筋膜炎属于足部疾病,为造成足跟痛的常见因素,患者主要症状为足跟部疼痛不适,运动过度、步行、长期站立为常见诱因[1]。有研究表明,足底筋膜炎的发病率超过10.7%,且足部疾病患者中超过14.5%的患者患有足底筋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鉴于足底筋膜炎严重的危害,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重要,其中冲击波治疗临床应用广泛,虽然能够改善病情,但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随着石氏推揉手法的应用,发现其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够促进足部功能恢复,深受医师青睐。但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效果评价仍缺乏确切指标,而弹性超声对其治疗的评价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良好的稳定性,则可以应用弹性超声对治疗效果准确的评估。本研究通过对新泰市人民医院2019年3-12月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采取石氏推揉手法治疗,并应用弹性超声评价其治疗效果,探究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3-12月收治的足底筋膜炎患者80例。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3]《足跟痛症的防治》中关于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VAS评分>3分;(3)经X线片确定无跟骨骨刺;(4)对石氏推揉手法无抵触感。排除标准:(1)疼痛持续时间少于3个月;(2)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胆;(3)精神疾病;(4)依从性较低。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7岁,平均(45.5±21.5)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5~66岁,平均(45.5±20.5)岁。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且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冲击波治疗:医用气动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5~10 Hz,2.5~4 bar,冲击2 000次,选取足底筋膜及局部阿是穴为靶点。3 次/d,连续治疗15 d。

1.2.2 研究组 石氏推揉手法:调整患者体位,使患者保持仰卧状态,指导患者深呼吸,放松身心。(1)整体放松,以滚法、拿法按摩下肢后侧肌肉,主要作用部位包括跟腱、小腿三头肌。(2)局部手法,以推法松懈足底筋膜局部肌肉,捋顺筋膜,随后以推揉法推、揉、点、按跟骨结节周围阿是穴,行筋膜痛点释放,以患者耐受为度,切忌暴力。(3)再次放松下肢后侧肌肉群,叩击足跟处。15 min/次,3 次/d,连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值范围0~10分,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数越高疼痛越强烈[4]。(2)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足底筋膜杨氏模量、足底筋膜厚度。弹性超声检测:采用GE Logiq 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探头频率8~15 MHz。调整患者体位,使患者保持俯卧体位,足部保持垂悬状态。探头行纵切扫描,分析足底筋膜内部回声、边界,于患者足底放置探头,取样框位于跖筋膜止点处,结合视觉指标调整探头,需超过3个压缩-减压循环,于跟骨止点测量杨氏模量、筋膜厚度。(3)治疗效果:显效: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减轻,足底痛点有所改善,行走无困难;有效:局部肿胀、疼痛减轻,足底痛点有所改善,疼痛稍减,行走仍有困难;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院通过SPSS 21.0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0) 7.01±1.05 2.15±0.68对照组(n=40) 7.03±1.04 3.59±0.79 t值 0.086 8.737 P值 0.932 0.001

2.2 两组足底筋膜杨氏模量、筋膜厚度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足底筋膜杨氏模量显著大于对照组,足底筋膜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足底筋膜杨氏模量、筋膜厚度比较(±s)

组别 足底筋膜杨氏模量(kPa) 足底筋膜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0)41.59±5.73 58.75±6.45 3.91±1.02 2.71±0.92对照组(n=40)41.62±5.88 54.41±6.29 3.92±1.04 3.13±0.94 t值 0.023 3.047 0.043 2.020 P值 0.982 0.003 0.966 0.047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足底筋膜炎又称跖筋膜炎,属于跟痛症的一种,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疼痛与不适,疼痛范围由跟骨前下方内侧向足底扩展,晨起时疼痛明显,在行走过程中有所缓解,但是在剧烈运动及连续运动后又加重。足底筋膜炎是引起足跟痛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较高,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诱发,长期穿高鞋者、长跑爱好者及军人等是本病的高发人群,而40~60岁年龄段人群的诱发风险最高[5]。各种因素引起筋不柔、骨不正,随着时间推移,便可造成筋出槽、骨错缝,进而诱发足底筋膜炎。虽然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方式多样,包括针刀、针灸、冲击波治疗等,大多选择抗炎药物外加外部的物理治疗相结合以缓解疼痛,治疗周期较长、起效慢等特点,但对治疗效果的评价仍缺乏确切的指标,难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6]。因此,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不仅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病情,还需要准确地评估其治疗效果,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从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恢复。

在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治疗中,通常采取冲击波治疗,其具有无创、易操作等优点,相较于常规治疗,冲击波是通过止痛效应,机械压力效应对足底筋膜炎产生治疗效果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局部疼痛,同时减小足底筋膜厚度,提升足踝功能[7]。但冲击波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冲击波治疗起效较慢,短期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冲击波治疗需要设置合理的频率,不同频率可导致疗效差异。王颖颖等[8]研究显示,冲击波治疗中,频率设置为5~10 Hz的短期治疗效果显著,若频率设置不合理,不仅会引起二次损伤,并发症诱发风险也相对较高,影响患者预后。而石氏推揉手法主要通过按压、推揉等方式放松筋肉组织,松懈粘连,且治疗中产生热量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局部致痛因子、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疼痛显著缓解。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石氏推揉手法确实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其能够提升局部痛阈,以达到止痛的效果。而在对足底筋膜炎的治疗效果评价中,临床仍缺乏确切、可量化的评价指标。许磊等[9]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虽然能够测量足底筋膜厚度,评估肌肉骨骼系统,但无法提供足底筋膜的弹性特征。随着临床研究发现,弹性超声在足底筋膜炎疗效评价中体现了良好的敏感性、稳定性,则可采取弹性超声评价治疗效果[10]。弹性超声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其弹性图像评分直观、标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通常情况下,随着治疗的进行,足底筋膜厚度会逐渐减小,但部分患者应用二维超声难以发现足底筋膜厚度的变化,而足底筋膜生物学功能与其弹性关联紧密,这便体现了弹性超声的价值。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的足底筋膜杨氏模量显著大于对照组,足底筋膜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吴国昊等[11]分别对两组36例患者采取石氏推揉手法治疗、冲击波治疗后,应用弹性超声评价,发现接受石氏推揉手法治疗的患者的足底筋膜杨氏模量更大,足底筋膜厚度更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足底筋膜炎发生与“筋”“骨”,肾主骨,肝主筋,筋附着于骨,肝肾亏虚,血不养筋,跌扑劳伤均可导致骨不正、筋不柔,日久不愈而发为本病。因此治疗上主张以正骨理筋为主,对主要是石氏推揉手法更加准确、灵活,治疗期间与患者交流,能够准确地找出病灶,推、揉手法结合,能够显著改善病情,且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更高[12]。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弹性越强,则足底筋膜杨氏模量越大,而足底筋膜厚度逐渐减小,通过弹性超声检测,能够展现足底筋膜的力学特征、形态学特征,敏感性较高,还能够准确反映足底筋膜杨氏模量、足底筋膜厚度的变化,为临床对足底筋膜炎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且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治疗中,相较于冲击波治疗,石氏推揉手法能够显著缓解疼痛,应用弹性超声显示患者治疗后的足底筋膜杨氏模量、足底筋膜厚度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杨氏模量膜炎冲击波
杨氏模量微观表征新方法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拉伸法测金属钢丝杨氏弹性模量优缺点探究
剪切波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正常双肾弹性测定
基于三点支撑法镁合金刚度特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