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尿液干化学检验法、尿沉渣检验法展开尿常规检验的价值

2022-06-24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尿沉渣尿常规白细胞

李 淼

(沈阳市骨科医院承基医院检验科,辽宁 沈阳 110000)

在临床基础检查中尿常规的使用率较高,对患者实施尿常规检验,可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予以充分准确的反映,进而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病情提供有效依据[1-2]。对患者采取尿常规检验,可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予以充反映。因此,提升尿常规检验方法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检验效果,已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重点。尿液检查包括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尿酶测定、尿常规分析、蛋白成分定量测定等。尿液检查一般是使用显微镜沉渣检测为主,此检测方式操作相对繁杂,检测人员花费的精力更多,但较其他检测所获得的准确率更高。尿液检查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预后方面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尿常规是医学检查的常规检测项目,许多肾脏疾病在病变早期即可发现尿沉渣中的有形成分或是尿白尿。随着尿液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大力推广,尿液分析这项工作也将越来越迅速且简单,这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有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因素会对尿液检查的结果产生一系列影响,故必须加以改进。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相关规定来进行,不可使用已被污染或过期的试剂条,确保标本的新鲜度,试剂条要被保存于干燥阴凉处,这些均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基本前提。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是临床常用的筛选方式,尿沉渣仪器检查能使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报告中的误差问题得以纠正,为此,临床工作需重视尿沉渣的检测工作,加强对尿沉渣仪器的日常维护。尿液化学分析仪的实施可与手工操作结合起来,以此达到提升尿液检测准确度的目的。在尿常规检验中,使用尿液干化学检验法与尿沉渣检验法可使检验效果提升[3-4]。现对在尿常规检验中使用尿液干化学检验法与尿沉渣检验法检验的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来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人员58例,其中有29例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1~48岁,平均年龄为(36.21±2.45)岁。以上数据均严格录入统计学软件中,并对其进行详细计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本组资料上报于我院伦理委员会,得到认可批准,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孕产妇、经期女性、存在严重心肝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留取每个人员的尿液标本90 mL,将其均分3份,每份30 mL。采取尿液干化学检验法的人员作为A组,在尿液标本中抽取20 mL放在试纸上,并停留5 s,严格依照干化学法检验的相关制度和规则对尿液实施检验。采取尿沉渣检验法的人员作为B组,使用UF1000全自动沉渣分析仪检验,以红色半导体激光替代体积光,如此可以使各类粒子所产生的荧光信号与散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能自动识别分析尿液中的相关成分,同时还能识别各类细菌,将送检的尿液经过离心处理后去上清而保留沉淀部位,将尿沉渣混合均匀,并将其置于仪器中检查,记录好检查情况。采取2种方法联合检验的人员作为C组,取20 mL尿液样本实施干化学法检验,再取10 mL进行尿沉渣法检验,最后使用显微镜对其检验指标进行检查[5-6]。

1.3 质量控制 3组患者均实施统一质控措施:①全面核查患者信息。若患者在尿常规检查前服用喹啉类、季铵盐类或青霉素等药物会对检验结果中的尿蛋白含量产生严重干扰,致使尿检样本呈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进而导致误诊现象的发生,对患者的后续治疗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尿常规检查前,应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工作,并全面核查患者的各项信息,仔细记录患者近期的服药情况,确保尿常规检查质量的稳定可靠。如果患者近期服用过上述药物,则嘱咐患者停药后一段时间再进行检验,从而降低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的发生率,使治疗工作更加科学有效。②规范样本采集流程。在开始采集样本前,工作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给患者具体的采集流程,并对患者的饮水、饮食、用药及运动方面的情况予以指导,使样本质量能够符合采集标准,防止因采集次数过多而造成患者对检验工作反感。在采集过程中,应着重控制采集时间、尿道口清洁及尿杯内壁的洁净程度,使样本采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③把控保存及运输质量。待尿液采集完毕后,工作人员应尽量在1 h内完成检验工作,防止样本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受到污染。若样本已超出规定时间但未被检验,应将其放置于2~8 ℃冰箱中予以冷藏。同时将适量的防腐剂放置其中,对尿液样本进行防腐处理,为后续的检验工作进行良好的铺垫。尿液样本的运输工作,应由专人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完成运送,以此确保样本质量的稳定可靠。④提高检验分析水平。采用开展检验人员培训工作、定期维护仪器设备、完善检验管理制度和提高日常监督力度等措施,可有效增强检验分析水平,使尿常规检验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对检验材料的保质期及存储环境予以抽查,避免因检验材料过期而造成检验误差,可使尿常规检验水平得到较好的提升。

