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 开展中学生人格教育实践与探索
2022-06-21季勤勤
季勤勤
[摘 要]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基于生态学视域,开展人格教育。教学者要认识到初中学生具有自尊心强而意志脆弱、盲目崇拜、追求独立但依赖性强等特点。要结合他们的特点整合学科教育、开展主题活动、国学教育。此外,还要构筑家校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亲子共学、深度沟通、习惯培养等方式,塑造健全人格。
[关键词]生态学视域;人格教育;初中班主任
基于生态性视域看待教育,可以将课堂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并有效互动,[1]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现出生命活力,培养他们的主体人格。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基于生态学视域探究学生的人格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构筑完善的人格教育新环境。这样才能构筑生态课堂,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
一、与时俱进,探析中学生人格发展新特点
(一)自尊心强,但意志脆弱
要构筑生态课堂环境,就要首先认识到初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殊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到适合他们心理特点的教学策略,促使大家形成健全人格。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诞生”,学生生成了一定的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是本身的意志力却又比较脆弱。
如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常常出现和成人“犟嘴”的情况,出现了问题后,喜欢强词夺理,这其实体现了他们的自尊心。但是与此同时,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打擊,被他人明确地指出自己的问题,他们的心理也很脆弱,容易出现崩溃,也有的学生会通过打架斗殴等方式寻衅滋事,以此掩盖自己内心的脆弱。
在生态化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会故意揭开学生的“伤疤”,更不会用批评、命令等方式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常常利用鼓励、赞美等方式,形成皮格马利翁效应,促使学生激发自信心,然后再循循善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自主改正。
(二)盲目崇拜,又信仰迷失
在初中阶段,学生会对某些优秀杰出的人产生崇拜的心理,但是,他们的这种崇拜常常是盲目而非理性的,容易出现信仰迷失。他们常常不能辩证地看待偶像,只能看到其优点,但是看不到偶像身上存在的问题。
如有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他们将“容貌”视为高于品德的属性,盲目地崇拜某些偶像明星,还常常因为和他人崇拜的偶像不同,而造成争执等。教师要给学生介绍那些为国家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劳动者,让他们逐步端正价值观,认识到要崇拜哪些对象,帮助他们解决信仰迷失的问题。
在生态课堂中,教师不会强制告诉学生该崇拜谁,不该崇拜谁,而是会组织大家深入探讨,结合具体案例具体分析,用辩证的方式思考问题,和他们一起分析偶像身上的优缺点,从而提升道德观念。
(三)追求独立,还严重依赖
追求独立性,但是有一定的依赖性,这也是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处理好这一对彼此矛盾的关系,既要给大家一定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又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启发,消除他们的恐慌心理。
教师设立了班级自主管理系统,平常的监督管理比较宽松,让大家尽量自己解决问题。学生自主设立了班级规则,并设定了违规的处理方法,体现了他们的独立意识。但是,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如有学生突然受伤,他们依然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处理。教师这时候要果断地给予帮助,并提醒大家举一反三,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不要慌张。慢慢地,大家就能真正独立起来,消除依赖心理。
学者霍林沃思认为青春期是“心理断乳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出现追求独立和严重依赖并行的情况,这是十分正常的。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同时也给他们必要帮助,这才能让他们真正增强独立心理,形成健全人格。
二、躬身实践,探析中学生人格教育新形式
(一)整合学科教学,潜移默化
在了解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后,教师要结合这些特点设计工作策略,探究提升大家人格的新方法。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所以,人格教育也要蕴藏在学科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发展规律,帮助他们提高对学习活动的认知,促使其智力和人格得到同时发展。[2]
教师可以将语文、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提升大家的爱国情怀。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杜甫的作品,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大家可以在赏析诗歌的同时,体会诗人的情怀,感受他因为家国沦陷而产生的悲伤情绪,体会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洁思想。此外,还可以将历史学科也融入进来,让大家寻找和安史之乱有关的历史资料,看看在那个时期还出现了哪些忧国忧民的爱国人士。如有学生发现了颜真卿等历史人物,感受到他们爱国爱民、坚贞不屈的精神。最后,大家再反思自我,思考新时代的年轻人要以怎样的人物作为榜样、模范,要怎样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如有学生认为:“从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身上,我看到了奉献的精神,他们为了国家的科技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努力。我认为他们才是我学习的榜样。”这样也同时解决了学生信仰迷失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了人生目标,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既贴近学生的心理,又增强了学科的魅力,教师要积极挖掘历史、语文、音乐、美术、政治等学科中的资源,让大家体会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感受其人格魅力,然后反思自我,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开展主题活动,树立理想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能构筑和谐交流、温馨互助的氛围,有助于展开生态教育。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思想上常常出现的问题,设计一些主题探究互动,帮助他们端正思想,重新塑造健全人格。
如针对一部分学生自尊心强,但意志脆弱的问题,教师设计了“少年中国”主题活动,学生首先要利用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了解有哪些少年,为了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然后,他们还要结合自己反思,看看自己的差距是什么,然后制定目标,重新塑造坚强的意志力。如有学生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发现在抗日战争期间,出现了不少抗日英雄,他们面对敌人的引诱和威胁,丝毫没有动摇坚强的意志,甚至有很多人还牺牲了自己的性命。学生试着将他们的故事改编成话剧表演出来,并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表示自己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为了中国的发展而付出自己的努力。教师安排学生设定了长期计划,从智力、体力等各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他们的意志薄弱的时候,可以用这些少年英雄的事迹激励自己。如有学生的目标是坚持阅读时事新闻,并撰写心得,当他坚持不下去时候,可以想想“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就会重新充满斗志。最后,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也有所激发,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并得到激励,制订了下一阶段的计划。
在设计主题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以自强、博爱等美德作为主题,设计相关的活动。此外,还要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这样不仅能健全他们的人格,还能让他们获得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感悟和升华。
(三)联动传统节日,学习国学
