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续论”实证研究综述

2022-06-17张莹洁贾竑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协同效应外语教学外语

张莹洁 贾竑

摘  要:“投入大、产出小”是我国外语教学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王初明认为外语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语言理解和产出结合的紧密程度,二者存在永恒的不对称性,较低水平的语言产出会不断向较高水平的语言理解靠近,而“续”是“拉平”二者的强力引擎,由此提出语言习得“续论”,强调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语言习得“续论”为提高外语学习和教学效率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简要概述“续论”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基础,并对2016—2021年国内30篇核心期刊实证研究成果与趋势进行梳理,以期为未来的进一步探索理清思路。

关键词:续论;外语教学;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4-0116-04

“投入大、产出小”是我国外语教学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王初明认为外语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语言理解和产出结合的紧密程度,二者存在永恒的不对称性,较低水平的语言产出会不断向较高水平的语言理解靠近,而“续”是“拉平”二者的强力引擎,由此提出语言习得“续论”,强调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1]。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数量不断攀升。本文对“续论”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未来的探索理清思路,推动“续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一、“续论”的产生与发展

面对我国外语教学长期存在的“投入大、产出小”的困境,王初明教授采用逆向思维,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情感和母语出发,尝试以写促学,外语写长法由此诞生。该方法强调以任务设计为中心,认为好的写作任务可以有效激发写作兴趣,释放学习潜力。在探索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初步发现了“读后续写”的独特优势——结合阅读理解进行写作练习,既有自主创造,又有样板模仿;既有充足的语言输入,又有紧随其后的运用输出[2]。

在一系列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读后续写”的促学有效性得以反复证实。王初明将其促学语言的奥秘锁定到“续”,提出了语言习得“续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学习高效率是通过“续”达到的,“续”集补全、拓展、创造三项促学功能于一体,几乎可以激活所有的促学因素[1]。由此“续”的原理从“读后续写”这一具体应用层面上升至具有普适性的语言习得理论高度,为高效的外语学习和教学开辟新的思路。

二、“续论”的理论基础

(一)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

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与乔姆斯基语言天赋论形成鲜明对比,王初明认为不存在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习得语言与学习其他知识技能一样,借助人类的一般认知能力,主张语言知识源于发生在语境里的语言使用体验,因而语言是通过互动体验和大量接触学会的,其习得与语言接触量多寡(即语言接触频率)有关[3]。“续论”秉持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立场,并在互动方式上进行了深入探索。

(二)互动协同理论

根据互动协同理论,人类使用语言最自然最基本的方式是对话[4]。对话本质上是说话双方的一种互动活动,互动过程中彼此合作协同,协同是对话互动的重要机理,无互动则无协同[5]。双方相互协同中会出现重复使用自己或对方词语的现象,这就是结构启动,能促使语言能力不对称的互动双方产生语言协同效应,即拉平效应,从而实现语言习得。

基于互动协同理论的“读后续写”在充分遵循语言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提供语篇情境,激发表达动机,将阅读理解与写作产出、语言学习与运用、内容模仿与创造紧密结合,使学习者在与读物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回读原文,及时学以致用,从而促进结构启动,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语言习得。

三、“续论”实证研究综述

(一)研究趨势

分别以“续写”“续译”“续说”为关键词,检索CNKI中2016—2021年间的“续作”研究发现,研究总数整体上逐年攀升,其中“续写”所占比重最大,增幅最快;其余两类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潜力巨大。内容主要涉及“续作”实证研究、理论论证、教学策略探索等几个方面。本文重点选取30篇核心期刊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以期推动未来研究的深入开展,见表1。

(二)研究综述

“续论”诞生后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其相关研究也从最初的验证促学有效性不断深入,成果颇丰。

“续论”的核心在于“续”,认为含有“续”的任务(“续作”)可以在理解与产出之间搭建桥梁,强力推动较低水平的语言产出不断向较高水平的语言理解靠近,引发拉平效应,从而实现高效的语言习得。按“续”的主要产出方式划分,“续作”包含“续说”“续写”和“续译”三类,结合不同输入方式及多模态的运用,每一类还可以有多种变体[6]。这为“续论”的应用打开了广阔空间,从单一的“读后续写”到“多轮续写”“续译”“续说”等,“续作”变体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

1. 续写

“读后续写”作为“续论”的起点,一直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心,众多研究围绕续写及其相关变体进行展开,涉及维度可划分为两大方面:验证促学效果和探索影响因素。