1.4 观察指标 对选取的所有患者的白细胞检验结果和红细胞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其白细胞阳性标准为在10 µg/L之上,红细胞阳性标准为在7.0 µg/L之上,其他范围均为阴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方法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 临床检验结果显示,A组尿液干化学检验法检验人员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4.83%(26/58)、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7.93%(22/58);B组尿沉渣检验法检验人员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7.59%(16/58)、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8.28%(28/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方法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n(%)]

2.2 3种检验方法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 C组2种检验方法联合检验法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65.52%(38/58)、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68.97%(40/58),经比较2种方法联合检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检出率相比于2种检验方法单独使用的检出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种检验方法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n(%)]

2.3 尿沉渣法与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的检验结果比较 敏感度对比,从高到低为C组、B组、A组,特异度对比为C组、B组、A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检查结果的阳性率、阴性率比较[n(%)]

3 讨 论

尿常规检检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重大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可直接将患者自身的机体状态、机体中有关泌尿系统相关的病理全部呈现出来。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形势下,针对尿液检查的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现今,在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查时,主要以尿沉渣以及尿常规为主。尿沉渣检查有利于高效、快速的反映患者自身机体中泌尿系统的具体情况。但由于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尿沉渣以及尿常规检查结果很有可能出现假阴性或者是假阳性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会直接导致临床诊断结果受到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病情治疗进程产生影响。

在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形势普遍较好,同时医疗技术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很多新型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医疗中。目前在临床上针对到医院接受诊疗的患者而言,在进行尿液检查时,基本上都是以尿沉渣、尿常规为主。尿沉渣以及尿常规检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整个操作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便捷、高效,同时还可保证非常高的准确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临床检验的尿液标本都是让患者自取,同时由于尿液中含有的成分相对比较复杂,在实际检验中很有可能会导致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与尿常规诊断方式相比,定量分析更具优势,整体应用效果普遍较好。在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基本以尿沉渣报告为主,据此对患者机体中各类疾病感染程度进行合理的判断,同时还可通过该检验方式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进行及时的调整,并据此评估治疗效果。尿常规检查方式在提出以及具体应用中,相比尿沉渣更为方便,有利于缩短整体检测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在利用尿常规检验分析仪时,仅需30 s左右的时间即可准确得出尿检的最终结果。而尿沉渣的检验过程比较复杂,步骤比较繁琐,但其检验结果不容易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影响。

虽然尿沉渣、尿常规检验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但无论是何种方法,对患者的尿液检验分析报告,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征。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尿沉渣及尿常规检验可对患者的机体红细胞、白细胞等展开临床分析。2种方式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在尿液检验中可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有利于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还可以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为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提供保证。这也是现阶段以及未来在临床尿液检验中值得大力推广的方法。

