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362 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2022-06-29李文超李森浩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牙列上颌前牙

林 杨, 田 媛, 李文超, 俎 威, 李森浩

(1.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牙槽外科,2.种植科;3.内蒙古口腔颅颌面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赤峰 024005)

多生牙(supernumerary teeth)是指超出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也被称为额外牙,是最常见的牙发育异常之一。 目前,多生牙的病因学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学者提出各种假设来解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牙蕾二分学说、牙板过度活跃学说、返祖现象、遗传因素等[1-4]。 多生牙最常发生于上颌前牙区[5],常导致恒牙阻生、邻牙异位萌出、错颌畸形、囊肿等并发症,患者常因此就诊。 多生牙在乳牙列中发病率为0.3%~0.8%,恒牙列中为1.5%~3.5%[6-7]。锥形束CT(CBCT)能够准确诊断和定位多生牙[8]。 为此,我们利用CBCT 对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作一回顾性研究,探讨多生牙的流行病学、临床和三维CBCT 影像学特征,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及预防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研究对2016 年1 月—2020 年12 月间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行CBCT 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在4 555 例患者中,经过CBCT 检查,共发现362 例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患者,总共488 颗多生牙。 其中男性268 例,女性94 例,年龄4~69 岁,平均年龄(19.01±6.36)岁。

根据年龄将多生牙患者分为3 组。 A 组(乳牙列):<6 岁;B 组 (混合牙列):6~12 岁;C 组 (恒牙列):>12 岁。

1.2 CBCT 观察及测量指标

1.2.1 患者性别、 年龄、 多生牙数目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及多生牙数目。

1.2.2 多生牙与相对邻牙的位置关系 根据多生牙大部分牙体组织或全部牙冠及部分牙根所处位置,将相邻恒牙位置关系作为参考,分为13 牙、13-12 间、12 牙、12-11 间、11 牙、中线、21 牙、21-22 间、22 牙、22-23 间、23 牙、共11 个位点(图1、2)。

图1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详细位置分区Figure 1 Detailed distribution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n the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1.2.3 多生牙的萌出情况 根据多生牙是否突破黏膜分为萌出、埋伏。

1.2.4 多生牙的形态 根据多生牙发育形态分为锥型、结节型、牙型、牙瘤型。

1.2.5 多生牙的方向 根据多生牙的冠根方向可分为倒置、正位、唇腭向及近远中向。

1.2.6 多生牙相对牙列的位置 多生牙相对牙列的位置包括唇侧、腭侧、牙列内。

1.2.7 多生牙与切牙管的关系 根据切牙管骨壁是否完整判断多生牙是否累及切牙管。

图2 CBCT 示上颌前牙区不同位置的多生牙Figure 2 CBCT images exhibiting different locations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n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1.2.8 多生牙的长度 由同一位医师通过CBCT 自带软件测量牙齿最大轴径,测量3 次取平均值。

1.2.9 继发影响 多生牙的继发影响包括恒牙延迟萌出、恒牙阻生、邻牙牙根的吸收或异常发育、邻牙异位萌出、囊肿、上颌中缝位置的牙列间隙、突入鼻腔。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表示, 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组内差异用LSD 进行两两比较。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多生牙数目分析

362 例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患者年龄为4~69 岁,其中B、C 组占多数, 分别为197 例 (54.42%)和157 例(43.37%)。男女比例为2.85:1。362 例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患者中, 有1 颗和2 颗多生牙的患者分别为242 例(66.85%)、116 例(32.04%),少数患者有3 颗或4 颗多生牙(图3)。

图3 CBCT 示上颌前牙区2~4 颗多生牙Figure 3 CBCT images exhibiting 2-4 supernumerary teeth in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2.2 多生牙的详细位置分区

上颌前牙区不同位置多生牙发生率不同,488 颗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大多位于21 区(37.91%),其次为11 区(34.43%)和中线区(20.08%)。 详见表1。

表1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详细位置分布情况分析Table 1 The analysis of the detailed distribution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n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2.3 多生牙的萌出情况

488 颗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中,357 颗位于骨下埋伏阻生(73.16%),137 颗已破龈萌出(26.84%)。随着年龄的增长,上颌前牙区多生牙骨下或黏膜下埋伏阻生数量显著多于萌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4 多生牙与切牙管的关系

488 颗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中,121 颗已累及切牙管(图4),占比24.80%。 A、B、C 3 组与切牙管的关系略有不同,B 组多生牙累及切牙管的数量占比较多,为70 颗(24.31%),与A 组相比具有随年龄增长而随之增加的趋势(表2)。