(1)验证促学效果。姜琳、涂孟玮从词形、词义和用法三个维度考察受试者的词汇学习情况,发现“读后续写”将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使学习者在模仿中进行创造和自我表达,可以有效促进二语词汇学习,且在词义和用法方面效果尤为显著。洪炜、石薇和孙钦美、王钰研究发现,相比于单纯的阅读任务,“读后续写”更有利于促进英语词汇学习。张秀芹、武丽芳、张倩实验探究表明,“听后续写”与“读后续写”均能促进词汇习得,其中听后续写给出了词表做参考,学习者目的性更强,对词汇关注度更高,视听双模态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语音编码优势腾出记忆存储空间,促学效果略胜于“读后续写”。

辛声实证考察肯定了“读后续写”在文本复杂度方面的协同效应,但这并未影响学习者产出内容的准确性。武博雅研究发现,“读后续写”和“视听续写”在词汇、短语和句子三个层面均存在协同,但程度有所差异,前两个层面中“读后续写”明显更胜一筹。彭红英通过“读后续写”过程中有无正误判断环节的对比实验发现,协同和理解强度的加深会进一步强化写作连贯性,这对改善英语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有所启发。刘丽,王初明发现“读后续写”使学习者反复回读,从而在语言、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实现拉平效应,与张晓鹏、缪海燕及彭红英研究结果一致。但此项研究主要针对动结式用法,结论尚不具有普适性,对其他语言难点的促学作用还需实证检验。杨华为探究“读后续写”在写作修辞方面的促学效果,要求学生在深度阅读后,分别续写两篇不同风格的英语课文。研究表明,语境“支架”作用会助力语言风格的协同,拉平效应的产生,促使中高级英语学习者模仿并创造性使用高于自身水平的修辞。6A5495B5-E340-44B6-88A8-5316746722C2

语言使用具有主观性,学习者对目标语词类的主观性识解影响其二语习得是否地道、准确。张素敏,赵静以高二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发现,多轮续写通过提供丰富的目标语语境,可极大地提高学习者与读物间的互动强度,促使续文在语言、情感、立场等方面极具源文本的主观印记,实现目标语言形式—情绪的高效匹配与习得。

续写促学效果的研究成果颇丰,既包括语言层面的知识习得,又包括非语言层面的学习者发展,横向涉猎较广,但纵向有待深入。此外,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其他学段权威性研究较少。

(2)探索影响因素。除了从不同角度验证了“续论”的协同效应,部分研究也围绕影响协同的因素展开探索,主要涉及输入形式、阅读材料、任务指令、学习者因素、评价方式及互动强度。

姜琳,陈燕等在“读英续英”“读中续英”和“读图续英”对比实验中发现,不同的输入形式会影响母语思维的参与,制约地道的语言习得,其中读英续写产生的母语思维最少。王启研究验证了汉语二语“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并进一步探索不同文本排版方式对协同的影响,发现相较于字字相连版,分词连写版协同更为显著。

任伟、吕晓轩通过元分析技术,充分肯定了“读后续写”的协同效应,同時指出体裁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熊淑慧研究显示,议论文对比续写在词汇和短语层面上协同效应显著,可有效降低语言意义偏误,减少中式英语的使用,但对形式偏误影响较小。与张秀芹、张倩结论一致,议论文续写更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样本模仿,词汇和短语协同总数均多于记叙文。

“多轮续写”是“读后续写”的一种变体,可弥补“读后续写”互动不足的短板,包含“两轮续写”和“小说续写”两种形式[7]。张素敏,张继东采用“小说续写”,将原语篇分成N节,学习者逐节阅读并进行多轮续写。同时首次引入形成性评价,动态考察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发展变化及学习过程。其研究结果表明,“多轮续写”可以显著提高续写者语法形式词加工和阅读水平,是一种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手段,但其促学效果受测试任务和学习者水平影响。此实验背景并非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实际教学中的促学效果有待进一步考察。

2. 续译

在翻译的理解和产出之间注入“续”以促学译技的方法,称之为“续译”。续译法具有提供丰富语境、促进正确理解以及借助样板模仿拉高翻译水平的促学优势,为各类翻译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思路,在翻译教学研究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该法并不适用于外语学习的初、中阶段,切莫过度迁移使用。

许琪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读后续译存在协同效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翻译质量。黄洁、肖娴也证实了“续译”中的协同效应,既包括对范本译文词汇、句子的直接使用,也包括在译文语言风格和翻译技巧层面的协同。张素敏等通过13周的多轮“续译”研究,发现“续译”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翻译技巧的理解与运用,但汉译英中,二者发展存在不对称现象。

除了验证在语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促学效果和协同效应,部分研究还围绕续译对学习者的影响进行展开。

