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研究*

2022-06-25张玉辛戴心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7期
关键词:学习投入混合学习教学行为

张玉辛 戴心来

摘  要  大学生学习投入是提升其学习成效的重要保障,而教师教学行为无疑是影响学习投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混合学习成为当前教育变革新常态的背景下,深入探究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问题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以教学临场感理论为指导,开展教学设计与组织、促进对话、直接指导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与大学生学习投入之间关系的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行为对学习投入的行为、认知和情感各个维度均有显著预测作用,促进对话行为能够显著预测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水平,教学评价行为对学生的行为投入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据此提出三点研究启示,即增强教学设计的精准性、强化对学生引导与激励、完善绩效评价,以促进大学生学习投入,有效增强混合学习效果。

关键词  学习投入;教学行为;混合学习;大学生;教学临场感;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7-0022-06

0  引言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学习研究和教育实践领域关注的核心问题,学习投入作为提升学习成效的重要保障,其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者或从学生角度如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等,或从学校环境如学习氛围、学校制度等,以及从教师角度如教学风格、师生交互等,开展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探究。其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教育变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落实,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会对学生诸如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等产生显性影响,也对其思维和素养的提升产生隐性影响,成为影响学习投入的一个关键因素。但目前研究大多基于在线学习或传统课堂的学习环境,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度推进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混合学习正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探究新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即开展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学行为与学习投入间的关系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利用回归分析对教学行为如何影响学习投入、其影响程度以及所影响学习投入的具体维度进行深入探究,揭示教师行为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影响机制,从而为提升大学生混合学习成效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1  文献研究

1.1  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教学行为通常指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1],其研究起源于学者Kratz所制定的优秀教师特征量表,旨在为学校培育优秀教师以及改进其教学行为提供参考。经过多年探索,研究者已从初期只关注教师的外显特征与教学结果间的关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构成等方面逐渐深入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教学有效性研究[2-3]。而伴随在线学习的蓬勃发展,远程教育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为深入探讨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学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前混合学习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主要强调将在线学习的优势与传统课堂学习的优势相结合,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习方式进行有机融合。混合学习研究初期多重视技术层面,如混合学习环境构建与资源配置,但随着对混合学习效果的重视,研究逐渐聚焦于混合学习的教学设计及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而教师的教学行为无疑是混合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学生学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临场感是混合学习环境下较常用于指导教学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来自加拿大学者Anderson T等[4]提出的探究社区理论。其中教学临场感是该理论的核心要素,指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设计、促进和指导,目的是实现学习者富有个人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学习效果。它包括三种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组织、直接指导和促进对话。目前,教学临场感模型已被应用于一些系统的评价研究中,如用以评价计算机会议系统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网络课程论坛中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乃至拓展到整个网络课程的研究之中[4-6]。学者Shea P等[7]在研究中发现教学临场感也体现于教师评价与反馈过程中,于是为充分理解和评估在线课程的教学临场感,他们对原理论框架进行改编,增加第四个行为维度即教学评价,并据此开展教学临场感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研究。王广新等[6]借鉴Shea P等人的教学临场感调查问卷,开展网络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临场感实证研究,分析学生的教学临场感水平与其自我报告的学习绩效间的影响关系,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提供依据。

本文关于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以教学临场感理论为基本研究框架,同时考虑所实施的课程特点及大学生学习状况评价的需要,将围绕教学设计与组织、直接指导、促进对话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开展探究。

1.2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投入研究

投入作为组织行为学中的概念,主要指个体投入群体活动时的一种状态。学习投入是投入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其最早提出者Schaufeli W B等[8]将其界定为一种与学习相关的积极、饱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形成如任务时间理论、学习卷入理论、参与认同模型等一些经典的学习投入理论或模型。其中Fredricks J A等[9]提出由行为、认知和情感投入三个维度构成的投入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理论框架。如美国学习投入中心据此框架构建学习投入量表,对中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学习投入水平进行测评[10]。我国学者杨立军等[11]利用汉化版的大学生投入度调查(NSSE)量表,开展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维度的分析,以考察我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现状。针对混合学习环境,周媛等[12]通过对学生行为、认知和情感投入的测量,分析不同学习活动对学习投入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促进学生的混合学习投入效果提出有效措施。马婧等[13]基于该学习投入理论,提出混合教学活动设计的八个重要原则,并据此开展以提高学生学习投入为核心的混合学习活动设计。

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投入高对于促进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就至关重要。因此,有关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其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无疑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基于绩效的教学模型也较早地提出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学行为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进而对学习绩效产生影响[14]。国内学者赵辉等[15]从学生视角出发,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不同维度对学生主动性学习投入、规则性学习投入以及课堂学习收获的影响。刘斌等[16]研究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师支持行为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发现自主支持行为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力最大,并提出促进在线学习投入的相关措施。

