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教学法在税收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17高玉胭
摘 要:文章以税收管理课程为切入点,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当前的教学局限,研究情景式教学法在税收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情景式教学法秉承全面性、典型性和贯穿性原则,以典型任务为导向,创设若干符合税收管理课程特点和税收专业行业技能的现实教学情景,激發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最后,文章针对情景式教学法的特征与教学要求,提出加强“双师型”师资梯队建设、加强教辅材料与案例库建设以及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有效推进税收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情景设置;税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4-0082-04
在税收专业教学过程中,税收管理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承载着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与现实税收实务相衔接的使命。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税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税务管理每个环节和岗位的工作内容、程序与方法,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目前该课程仍采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未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乏科学化与前沿化的教学体系。情景式教学法具有问题引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师启发性等特点,具有解决税收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将以税收管理课程为切入点,研究情景式教学法在税收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景式教学法在税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背景
(一)税收管理课程的特点
税收管理是一门兼具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税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税务管理的流程,重点使学生掌握税务管理每个环节和岗位的工作内容、程序与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税收法治观念及现代税务管理理念,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现实税务管理工作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税收管理课程内容设置包括现代税收管理的内涵、体制、机制、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基础理论,以及以税收征管法为主要依据的税收基础管理、税款征收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税收违法调查、税务争议处理等重要内容。
税收管理的课程特点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强调理论学习,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既有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结合课程特征、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因素综合进行考量。
(二)当前税收管理课程教学的局限
1. 教学内容与征管实践相脱节,教辅材料相对滞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征管制度在与时俱进;税务信息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如金税三期系统、电子税务局等,各系统模块与功能处于不断更新与完善中,而现有的教辅材料和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和滞后,与社会最新动态脱节。比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更多的企业在电子税务局门户上完成申报纳税,为与现实相结合,在教材纳税申报模块应重点介绍电子税务局的模块与功能,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然而现有教材并未在纳税申报模块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补充更新,缺乏时效性与实践性,教学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符,不能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指导。
2. 传统课堂讲授法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法在理论教学、传授知识点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税收管理这类实务性较强的课程里,讲授法只能给学生讲授关于税收征管等方面的实操性理论知识,而无法传递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内容,容易使学生陷入“道理都懂,但不知道如何做”的尴尬境地,导致学生缺乏税收征管方面的实操能力,与社会相关行业的就业需求相脱节[1]。
3. 教学效果不佳,考核方式单一
有些任课教师对税收管理理论知识掌握扎实,课程讲授经验丰富,能较好地传递税收管理中的理论知识,然而,部分教师的税收管理实务操作能力却相对欠缺,对税收征管相关制度和法律条文并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达,忽略了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甚至对操作性很强的知识点,任课教师也似懂非懂。
税收管理课程的考核一般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成绩占70%左右的比重,平时成绩占30%左右的比重,而平时成绩主要以出勤率和课后作业为主。不可否认的是,笔试考核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却未能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相对应地,由于期末考核方式中忽略了对学生实操应用能力的考察,致使学生不重视自身实务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最后学生空有一肚子理论知识,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三)情景式教学法的特点与优势
情景式教学法是从案例分析法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极具实践操作性的教学方法[2],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演绎,身临其境地感受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及其背后的思维方式,从而切实融入课程,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3]。情景教学法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教师主导课堂的做法,突破学生单纯进行理论学习的局限,将现实中税收征管所涉及的多种场景搬至课堂,以学生参与为主,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税收征管相关法律法规及征管程序等内容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而是在情景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特定的情景中,在场景演绎的过程中更深刻地领会理论知识。情景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内容的学习,并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情景式教学法在税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一)税收管理课程中情景式教学的设计原则
全面性原则。在符合课时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设置真实具体的教学情景,可以每章设置一个教学情景,将本章的各小节内容都涵盖到一个教学情景里,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本章知识点串联起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典型性原则。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应对现实工作情景和任务进行归纳,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工作情景和任务,比如在讲授纳税申报时,关于纳税申报的方式包括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和简易申报与简并征期等方式,在现代电子数据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作为企业办税员更常见地是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申报纳税,故可以数据电文申报设置一个教学情景,具体包括登录电子税务局、各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填报以及零申报等情形,让学生在掌握纳税申报方式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贯穿性原则。若干教学情景之间并非完全单独存在,而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对于一个新办企业而言,最初需要进行税务登记,在正式经营后,企业需处理账簿与凭证管理、发票管理以及纳税申报等事项;在申报纳税之后,面临税款缴纳,相对应的是税务机关的税款征收、对企业进行纳税风险评估等;当企业未依法纳税时,将会面临税务部门的税务稽查;当企业对税务机关做出的判决不满时,可以进行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等等。以上内容都会体现在税收管理课程中,因此有必要将各个教学情景按照一定的逻辑串联,做到融会贯通。
