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2016-11-22漆国东
漆国东
【摘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价值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仅仅只局限在课堂上,而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行为 有效性开展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我者认为,要彻底根除学生"惧怕"数学的病因,教师除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其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1.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普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也已经应用得十分普遍。多媒体教学有其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的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我们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这也是现在多媒体教学被普遍运用的原因。的确,绝大多数学校,绝大多数课堂都会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不可避免的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适度、适当,而且要注意师生的沟通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不违背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2.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应当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充分利用,不得忽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等等。我们分析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发现,他们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不感兴趣,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影响教学质量。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能够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从而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许多学生学习几何时无法想象那些空间,造成学习困难。
几何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具运用,很难使抽象的几何概念真正的形象化、具体化。但是多媒体技术具有使几何概念真正"活"起来的功能。在用"几何画板"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显示圆的半径(R),动态地显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动态地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R)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的数量关系。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相离Rd。学生的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想到旋转着的图像。类似这样的课件还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3.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揭示问题的本质,也能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形式的数学问题。具体说来,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要有针对性。教师所提问题,应与本次教学内容有关,有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模棱两可。其次,要有深度。提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调动自身思维的每一根神经,思考问题。因此,教师所提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只让学生回答"是"与"不是"或"对"与"不对"。再次,要有层次。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的接受程度等不同,这就导致了学生存在好、中、差之分。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次设计问题,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如较难的问题,教师应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题目,教师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从而照顾到全体学生,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实",学困生"吃得了"。除此之外,教师在提问时还需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切忌一个学生回答不上来就马上让另一位学生回答,这非常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活用教材,若能做到会事半功倍
首先,对教材的掌握应"熟"。义务教育的初中教材,立志高远,其内容是今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必须的。新教材难易程度适中,面向的是全体初中生,精选了一些基本的代数、几何知识,将部分与高中联系紧密的知识点移到高中,删去了一部分作用不大的内容。这样就更加突出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进一步了解教材,理解好学习目的,明确书中数学思想的形成,以及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理论的推理过程。这样教学才会游刃有余。其次,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应"透"。《数学课程标准》中指明了初中阶段的培养方向。就《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基础知识、技巧和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要透彻地领会其含义。只有领会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明确所要实现的教学目的,这样教学才会有"方向感"。再次,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应"细"。数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文字简洁、语言流畅,起点低、坡度平缓,注重新与旧的联系,出发点建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并通过复习巩固扫清认知障碍,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拾级而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讲究一个"细"字,细到每个知识点在大纲中是如何要求,教学中如何实施,做到心中有数;细到每一课时中的应知应会,学生是否都已掌握,若能做到会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努力实践,认真思考,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前行,坚持新课程的理念,并以此引导课堂教学,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就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