图4 CBCT 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进入切牙管Figure 4 CBCT images exhibiting supernumerary teeth entered into the canalis incisivus

表2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不同年龄段萌出情况及其与切牙管的关系[n(%)]Table 2 Eruption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n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among different ag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analis incisivus[n(%)]

2.5 多生牙形态、方向及相对于牙列的位置

488 颗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中, 形态多数为锥形(88.73%),其次为结节形(7.38%)、牙形(2.66%)和牙瘤形(1.23%)。 多生牙方向以正位最多(37.14%),其次为倒置位(36.72%)和唇腭向(15.14%),近远中向最少(11.00%)。 多生牙相对牙列的位置以位于牙列腭侧最多(79.92%),其次为位于牙列内(17.83%),位于牙列颊侧最少(2.25%)。

2.6 多生牙的长度

482 颗多生牙(除6 例牙瘤型)长度为4.40~-21.02 mm,平均长度为11.69 mm,A、B、C 3 组多生牙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显著长于C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3 组上颌前牙区多生牙长度分析Table 3 The analysis of the length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n the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among three groups

2.7 继发影响

488 颗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中除167 颗(34.22%)无临床并发症发生,其余均已产生继发症状,甚至有2~3 种并发症同时出现。 其中邻牙异位萌出发生率最高(20.49%),其次为上颌中缝位置的牙列间隙(18.85%)、多生牙突入鼻腔(13.11%,图5A—C)、恒牙阻生(11.27%)、恒牙延迟萌出(4.71%)、囊肿(3.28%,图5D—F),邻牙牙根吸收或异常发育(1.84%)相对少见。

图5 CBCT 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继发影响Figure 5 CBCT images exhibiting secondary complications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n maxillary anterior region

3 讨论

多生牙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存在一定的地域和种族特点。 目前,众多研究表明,多生牙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存在较大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发生率为7.95%, 恒牙列发生率较其他地区多生牙发病率高[9-10]。可能存在2 个方面的原因:①赤峰地区为蒙汉聚居地,是否与少数民族基因环境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②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CBCT 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来源于我院口腔影像科,并非是对特定人群的普遍调查,患者可能是由于多生牙萌出或出现继发症状而就诊,或是检查其他疾病而偶然发现,这无疑提高了多生牙的检出率。 因此,对于多生牙发生率还需要进行广泛调研,但就目前的检查技术手段而言,因辐射剂量、伦理等问题,很难得到确切的多生牙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在各年龄段发病率有较大差异,半数以上多生牙患者在混合牙列期就诊,这与赵君等[11]的结果相近。多生牙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2.85∶1,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5,11-12]。大量的研究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多为单侧发生, 其次为双侧同时发生,3 颗以上少见,与本研究结果一致[5,13-16]。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常发生于上颌中线及双侧上颌中切牙区域, 总占比为92.42%,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似[4-5,11,14,16]。 本研究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多为锥形,方向以正位最多,多位于牙列腭侧,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5,10-11,16-19]。 本研究488 颗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中,有357 颗(73.16%)位于骨下或黏膜下埋伏阻生,且恒牙期患者多生牙埋伏阻生数量显著多于萌出数,可能与患者替牙期已就诊并已拔除萌出的多生牙有关。埋伏阻生的多生牙中有24.80%已累及切牙管,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累及切牙管的数量随之增加,这可能与多生牙方向及牙根发育有关。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患者主要的就诊原因有错颌畸形、囊肿、牙根吸收等,多生牙导致的并发症与多生牙的位置、方向、体积有关。 本研究中,65.78%的多生牙患者出现继发影响,以邻牙异位萌出发生率最高(20.49%),其次为上颌中缝位置的牙列间隙(18.85%),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一致[11,14,20]。

多生牙的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它的位置、形态及继发影响,对已经引起临床症状的多生牙应及时拔除,可替代缺失恒牙的多生牙可考虑保留,未引起临床症状的多生牙应待相邻恒牙根发育完全后拔除[4,21-2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内蒙古赤峰地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旨在为本地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CBCT 能够准确分析多生牙的位置、继发影响并预测手术难度与风险,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随着影像学和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的应用,精准定位下微创拔除多生牙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牙列上颌前牙
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侧第二磨牙正锁牙合上颌后牙与上颌窦底关系的研究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的M—LF托槽与MBT自锁托槽在排齐整平阶段上颌牙弓宽度变化的对比研究
使用上颌合垫附前牙区螺旋扩大器式活动矫正器解除乳前牙反合病例一列
玻璃纤维桩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