(二)税收管理若干教学情景设置
秉承以上教学设计原则,本研究针对税收管理课程设计若干教学情景,具体见表1。
(三)情景式教學法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效果
1. 评价体系构建
税收管理是一门偏实务性的课程,将情景式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相应地,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期末考试和课堂展示各占50%比重。对于课堂展示的考核,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分为三个档次,小组成员表演顺畅、运用税收征管法律法规准确、实践程序无误、表现出色,则被评为优秀;小组成员基本完成案例的展示、表演过程基本无误、但熟练度有待提高,被评为中等;小组成员基本完成任务,但展示内容较为单一、表演不自然,对部分政策法规的运用偶尔出现差错,为鼓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评为合格。具体到每位学生的成绩认定,按照每个学生在各自所在小组的贡献度排序,排序越靠前,得分越高。
2. 应用效果
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课堂讲授法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不断输出的状态,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不仅使学生缺乏深入了解课程知识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实务操作技能。情景式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授课方式,通过案例展示和情景演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领悟,取代了以往对于纯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了课堂活力。通过情景式教学,学生可以在完成既定实操任务的基础上,强化对专业知识的认知。
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情景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展示要求每位学生对于呈现的案例都有深入的理解,在情景演绎过程中会涉及税收征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税收征管程序相关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学生基于案例分析在情景演绎中通过实践又会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领会。此外,情景式教学是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完成案例展示和情景演绎需要小组不同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实现教学相长。基于案例分析的情景式教学法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任课教师必须持续跟踪当下税收征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税务信息系统的变化,为学生讲授最前沿的内容;税收管理案例也要体现典型性和时效性,教师尽可能采用当前的热点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了解当下税务部门和企业的实际操作实践。另一方面,情景式教学对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进入税务师事务所或税务机关等机构进行挂职锻炼,在挂职锻炼的过程中通过接触真实的案例、从事真正的税收征管工作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此外,情景式教学也会促进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提升,一些学生新颖的观点或建议都会“倒逼”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提升税收管理情景式教学的质量保障
(一)加强“双师型”师资梯队建设
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当下很多承担税收管理课程的年轻博士对于实务经验相对匮乏。因此,为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师资培训,邀请校内外名师开展培训讲座或将教师送出去进行培训;学院可推行“传、帮、带”的师资团队建设,即对于刚加入教学团队的新老师,可安排一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务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向新老师传授税收管理的教学经验,帮助其课程方案、授课PPT、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同时,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一方面,引入校外兼职教师、税务相关部门和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另一方面,安排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到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进行挂职锻炼[4]。
(二)加强教辅材料与案例库建设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注重教辅材料建设,通过采用大数据、云平台、互动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混合式教学架构,丰富、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形式,充分利用MOOC、SPOC等平台的丰富学习资源,同时强化学生的互动交流;借助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结合线上平台与线下教学[5]。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及时了解补充新的法律法规,让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税收管理知识与实践技能。加强案例库建设,建设综合性、网络化的税收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条件允许的高校可以单独承办案例库的建设,条件不足的高校可以合作共建[6]。
(三)注重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和实践的环境场所,是提升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全能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和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指的是税收实务实训的场所,包括实训软件的购置、实训环境的建设,实训环境可以结合现实情景,按照税务端和企业端来设置,并配置税收管理课程教学软件,为学生创造课程理论学习和实务情景模拟的条件。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满足专业实习和暑期社会实践的需要,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要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加强校企合作共建,真正发挥实训基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昭华,吴强. 《税收管理》课程的教学探讨[J]. 财会学习,2018(35):211-212.
[2] 李玮.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J]. 教育探索,2008(07):63-64.
[3] 范辰辰.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税收专业案例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教育,2020(08):132-134.
[4] 陈晓红.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税收实务”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3(33):158-159.
[5] 李华,杨晓静. 学生能力提升目标下的“税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21(Z1):63-68.
[6] 杨森平. 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税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践探究[J]. 商场现代化,2011(04):155-156.
(荐稿人:孙正杰,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基金项目:南京财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课题“情景式教学法在《税收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JG21501);2019年度南京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财政学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块式培养”(项目编号:JXCG1902)。
作者简介:高玉胭(1991—),女,博士,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税收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