综上所述,虽已有研究指出教师行为对学习投入具有影响,但研究环境大多基于在线学习环境或传统教学课堂,对于混合学习环境的研究目前较缺乏,且教学行为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影响关系到底如何,具体影响学习投入的哪些维度,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以揭示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为提高高校混合学习质量提供借鉴。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情境

本研究以某师范大学的一门师范生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为研究情境,该课程以超星学习通 为线上学习环境,线下教学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机房开展混合学习。课前,教师设计多项学习活动,并将文本、视频等学习资源及活动安排等信息发送到学习平台上,以便学生开展在线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直接指导、促进对话等教学行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课后,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的统计数据监测学生作业提交、单元测试及小组作品完成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

2.2  研究模型

混合学习可以有机统整在线学习与课堂面授学习的优势,有助于学生自主控制学习的时空与路径,也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与同伴交互,因此深得大学生的青睐;但同时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在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相混合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准备、实施及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行为都出现新变化,从而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度。通过上述文献梳理以及专家访谈,本文提出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学行为对学习投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相关变量说明如下。

本研究的自变量是教学行为。其中,教学设计与组织反映课程开始前教师的教学准备,混合学习包含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双重活动,使教学设计组织更具挑战性,需要更全面地考虑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设置课程内容、安排学习活动、规划任务时间以及制定评价量规等,尤其学习活动需要被清楚地结构化,相关信息更加明确和透明地传递给学生;直接指导主要指教师的课堂直接讲授与指导,强调课程重难点问题的讲解,并关注学生课前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解答,即不仅呈现内容和问题,还要诊断误解与需求,纠正学生错误认知,帮助其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对话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互动交流,从而促使其主动构建知识,如认可学生的课程参与、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出启发性问题以激发讨论等;教学评价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反馈与评价,包括课前自主学习、参与讨论活动、完成作业任务等。混合学习环境下的评价反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面授课堂的及时反馈,在线平台针对性的评价反馈,等等。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学习投入。其中,行为投入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互以及小组协作。混合学习环境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机会。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混合学习中的多样化交流工具以及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交流讨论与协作,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在线交流工具与教师讨论课程相关内容或建立学习共同体,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在面对面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或小组协作。认知投入主要强调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在混合学习环境的支持下,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教师传递的相关信息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初步认知,在课程中通过交流互动完成对知识的应用与创造、评价等更为高级的认知活动,以及使用策略进行自我调节。情感投入强调学生对于混合学习的兴趣、热情以及认同感。学生利用混合学习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以及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教师在合适时机所给予的情感支持以及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产生对课程以及同伴之间的认同感。

2.3  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的主体由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投入两部分组成,均参考已有文献中的成熟量表,如前者主要以美国学者Shea P等[7]基于教学临场感开发的量表,以及兰国帅所编制的中文版探究社区量表中的教学临场感部分作为问卷改编的基础,后者主要借鉴马婧等[13]构建的混合学习环境下学习投入的调查量表进行编写,同时邀请三名硕士研究生对量表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对原始问卷项目的删减、测试及修订,并邀请两名专家进行审阅以保证量表的内容效度,最终保留教学行为15个题项以及学习投入20个题项。其中教学行为包括教学设计与组织三题项、直接指导三题项、促进对话五题项和教学评价四题项,学习投入包括行为投入九题项、认知投入五题项和情感投入六题项。所有测量指标均按李克特5点计分。

2.4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以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涵盖的专业包括音乐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学、学前教育、美术学等。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发放与回收,共回收问卷246份,获取有效问卷207份,有效率达84.1%。

3  数据分析

3.1  信效度分析

经测量,教学行为问卷中教学设计与组织行为、直接指导、促进对话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以及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37,0.928,0.916,0.903,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ν=3.578,NFI=0.897,RMSEA=0.079,RFI=0.864,IFI=0.909,CFI=0.909)均达到模型的适配标准,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学生学习投入问卷中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及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73,0.865,0.833,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ν=3.328,NFI=0.887,RMSEA=0.056,RFI=0.871,IFI=0.916,CFI=0.918)均达到模型的适配标准,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3.2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方法。本研究利用SPSS 26.0采用积差相关分析法对教学行为和学习投入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相关系数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各变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教师教学行为各维度与学生学习投入各维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3.3  回归分析

研究使用SPSS 26.0软件,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直接指导、促进对话和教学评价四种行为为自变量,以学生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式,分析出对学习投入各维度最具影响力的教学行为,如表2所示(经分析,直接指导对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没有产生影响,相当于无关变量,不进行分析)。

表2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学生行为投入最具显著预测力的是教师的教学评价(β=0.439,P<0.001)和教学设计与组织(β=0.397,P<0.001),这两个预测变量和因变量行为投入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650,表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教学设计与组织行为共同解释了行为投入总变异量的65%,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其显著预测变量。这意味着教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安排学习活动并提供及时的反馈与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课堂交互,主动投入学习活动。

