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药罐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2-06-29冯妹娇牛鹏俞云姣孔凡成
冯妹娇 牛鹏 俞云姣 孔凡成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起病急、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恢复慢等特点[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及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因高血压、冠心病等诱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断增加[2]。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本病属中医学“中风”范畴[3]。中医学认为“内虚邪中”乃主要病机,患者年老体弱,正气自虚,则无力运血,脑脉瘀滞,乃发病。中医学治疗本病善从大局出发,辨证施治,大多收获颇丰[4]。但当前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药罐疗法治疗本病的报道还较为少见,本研究旨在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药罐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飨同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阳春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20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文献[5]《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标准,分型符合文献[6]《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虚血瘀型标准;②住院时间>14 d。(2)排除标准:①大面积脑梗死(多脑叶急性梗死),伴意识障碍;②脑出血,3个月内发生过严重出血或有出血倾向;③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伴有肿瘤、精神疾病、心房颤动,发病前有外伤史;④月经期、哺乳期、妊娠期妇女;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⑥无法打开口腔,或病情危重插管不能观察到舌象;⑦厌服中药,施罐区域有皮肤破损或感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中医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44~82岁,平均(58.71±6.43)岁;病程0.5~7 h,平均(2.31±0.41)h。中医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45~80岁,平均(59.10±6.82)岁;病程0.5~7.5 h,平均(2.37±0.45)h。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针对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调脂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给予降压治疗,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给予降糖治疗,积极改善患者微循环,纠正电解质紊乱与维持电解质平衡等。中医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罐疗法治疗。补阳还五汤:黄芪30 g,当归尾 6 g,赤芍5 g,地龙3 g,川芎3 g,红花3 g,桃仁3 g。气虚甚者加党参15 g,言语不利加郁金、石菖蒲各10 g,阴虚风动加天麻、钩藤各10 g,肢体麻木加木瓜、伸筋草各15 g。由药剂科统一煎制,1剂/d,早晚温服或鼻饲。药罐疗法:摆好体位,取双侧肩井、外关、三阴交、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取出中药(透骨草、桂枝等)浸煮后的药竹罐紧扣在患者上述腧穴上,留罐10 min即可起之,1次/d。
两组均开展为期14 d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疗效。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功能评分)下降≥90%,生活能力状态(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评分下降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评分下降18%~45%;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功能评分增加[7]。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2)神经功能:治疗前1 d与治疗后3个月采用文献[8]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42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3)预后情况: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进行评价,评级分0~6级,0~2级为预后良好,3~6级为预后不良[9]。优良率=(0级+1级+2级)/总例数×100%。(4)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疹、腹泻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中医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比较
治疗后3个月,中医组mRS分级优于对照组,mRS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中医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n=100) 17.44±3.29 11.26±2.43 15.110 0.000中医组(n=100) 17.58±3.84 7.61±1.53 23.117 0.000 t值 0.277 12.711 P值 0.782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3例、皮疹2例,发生率5.00%(5/100);中医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腹泻3例,发生率6.00%(6/1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756)。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并无直接或间接病名,现代医家根据其临床表现归为“中风”范畴,《金匮要略》首先提出中风的病名,对其病因病机持“内虚邪中”之说[10]。现代中医学认为本病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11]。阳春市属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喀斯特地貌地带,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云雾山脉及天露山脉的中段与河尾山的八甲大山之间,易受寒湿之气,一旦正气亏损,加之外邪诱发,经络闭阻,以致气血不畅,筋脉失养。故治法应补血、活血、扶正、益气。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mRS分级、mRS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药罐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常规疗法的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梁春玲等[12-13]研究报道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所谓气虚属脾,血虚属肝,方用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入肝祛瘀活血,再加地龙活血通络,共为补气活血通络之剂。而中风后患者常伴有忧思郁怒、情绪低落、焦虑自卑等情志,以致肝郁气滞,与痰瘀互为因果,可加重病情。用川芎,可共奏活血祛瘀、解郁通络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所含的生物碱川芎嗪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缺氧及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地龙含有蚓激酶,能激活纤溶酶原,使纤维蛋白溶解,延长凝血时间,有溶栓、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黄芪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对血压亦有双向调节作用,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14]。药罐疗法是火罐疗法的延伸,使用充满药气的竹罐吸附在腧穴上,可促进机体气血通畅。药气通过肌肤的吸收、渗透及中药和穴位的作用结合,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15]。使用的腧穴三阴交为肝、肾、脾三经交会穴,外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两穴一阳一阴,一上一下,一升一降,相互依赖,相互为用,阴阳协调。足三里是胃下合穴,主调胃气,肩井为胆经要穴,两穴合用,可益气补血,相互调解制约,共凑益气扶正、疏经通络之效。气虚血瘀型中风,通过补阳还五汤加减与药罐疗法联合使用,益气扶正、活血化瘀效果更强,内外结合,更能促进中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药罐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较常规疗法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