张素敏研究发现,“读后续译”可以有效抑制外语效应,促进学习者的情绪信息加工;对译者主体性存在协同效应,但对不同词类的作用有所不同,其中对形容词加工影响最大。指出了单轮“续”作干预时间较短、互动与协同相对不足等问题。

“续译法”是“续作”变体在翻译领域的具体应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本土适应性,为翻译技能的培养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指明了新的方向。但目前有关该法的权威研究较少,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与价值。

3. 续说

基于读后续写的显著促学效果,部分研究者尝试将“续理论”运用于口语教学领域。续说旨在提高口语流利准确得体表达能力[8]。

刘艳、倪传斌研究发现,视听续说任务的协同保持程度因不同语言层面而异,学习者语速、平均语流长以及词汇复杂度方面的即时协同与延时促学效应显著,但对句子准确度的即时协同效应一般。

张秀芹、王迎丽证实了读后续说任务中存在语言协同效应,词汇协同数量远超短语;在语言准确性及内容协同效果方面,相比于竞争型的同等语言水平组,不同语言水平组互动更强、拉平更显著。该实验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前读材料体裁也仅局限于记叙文,未来研究中还需丰富被试样本类型,进一步探索读后续说在不同学段的促学效果,使“续论”的适用范围更加清晰。张秀芹、张红娟尝试将已得到实证验证,各具优势的“4/3/2技巧”与“读后续说”结合起来,考察是否能够实现1+1>2的促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二者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口语流利性和准确性,且促学效果优于无时间压力的“2/2/2练习法”;表示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活动以加强互动,进一步提高学习者语言准确性。

目前关于续说的核心文献并不多,但随着“续论”研究热度上升,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续论”研究展望

“续论”诞生以来,已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既有相关研究给予实证支持,亦有部分学者发出质疑之声。袁博平认为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手段,以“续”促学模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但将其上升至一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尚有争议之处,如忽略了儿童母语习得与成人二语习得过程在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忽略了学习者母语影响、对语言学习各层面的不同效力以及“模仿和创造”中的扩大化现象[9]。但无论支持还是质疑,均是一个理论不断走向成熟的强大动力,

从前期的理论铺垫到大量的实证探索,语言习得“续论”并非一蹴而就。本文从“续作”视角出发,梳理当下研究成果及趋势:“续作”变体相关研究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主要侧重于各类型“续作”的协同效应、促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但内部发展具有不均衡性,续写研究成果最为丰硕,续说、续译较为匮乏。

续理论目前正处于上升时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待完善之处。首先,现有实证研究大多实验周期较短,促学效果的时效性还有待长期的实证检验;其次,输入作为以“续”促学的重要一环,对输入方式的研究还需横向拓展,输入内容的合理选用及教材制定方面更是处在空白阶段;再次,“续论”在语言教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但核心研究仍多以大学生为主体,今后可向中小学段迁移,探索最优化的教学策略;同时,影响语言习得效果的因素错综复杂,对教学方法的促学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制约,其中学习者作为关键因素,相关研究还较为匮乏。总之,未来研究应继续加大实证研究力度,进一步探索以续促学的有效边界范围,使之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充分发挥其在外语教与学领域的最大价值[10-12]。6A5495B5-E340-44B6-88A8-5316746722C2

参考文献:

[1] 王初明. 以“续”促学[J]. 现代外语,2016(06):784-793.

[2] 王初明.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 外语界,2012(05):2-7.

[3] 王初明. 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观[J]. 中国外语,2011,8(05):1.

[4] Pickering,M.,Garrod,S.. 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4(27):169-226.

[5] 王初明. 互动协同与外语教学[J]. 语教学与研究,2010,42(04):297-299.

[6] 王初明. 读后续写何以有效促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05):753-762.

[7] 王初明. 如何提高讀后续写中的互动强度[J]. 外语界,2018(05):40-45.

[8] 王初明. 运用续作应当注意什么?[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03):1-7.

[9] 袁博平. 谈“续”理论——与王初明先生商榷[J]. 现代外语,2018,41(02):290-293.

[10] 周祥. 悉尼学派语类教学法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之启示——“以读促学”与王初明“以写促学”的结合[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01):72-77.

[11]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 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03):207-212+240.

[12] 王初明. 外语学习的必要条件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反思[J]. 中国大学教学,2006(11):48-5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CDIO教育理念下的二表B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BB1317129);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180490);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二表B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编号:2021JY1-43)。

作者简介:张莹洁(1996—),女,硕士在读,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贾竑(1979—),女,硕士,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6A5495B5-E340-44B6-88A8-5316746722C2

猜你喜欢

协同效应外语教学外语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解决南海争端的“双轨思路”
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
全域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效应
大山教你学外语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大山教你学外语
蓝黄两区建设的协同效应及其实现