表2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β=0.476,P<0.001)和促进对话(β=0.343,P<0.001)最能够显著预测学生的认知投入,这两个预测变量与学生认知投入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623,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和促进对话行为共同解释了学生认知投入总变异量的62.3%,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其显著预测变量。这意味着教师对学习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与组织、吸引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互动交流,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

表2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β=0.489,P<0.001)和促进对话(β=0.352,P<0.001)同样也能显著预测学生的情感投入,这两个预测变量与学生情感投入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657,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和促进对话行为共同解释了学生情感投入总变异量的65.7%,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其显著预测变量。这意味着学生对混合学习的兴趣、热情等依赖于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安排、学习氛围的营造等。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得到教学行为对学习投入的影响路径模型,如图2所示,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够显著预测学生学习投入的各个维度,其中对情感投入预测值最高达0.489,认知投入次之为0.476,行为投入最小为0.397;促进对话能显著预测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分别为0.343和0.352,情感投入略高;教学评价能够显著预测学生的行为投入,预测值为0.439。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4.1.1  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行为能够显著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行为、认知和情感投入各个维度

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安排结构化的学习活动,并将课程概要、学习任务和要求等信息明确传递,则学生即可依据任务要求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被精准设计的学习内容及讨论活动所吸引,极大激发学习热情,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有利于完成对知识的综合与创造等更为高级的认知。

4.1.2  促进对话能够显著影响学生的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

在混合教学环境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帮促者,通过营造对话氛围、创设合理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其利用已有认知结构建立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分享观念,进行知识的碰撞,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课堂中的问题引导、观点分享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学习活动。

4.1.3  教学评价能够显著影响学生的行为投入

通常学生基于学业考核压力会格外关注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获得更好的评价以及考核成绩,他们会根据教师的反馈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对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监督与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调节与跟进学习任务,并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而对讨论话题及作业任务的反馈评价会进一步促进学生与同伴间的交流协作,明晰个人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加大行为投入,而且针对性更强。

4.2  研究启示

教师教学行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理解教学行为各子维度对学习投入在行为、认知和情感各层面的影响,对于启发教师在混合学习环境下设计与实施教学以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得到如下启示。

4.2.1  增强教学设计的精准性,促进学生加大学习投入

鉴于本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与组织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对教学设计与组织阶段应予以高度重视,增强教学设计的精准性。如教师对课程结构的设计应具有专业性和合理性,在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间,能够预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以及需求,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体现层级性和具体性,对于教学评价量规的设置内容应详细化、全面化。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促使其持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实现高水平学习。

4.2.2  强化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在开展混合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意识到自己是投入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关注个人行为以摆脱知识灌输方式,采取平等的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分享活动习得,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关注对学生的点拨,避免单一呆板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探索的权利,增强学生的认知投入,以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支持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4.2.3  完善混合学习绩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发现,学生在混合学习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绩效评价导向特征,因此可通过优化和完善混合学习绩效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投入。要避免学生过度关注结果性评价,将学生的线上线下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而且不只评价学生简单的提问、交流等行为表现,将学生的讨论内容质量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因素也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完善混合学习绩效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傅道春.教学行为的原理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陈明选,耿楠.测评大数据支持下的有效教学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9,37(3):95-102.

[4] Anderson T, Rourke L, Garrison R, et al. AssessingTeaching Presence in a Computer Conference Context[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2001,5(2):1-17.

[5] 杨素娟,莫冬敏.网络教育课程论坛教学性存在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39-44.

[6] 王广新,白成杰,陆宏.网络远程教育课程的教学临场感实证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9):42-47,53.

[7] Shea P, Vickers J, Hayes S. Online InstructionalEffort Measured through the Lens of Teaching Presence in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A Re-Examination of Measures and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0,11(3):127-154.

[8] Schaufeli W B, Salanova M, González-romá V, et al.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 A Two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2,3(1):71-92.

[9] Fredricks J A, Blumenfeld P C, Paris A H. schoolEngagement: Potential of the Concept, State ofthe Evidence[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74(1):59-109.

[10] Ernest T P, Tricia A S, Charles B. How Effective Are the NSSE Benchmarks in Predicting Important Educational Outcomes?[J].Change: The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2010(1):16-22.

[11] 杨立军,韩晓玲.基于NSSE-CHINA问卷的大学生学习投入结构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3):83-90.

[12] 周媛,韩彦凤.混合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学习投入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1):99-105.

[13] 马婧,韩锡斌,程建钢.促进学习投入的混合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3):67-75,92.

[14] Greenwood C R. The case for performance-basedmodels of instruction[J].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1996,11(4):283-296.

[15] 赵辉,陈劲松.大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学习投入与学习收获:学生视角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8(3):37-42.

[16] 刘斌,张文兰,刘君玲.教师支持对在线学习者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1):63-68,80.

*项目来源: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后疫情时代基于师徒制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模式研究”;辽宁师范大学教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实践性知识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编号:LS201827)。

作者:张玉辛,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戴心来,通信作者,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技术(116081)。

猜你喜欢

学习投入混合学习教学行为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基于Unipus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