生态教育要求构筑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如果能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序的校园生活,则能更好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变得积极进取、健康向上。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将国学融入进去,组织相关的校园系列主题活动,这样能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使大家健康成长。
教师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融合在一起,设计了系列节日活动,构筑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为了满足学生追求独立的想法,教师将设定活动主题、安排活动环节、分配活动任务等环节都交给了学生。同时,又在大家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支持。如有学生想要在端午节组织大家一起包粽子,但是所有的学生都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不知道该如何付诸实践。于是,教师给予帮助,给他们推送了和包粽子有关的视频,让他们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此外,教师还推荐大家参与到几人合作包一个大粽子的活动中,引导大家获得感悟和启发,认识到团结合作是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大家又举一反三,认为赛龙舟也是端午风俗,它也体现了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精神。这样的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展开,又让大家感受到古人的哲学思想,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美德精神。同时,该活动还培养了大家的独立性,引导大家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营造关爱学生的校园环境,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塑造其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在主题活动中,学生提升了文化自信,树立了爱国爱家的健全人格,他们也会受到“天人合一”等积极的中国传统思想引导,从而构筑完整心理人格。
三、家校结合,探析中学生人格教育新环境
(一)亲子共学,共同成长
要促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还要家校结合,在家庭生活中也构筑生态育人的情境。教师要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引导他们参与亲子共学的活动中,通过同心合作,解决各种问题,进而获得成长和发展。
有家长提出自己的孩子意志力不够坚定,做事情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坚持不懈的心,自己常常批评他,但是孩子不乐意听,总是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教师和该家长沟通,为其出谋划策,让他在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同时,逐步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力。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亲子书法”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发现父亲的字写得不如自己好看,他获得了成就感,参与积极性也提高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渐渐地觉得,写书法很枯燥,不想坚持下去了。家长此时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给孩子展示自己每天的书法作品,孩子看到,父亲每天坚持练习,他的水平已经渐渐靠近自己。父亲继而和孩子“PK”,比一比谁坚持每天练书法,最后呈现的书法作品更好。孩子的自尊心被激发,不愿意输给父亲,于是,欣然应战。在坚持书法练习的过程中,孩子渐渐地发现,只要有恒心,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难,这样就逐步解决了孩子自尊心强但是意志力脆弱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孩子构筑健全人格。最后,父子都在班级微信群中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孩子的自信心也再一次被激发。
亲子共学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很有趣,同时他们也能从父母的身上得到启迪,看到学习的榜样,在模仿父母行为的过程中,他们会更亲近父母,进而改善家庭关系。
(二)结合案例,深度沟通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内心十分敏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自我判断力。此时如果父母还是像以前一样,用说教和命令来控制孩子,那么亲子教育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教师引导家长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孩子进行深度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人生中的困扰,消除负面情绪,激发积极心理。
如有的学生有盲目崇拜偶像的问题,但是他崇拜的明星本身在品行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让该学生产生信仰迷失的问题,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该不该崇拜偶像。对此,家长并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和孩子就该明星的品行问题深入探讨。在讨论中,学生认识到几个问题,第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要辩证地看待问题。第二,崇拜偶像不能光看颜值,还要看他们对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除了影视歌明星以外,还有很多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他们的辛劳付出也值得被崇敬。第三,要以正确的方式崇拜偶像,孩子发现自己因为崇拜偶像,花钱买了不少周边产品,浪费了父母辛苦赚来的钱。而父亲崇拜的是杰出的医务工作者白求恩,父亲长大后成为医生,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始终冲在第一线。和父亲一对比,孩子认识到自己对明星的崇拜是病态的,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改变自我。
若孩子的内心有困扰,家长要避免直接说教,而是要和他们促膝长谈,引导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调整心态,这样才能消除孩子的反感心理,让孩子觉得父母懂自己的内心,有助于构筑生态的家庭环境。
(三)调整行为,培养习惯
不少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采用粗暴型或放任型的教育方法,为了构筑生态化的亲子沟通环境,教师要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和他们互通信息,并指导他们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
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骂一句写一下,还总是斜着眼睛看父母,丝毫不尊重父母。但是教师却提出,该学生在学校学习态度尚可,也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于是建议家长思考是否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教师给家长推送了多媒体课件,让他避免用指责、打骂等方式对待孩子,而要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慢慢地引导孩子改变。于是,该家长从自己做起,制订了“一日计划书”,并请孩子监督自己,看看父亲是否可以坚持完成打卡任务。于是,父亲就在孩子的监督下学习做菜、坚持健身。此后父亲以建议的口吻向孩子提出,让他也试着制订计划,大家相互监督。该建议很快得到了孩子的认可,孩子的计划书主要围绕学习展开,他科学地安排了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并请父亲监督自己。在和谐的气氛下,孩子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態教育要构筑学校、家庭联合互动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投入和谐、温馨的生态化环境中。教师要指导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并采用严宽有度、收放得体的正确方式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切实解决问题,提升个人修养。
人的成长和发展和其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所以要培养健康的人格,也要注重构筑和谐的生态环境。教师要基于“生态和谐”的教育理论,构筑具有亲和性、开放性、互动性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人格教育,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假恶丑和真善美,从而积极改善自己的行为,保障人格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晗清,孙目.生态学视域下“生态课堂”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
[2]韩风宝.试论初中贫困生健全人格问题[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