一般而言,尿常规检验可为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在肾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7]。干化学检验法和尿沉渣检验法较为常见,其中干化学检验方法主要经化学反应原理实施检验,尿沉渣检验方法主要使用物理方法检验尿液。2种方法各有优劣,2种检验方法联合使用的红细胞、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较高[8-9]。干化学检验方法可对尿液中亚硝酸盐、尿胆原等成分进行测定,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较快的检验速度、操作简单的优势。尿沉渣检验方法主要使用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标本中的有效成分进行观察,具有操作简单、视野清晰的优点[10-11]。干化学检验方法还可对血红蛋白含量和亚铁红素含量进行检测,方便、操作简单、快速,在1 min内对尿液中多个参数指标进行快速检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其检验结果极易受患者个人代谢情况的影响[12-14]。如患者个人代谢大量有机血红蛋白,其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也可出现假阳性情况。如患者红细胞被破坏,其检验结果表现为阴性,也可出现假阴性情况[15]。以上2种情况均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使检验准确率降低。秒沉渣检验防范主要使用检测仪器对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含量进行检测,一般常使用显微镜对其进行区分,此过程中易出现一定误差。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检验项目之一,主要适用于诊断、判断疾病情况或是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尿沉渣法和干化学法开展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方法由于操作简便易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该检验方法以试纸为基础进行化学测定,因此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包括试纸质量、人为因素等,会对检验准确度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尿沉渣检验属于物理检验模式,通过尿沉渣设备完成尿液样本检验,有助于减少检验人员工作量,同时能够更快的获得检查结果。全自动仪器操作简便,可对尿液样本实施全面系统分析,有助于降低人为检验形成的误差,能够显著提升检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但在区分细胞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一旦检验结果呈现阳性时,需结合显微镜深入观察并判断。可见,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法与干化学法2种检验方法存在各自的优点及不足。因此,建议联合2种方法共同判断疾病,以便提高诊断准确度[6]。2种检验方法可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尿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提高,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尿液干化学检验法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4.83%(26/58)、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37.93%(22/58);B组尿沉渣检验法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27.59%(16/58)、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8.28%(28/58);C组2种检验方法联合检验法的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65.52%(38/58)、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68.97%(40/58),以上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计算,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对比,从高到低为C组、B组、A组,特异度对比为C组、B组、A组,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2种检验方法联合使用可将白细胞和红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提升。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干化学法主要是检测尿液中血红蛋白、亚铁血红素的成分,间接检测红细胞,干化学法试带中染料可以与中性粒细胞酯酶产生相关反应,出现变色,进而间接诊断白细胞。尿沉渣检测主要是观察尿液中有形成分形态、红细胞、白细胞含量和管型等,可区分有无管型,但无法对管型进行鉴定,对于检验结果阳性者,后期需辅助显微镜进一步观察,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干化学法可有效的检测出破损和完整的红细胞,尿沉渣法仅可检测完整的红细胞。2种检验方法联合使用,可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提升。尿沉渣分析仪具有污染小、简便、高效、快速等优点,比较合适对初诊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而显微镜检测不但可以弥补尿沉渣分析仪的不足之处,还能发现各种异常的白细胞,这是对尿沉渣分析仪进行血液检测的有效补充。如果将2种检测方法相结合,就能达到对患者尿液指标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检测效率更高、效果更显著。由于尿液分析仪易受患者饮食、用药情况以及标本留置时间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其在检验过程中存在不足。如在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尿路感染患者中,其检验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排除患者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的可能,再加上尿液分析仪虽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导致其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医护人员对其产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重,从而导致尿液检验准确率降低。因干化学法主要对中性粒细胞中的重氮盐、细胞脂酶反应进行判定,主要观察染料是否变色对白细胞进行判断,进而对中性粒细胞进行检验,对其他白细胞检验作用不明显。尿沉渣法可对白细胞进行检验,尿沉渣方法可将干化学检验方法对白细胞检验的不足予以弥补,进而使白细胞的阳性检出率提升。

综上所述,在尿常规检验中使用尿液干化学检验法与尿沉渣检验法联合检验的效果最佳,单独使用尿液干化学检验法检验红细胞阳性率较高,单独使用尿沉渣检验法检验白细胞阳性率较高,2种检验方法各有优势,但联合使用检验准确率更高。

猜你喜欢

尿沉渣尿常规白细胞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用尿沉渣分析仪对混浊尿液标本进行尿沉渣检查的效果分析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高龄女性念珠菌感染患者尿检结果临床分析
三种方法联合检测尿白细胞结果对比分析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