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影响*
2022-06-29何荣龙黄海翔邹信明
何荣龙 黄海翔 邹信明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为外界暴力作用于胸腰椎椎体后所致的楔形变[1]。骨质疏松症为骨代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绝经期女性及老年男性人群[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愈演愈烈,老年人成为多种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3]。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更是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常见病症类型[4]。经皮椎体成形术为该病症的常用治疗手段,其所获得的临床效果获得了患者的一致认可[5]。然而,传统穿刺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大,术后骨水泥渗透率相对较高,越发难以满足临床所需。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法为传统穿刺方法的革新,能够快速靶向穿刺至靶点且骨水泥注射弥散方向可动态调整,使得整个手术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故本研究对此展开深入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阳春市中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且均为单节段病变,具有经皮椎体成形术指征;(2)手术耐受性好且认知功能良好,能够配合问卷调查。排除标准:(1)合并终末期恶性肿瘤,预期生存周期<3个月;(2)压缩超过2/3(含)或者是陈旧性骨折;(3)骨密度检查提示无骨质疏松症。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59~77岁,平均(64.23±2.07)岁;病变椎体分布:T10~1220例,L1~530例;致伤原因:跌倒伤32例,高空坠落15例,交通事故3例;病程:10 h~10 d,平均(5.85±1.02)d。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4.32±2.11)岁;病变椎体分布:T10~1222例,L1~528例;致伤原因:跌倒伤35例,高空坠落13例,交通事故2例;病程:8 h~10 d,平均(5.93±1.0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如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借助C型臂X线机准确定位病变节段,0.5%~1%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52)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采取传统直开口穿刺针穿刺法,于棘突旁2.5 cm左右处刺入穿刺针,C型臂X线机辅助下预定穿刺针针头位于椎弓根,利用锤子稍稍用力将穿刺针穿入后协助患者改为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调整进针深度,使得穿刺针头端位于椎体靶点,位置理想后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变硬后拔除穿刺针。观察组采取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法,逐次穿刺皮肤及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感受到落空感后利用5 ml注射器通过空气阻力消失法确定穿刺针是否进入硬脊膜外腔。穿刺位置不变,针体则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90°,促使其斜面朝向患者的头侧,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变硬后拔除穿刺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后3个月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影像学指标(病变椎体相对高度、局部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术后1个月渗透+术后1~2个月渗透+术后2~3个月渗透)/总例数×100%。疼痛评分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总分10分,分值越高痛感越强烈[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定,总分50分,分值越高功能障碍越明显[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以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以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水泥注入量(ml)对照组(n=50) 38.85±2.15 5.25±0.85 4.10±0.30观察组(n=50) 34.70±2.20 3.75±0.60 3.05±0.25 t值 9.540 10.194 19.013 P值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
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
2.3 两组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术前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术后1周、3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分,(±s)]
表3 两组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分,(±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与本组术后1周比较,P<0.05。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3个月对照组(n=50) 7.11±1.05 2.42±0.28* 1.59±0.30*# 32.37±1.43 14.28±1.22* 8.57±1.03*#观察组(n=50) 7.07±1.11 1.64±0.25* 0.87±0.15*# 32.40±1.51 10.97±1.19* 4.23±1.01*#t值 0.185 14.693 15.179 0.102 13.733 21.273 P值 0.854 <0.001 <0.001 0.919 <0.001 <0.001组别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2.4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病变椎体相对高度、局部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两组病变椎体相对高度、局部Cobb角均较本组术前改善,且观察组病变椎体相对高度高于对照组,局部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与本组术后1周比较,P<0.05。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3个月对照组(n=50) 18.78±1.92 20.89±1.07* 23.51±1.12*# 19.27±1.23 18.35±1.02* 16.59±1.01*#观察组(n=50) 18.81±1.95 23.43±1.18* 26.29±1.31*# 19.25±1.25 17.25±1.08* 14.77±1.13*#t值 0.078 11.275 11.406 0.081 5.236 8.491 P值 0.938 <0.001 <0.001 0.936 <0.001 <0.001组别 病变椎体相对高度(mm) 局部Cobb角(°)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态势,我国此类患者数量超过7 000万,且由其所致的骨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故被医学界称之为“静悄悄的杀手”[8]。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脊柱骨折的常见类型,其中尤以第11、12胸椎,第1、2腰椎最为多见[9]。老年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使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10]。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中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最常用的术式,但传统穿刺方法却暴露出骨水泥渗透率较高的不足,而骨水泥渗透又会对脊髓形成压迫,甚至是诱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故提高手术安全性成为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11]。
本研究中术后1周、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病变椎体相对高度高于对照组,局部Cobb角小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结果提示,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可以进一步提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之所以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佳,总结原因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斜面穿刺针斜向开口,可调节穿刺方向、角度,实现快速靶向穿刺至靶点,且在注射骨水泥过程中可调整控制骨水泥的注射弥散方向,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提高了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12]。传统直开口穿刺针穿刺法进针方向和角度及骨水泥弥散方向无法控制,术中操作时往往需要反复多次调整才能够顺利穿刺至靶点,无形之中延长了手术所需时间且加大了局部组织受到的损伤,造成术后疼痛程度更为明显,而疼痛为限制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因素,此点成为影响其临床疗效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法学习周期短,医师稍加培训即可以掌握操作要领,使其在二线城市及有能力的基层医院中具有广阔的推广使用前景。
综上所述,斜面穿刺针靶向穿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